以文化人·以情聚力
王鑫
浏阳市图书馆 湖南 长沙 410300
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图书馆作为承载知识传播使命、肩负公共文化服务重任的精神殿堂,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民众走进其间。在此背景下,如何高效整合各方资源,让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成为亟待探索的重要课题。而政工岗位的角色,早已突破传统管理与协调的单一维度,在新时代焕发出多元而鲜活的光彩。他们是专业服务的 " 助推器 ",积极联动业务部门,通过组织培训、经验分享等多种形式,助力职工不断提升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为图书馆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他们是文化活动的 "策划师",以工会为桥梁纽带,精心策划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营造温馨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起充满归属感的温暖共同体;他们是团队精神的 " 凝聚者 ",巧妙地将职工的个人价值实现与图书馆的服务宗旨紧密结合,让每一位职工在服务读者的过程中,在参与文化活动的体验中,找到心灵的共鸣点,凝聚起推动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本文以为例,分享这几年政工岗位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一、专业筑基:赋能职工成长,驱动服务升级
面对 2024 年总分馆体系创下的 92.34 万人次读者接待量、85.68 万册次文献流通量及98.12 万次数字资源访问量的服务新高,政工岗位如何实现高效运转、提供高质量服务,已成为亟待突破的创新命题。这不仅需要系统性思考,更需打破传统服务模式的桎梏,在机制创新中寻求突破。
为此,我们以" 能力提升计划" 为核心抓手,联动办公室、采编典藏部、流通服务部、信息技术服务部四大业务部门,构建分层分类、精准赋能的培训体系。通过深度对接职工专业成长需求,将能力提升与岗位需求紧密结合,为图书馆服务能级跃升注入持续动能,助力团队在服务效能、专业素养、创新实践等方面实现全方位突破。
1. 分层培训:从“夯实基础”到“拓宽视野”
基础固本:针对新入职馆员,开设“读者咨询技巧”“图书馆管员业务培训”等课程,通过“老带新”跟岗实践,快速掌握基础服务技能;
进阶深化:面向骨干馆员,推出“非遗文化解析”“浏阳八景文创开发”等专题培训,邀请非遗传承人、高校教授授课,提升专业深度;
视野拓展:定期举办“浏阳文旅大讲堂”“圭斋讲堂”浏图系列品牌阅读活动,参与省、市组织的图书馆员专业培训等,组织赴先进图书馆考察学习,帮助职工把握行业前沿。
例如:联合浏阳市非遗保护中心开设“浏阳夏布与文创设计”工作坊,馆员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亲手制作夏布书签,不仅掌握了传统工艺技法,更从中获得“书香浏‘羊’”IP 文创开发的灵感——如将夏布材质融入文具设计、香囊设计等,搭配刺绣多种‘羊’的魔法形态图案,成为兼具文化底蕴与实用价值的爆款产品。
2. 职业认同培育:从“任务执行”到“价值共鸣”
针对图书馆工作琐碎易倦怠的特点,政工师以“故事化 + 仪式感”为抓手,强化职工的职业荣誉感:
通过开展“壮丽史诗——连环画里的新中国 75 年”主题展览,全方位回顾和感知共和国走过的光辉历程,让职工在回忆中重新发现工作的意义,同时吸引超过15000 人观展。
开展“浏阳文旅大讲堂”系列讲座,定期邀请文化名家、学者,搭建了职工互相沟通交流的学习平台,扩大干部职工知识面,提升业务水平,让不同岗位职工都能找到闪光点。
例如:地方文献室的 90 后馆员小李,在分享会上回忆市民寻找一本清代家谱的经历:“当看到后人捧着保存完好的家谱泣不成声时,我突然明白,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保存纸张,更是在守护记忆。”这番话引发团队强烈共鸣,多位职工主动申请参与古籍保护项目。
二、情感聚力:创新工会活动,构建文化共同体
工会活动是连接职工情感的桥梁。政工师摒弃“节日礼品 + 简单聚餐”的传统模式,从职工需求出发,设计“精准服务 + 价值传递 + 团队共建”三维活动体系,让工会成为职工的“精神港湾”。
1. 精准服务:从“福利发放”到“痛点解决”
通过问卷调研与一对一访谈,梳理职工最关心的健康、家庭、心理需求,定制“服务包”:
健康护航:联合浏阳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开设“圭斋讲堂”系列中医中药讲座活动并进行现场义诊,针对长期伏案导致的颈腰椎问题,提供有效指导;开设职工健康饮食知识讲座,引导职工健康的生活方式。
家庭支持:通过图书馆奇妙夜等活动,邀请职工家属参与,结合绘本阅读、手工活动丰富孩子假日生活,让家庭理解图书馆工作的意义。
心灵驿站:通过一对一不定期访谈,了解职工思想和家庭情况,进行情绪管理指导,帮助职工疏解焦虑。
2. 价值传递:从“娱乐消遣”到“文化浸润”
工会活动不仅是放松身心的载体,更是传递图书馆“知识共享、文化传承”价值观的窗口:
开设《清“浏”如许》微信专栏:依托馆藏地方文献,挖掘红色清廉故事,集中展示了浏阳历史上勤廉担当的人物和故事,营造了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浓厚氛围。
开展“书香浏阳·自在阅读”《读书吧》阅读专栏:由图书馆推荐职工、优秀读者、阅读推广人等参与《读书吧》阅读专栏录制,每周二带领听众深度阅读一本书,并畅谈体会。
例如:在开展的“四季童读”项目中,职工带着孩子参与阅读挑战赛,引导孩子阅读优秀图书,并把自己的感悟以文字或者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孩子第一次知道妈妈的工作这么有趣,回家后主动翻出家里的旧书让我讲故事。”小田感慨,“这项活动让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职业价值。”
3. 团队共建:从“个体协作”到“共同体意识”
政工岗位通过跨部门、跨系统的协作项目,打破壁垒,增强团队凝聚力:
“跨部门服务小组”:针对“悦读尚学·书香浏阳”全民读书月系列活动、“图书馆奇妙夜”等重点工作,组建由办公室、采编典藏部、流通服务部、信息技术服务部各部门职工组成的联合团队,高效完成策划、布展、宣传任务。
“跨系统联动共建”:积极参与市文旅广体系统工会活动,如2025 年“燃动青春·聚力文旅”团建,在龙舟竞渡、旱地冰壶、射箭竞赛等项目中,与市文保中心、文化馆、博物馆等兄弟单位职工随机组队,通过协作迅速破冰,深化情谊。
例如:连续两年走进浏阳“两会”驻地,为代表和委员现场提供“两会”热点专题资料、信息参考咨询、读者证办理、文献资源借阅和资料打复印等服务。部门协作效率显著提升,成为创新服务模式的亮点。
三、成效彰显与未来图景
通过“专业赋能+情感聚力”双轮驱动,政工岗位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服务能级跃升:职工专业能力提升支撑全年 92.34 万读者接待、200 多次文化活动开展,
团队活力迸发,彰显强大凝聚力。
品牌影响深化:“书香浏阳”连续 14 年获评市级优秀文化品牌,荣获 2024 年长三角及全国部分省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百家公共文化空间奖(公共阅读空间)”。
未来方向将紧扣中心工作与职工需求:
深化专业赋能:探索与高校合作开设“公共文化服务研修班”,试点“职工成长积分制”,将培训参与、项目贡献量化为职业发展依据。
创新活动边界:继续丰富阅读推广活动,打造全民阅读服务品牌模式,将文化服务延伸至基层。
强化系统联动:持续参与文旅系统工会活动,借鉴优秀经验,拓展团队建设形式。
在,政工岗位是“隐形引擎”——他们用专业培训为职工铺就成长阶梯,用工会活动搭建情感桥梁,让职工在服务读者中实现价值,在团队协作中感受温暖。从馆内的“图书馆奇妙夜”到局系统工会活动的龙舟竞渡,从地方文献室的暖心故事到“浏阳八景”文创展的火爆现场,政工岗位正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图书馆打造成职工的心灵栖息地与文化创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