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幼儿园劳动教育游戏化设计与实践
李欢
眉县示范幼儿园 722300
引言
当前幼儿园小班劳动教育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幼儿因年龄小、能力弱、注意力易分散,导致参与度低、积极性不高;教育形式往往单一枯燥,缺乏吸引力;内容易脱离幼儿真实的生活经验和场景,难以引发共鸣与持续参与;教师对如何有效引导和组织小班幼儿进行劳动缺乏系统方法和策略支持。本研究旨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构建一套科学、系统、可操作的幼儿园小班劳动教育游戏化设计模型,并通过实践验证其在提升幼儿劳动兴趣、技能掌握、合作意识等方面的有效性,为解决小班劳动教育中“不愿做”、“不会做”的核心问题提供理论支持。
一、概念界定与理论依据
结合《指南》及幼儿发展特点,本研究重点关注小班幼儿劳动教育中应发展的核心素养维度:劳动意识与习惯,基本生活技能与工具运用,社会合作与责任感。幼儿园阶段的劳动教育主要指在保教人员引导下,幼儿参与的以服务自我、服务集体、亲近自然为主要目的的实践活动。其核心内容包括:自我服务劳动,为集体服务的简单劳动(如分发餐具、整理玩具图书、照料植物、擦桌子);简单的种植与饲养活动(如浇水、喂食、观察记录)。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独立性、责任感、动手能力和对劳动者的尊重。幼儿在更有能力的同伴或成人(教师)的协作下,能完成其独立无法完成的任务。游戏化劳动设计可通过设置分层任务、提供脚手架(如图示、口诀、示范),帮助幼儿在“最近发展区”内提升能力。游戏中的社会互动是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幼儿园小班劳动教育游戏化设计模型
(一)核心设计原则:
劳动内容必须源于幼儿真实的一日生活场景,如盥洗、进餐、午睡前后整理、自然角照料、区域活动收放材料等。确保游戏内容是“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日常事务,增强真实感和意义感。创设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的游戏情境,将劳动任务自然嵌入其中。例如:将整理玩具转化为“玩具宝宝回家”的救援任务;将餐前分发餐具转化为“动物餐厅开业准备”;将照料植物转化为“豆芽宝宝成长守护记”。情境需简单直观,角色易于理解。
(二)关键游戏机制设计:
赋予幼儿鲜明的、具有劳动属性的角色身份,如“值日生”(佩戴特殊标识如勋章、帽子)、“小小整理师”、“餐厅服务员”、“植物小管家”。角色身份能增强其代入感和责任感。设计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劳动任务链。例如:初级任务“按颜色送积木回家(单维度分类)”→中级任务“按颜色和形状送积木回家(双维度分类)” $$ 高级任务“快速整理所有积木并摆放整齐(效率与美观)”。完成任务获得星级评价或积分,激发挑战欲。设计需要 2 名或多名幼儿共同完成的劳动任务。例如:“小组传球整理赛”(用传球方式接力运送玩具到指定位置)、“合作铺桌布”(两人协调铺平桌布)、“为娃娃家做大扫除”(分工扫地、擦桌子、整理物品)。在合作中学习沟通、协商、互助。
三、实践过程与实施策略
(一)行动研究流程
计划阶段:研究小组(主班教师、配班教师、研究者)基于设计模型,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幼儿兴趣、能力基础、生活环节),共同研讨制定具体的劳动游戏活动方案,明确目标、内容、材料、规则、观察重点。
行动阶段:在班级一日生活的适宜环节(如区域活动结束、餐前准备、离园整理)或专门设置的劳动游戏时间,组织实施设计好的游戏活动。教师作为“游戏引导者”和“支持者”参与其中。
观察阶段:教师运用多种方式细致观察记录:轶事记录法(记录典型行为、幼儿语言);检核表法(记录参与度、技能掌握情况、合作行为);视频分析法(录制关键片段,便于回看分析细节);作品分析法(如豆芽成长记录图)。
反思阶段:研究小组定期(如每周)集中研讨观察记录,分析游戏设计的有效性(目标达成度?幼儿兴趣?规则合理性?)、幼儿行为表现背后的原因、存在的问题(如个别幼儿不适应、材料不足、时间安排不合理)。基于反思结果,调整方案(优化规则、增减材料、改变分组、调整难度),进入下一轮“计划- 行动- 观察- 反思”循环。
(二)关键实施策略:
环境隐性支持策略: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当前正在进行的劳动游戏主题、任务要求、角色分工、完成情况(如打卡、贴星星),使目标可视化,营造氛围。如在水杯架、玩具柜对应位置粘贴清晰的照片 / 图形标识;为复杂任务(如折叠衣服)提供分步图示;制作“劳动小助手”提示卡(图片 + 简单文字 / 符号)。如布置温馨的“娃娃家”清洁区(提供小围裙、小扫帚、小抹布等)、模拟的“小餐厅”备餐区。在合作任务中,将有经验的幼儿与需要帮助的幼儿搭配组合,促进同伴学习。允许幼儿在一定范围内选择自己想扮演的角色或承担的任务难度(如选择“一颗星”或“两颗星”任务)。教师针对能力较弱或不敢尝试的幼儿,提供更具体的示范、手把手的引导或简化的任务步骤。
综上所述,将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与游戏化学习理论深度结合,应用于幼儿园小班劳动教育这一具体领域,具有前瞻性和实践价值。通过行动研究,验证了游戏化路径在激发兴趣、提升技能、培养品质等方面的显著效果,为一线教师提供了可直接借鉴的案例和策略。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游戏化劳动教育对幼儿其他方面发展的影响,进行更长时间的追踪研究,在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的幼儿园进行更大范围的验证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杨晓萍 , 樊亚博 , 李音 . 幼儿园劳动教育的百年回眸与展望 [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35(11).
[2] 马雪琴 , 马富成 . 新时代幼儿劳动教育课程化:价值、困境与实现路径 [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35(12).
[3] 全秀红 , 赖天红 . 农村幼儿劳动教育园本课程实施策略 [J]. 教育实践与研究 .20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