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三全育人”见高效— 初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与成效

作者

周健

湖南师大附中特立学校 410007

引言

初中“德育导师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通过个性化指导和全员参与,推动“三全育人”精准施策、焕发活力,为学生全面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1“三全育人”概念

“三全育人”是指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综合教育理念,其核心在于构建一个有机衔接、系统整合的立德树人实践体系。全员育人强调打破单一主体局限,将教师、管理人员乃至社会资源均纳入育人主体,形成协同合力;全程育人着眼于时间维度上的连续性,将立德树人贯穿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成长过程,实现教育影响的持久性与阶段性相统一;全方位育人则侧重于空间与内容维度,通过课程教学、校园文化、实践活动及家校社会协同等多种途径,将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渗入各类教育环节。该理念注重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与融合性,旨在通过多维联动和资源整合,全面提升育人实效,系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2“三全育人”——初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2.1 构建全员参与的协同化导师队伍

构建全员参与的协同化导师队伍是实施“德育导师制”的组织基础。其关键在于突破传统认为德育仅是班主任或思政教师职责的认知局限,动员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乃至校外资源共同参与。具体实践中,应依据教师专业背景、个性特质及学生需求进行科学匹配,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来自导师的个性化关怀与引导。同时,需建立常态化的导师培训与交流机制,提升其德育理论素养和实务操作能力,并促进不同导师间的经验分享与策略协同。通过整合班主任、学科教师、心理健康教师及管理服务人员的育人力量,形成职责明确、优势互补、联动协作的全员育人网络,从而将德育工作真正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神经末梢。

2.2 建立全程跟踪的动态化指导机制

建立全程跟踪的动态化指导机制是保障育人成效持续性的关键。该机制要求导师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贯穿初中三年的纵向追踪与系统引导,而非进行孤立的、片段化的干预。导师需通过定期谈心、学业分析、家访沟通等多种渠道,全面把握所指导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业进展、心理状态及行为表现,并据此建立个性化的学生成长档案。针对学生不同成长阶段如入学适应、青春期困惑、升学选择等关键期,导师应提前进行前瞻性预判并及时提供针对性辅导。

2.3 拓展全方位渗透的立体化育人途径

拓展全方位渗透的立体化育人途径是实现德育无痕融入的核心策略。这意味着要超越单一的说教模式,将德育导师的指导工作有机嵌入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多维空间。导师应善于挖掘和利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元素,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引领;同时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与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及志愿服务等,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陶冶情操、锤炼品格。必须高度重视家校社协同,导师应主动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的桥梁,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引导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整合利用社会优质德育资源,共同营造目标一致、氛围和谐的立体化育人环境,最终实现对学生思想品德、身心健康、审美情趣、

劳动技能的全方位培育。

3“三全育人”见高效——初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成效

3.1 育人合力得到显著增强

“德育导师制”的实施有效整合了以往分散的育人力量,将班主任、学科教师、管理服务人员等均纳入育人主体,形成了职责清晰、协同联动的教育工作格局。这一转变突破了德育工作仅由单一部门或人员承担的局限,使全员育人从理念转化为现实操作。不同岗位的教师均承担起育人责任,通过定期交流与协作,实现了对学生思想、学业、心理、生活状况的全面把握与共同引导。这种系统性的合力构建,不仅提升了德育工作的整体性与协调性,也显著增强了学校育人系统的内在韧性与响应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坚实的支持保障。

3.2 个性化关怀得到有效实现

通过建立“一生一策”的指导档案与动态跟踪机制,德育导师能够深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与发展轨迹。导师通过常态化谈心、学业分析、家校沟通等方式,及时识别学生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适应性问题、心理困扰或生涯规划疑问,并提供持续性的精准指导。这种基于信任关系的个别化辅导,使学生获得了更具针对性的情感支持与方向引领,有效缓解了其成长过程中的迷茫与焦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得到充分尊重,其心理健康水平与自我认知能力在此过程中获得显著提升,促进了其人格的健全发展与内在潜能的更好激发。

3.3 学生综合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在“德育导师制”的推动下,德育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说教,而是有机融入学科教学、社团活动、社会实践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维载体之中。学生通过导师引导下的项目学习、志愿服务及主题实践,增强了道德体验,锤炼了实践能力,提升了社会责任意识。这种全方位、浸润式的育人模式,使价值引领、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紧密结合,有效促进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养、创新精神及合作能力的协同发展。最终,学生的成长不再局限于学业成绩提升,更体现在行为习惯的优化、价值观念的塑造以及综合素养的全面进步之上。

结束语

实践表明,“德育导师制”有效拓展了育人路径,提升了德育实效。今后将持续推进其走深走实,为培养时代新人持续赋能。

参考文献

[1] 项志红 , 石菊虹 .“五育融合”,营造高品质“三全育人”新样态——上海市青浦区实验中学德育实践路径探析 [J]. 现代教学 ,2023,(18):19-22.

[2] 林宝银 .“三全育人”视域下课程育人问题与对策研究[D]. 中南民族大学 ,2022.

[3] 毛丹丹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功能提升研究[D]. 大连理工大学 ,2021.

[4] 郭范鈺 .“三全育人”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大学 ,2021.

[5] 朱佳娴 .“三全育人”见高效——初中“德育导师制”的实施与成效 [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0,(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