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真实情境教学策略研究
卢美玲
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伯奇学校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对于抽象概念存在理解的困难。教师应当构建具象化的教学情境,带领学生经历数学问题的形成与探究学习过程,让学生逐步建立起恰当的数学模型。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经历与多学科知识积累中汲取教学元素,将数学知识融入具象化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挖掘情境中的问题细节,总结归纳情境中蕴含的数学理论知识,学习如何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掌握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方式。
一、设计生活问题情境,实现课堂高度参与
小学阶段的数学核心概念与数学运算技巧,源自对生活实际问题的总结归纳。教师应当从学生的真实生活经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问题与真实生活经历相融合,构建联系生活的真实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知识的熟悉感,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具象化的知识模块,有效推动学生对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形成创造性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思维中存在的差异性,采用宽口径的情境设计原则,促进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给予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
例如,教师围绕“认识人民币”教学时,应带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购物情境,引导学生尝试分别扮演收银员与顾客的生活角色。学生需要统计商品的标价总和,学习辨识常见的人民币,并能够根据数学运算能力进行找零,准确掌握不同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学生在生活情境中独立完成购物结算任务,不仅可以强化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货币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组织主题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应当积极组织多维度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真实问题,实现从课堂到课外的教学延展。教师应当以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抓手,将学科教学问题与真实情境相融合。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全局的角度去分析数学问题,探索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的数学眼光,学习如何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实践方法。
例如,教师围绕“时、分、秒”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知,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时间的数学概念。教师鼓励学生尝试规划自己的一日行程,制作家庭日常时间规划表。学生需要记录日常的起床、学习、玩耍、睡眠等花费的具体时长,制作生成自己的日常生活时间管理表,让学生掌握时间的不同表示方式,学习准确计算不同时间段的具体时长,熟练掌握不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然后教师鼓励学生与家长共同分析自己时间分配是否合理,逐步强化学生的时间管理意识,从而逐步提高学生自我规划与自我管理的学习能力。
三、设计数学故事情境,拓展学生知识结构
小学生对于新奇趣味的故事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探究心理,积极构建数学教学情境,带领学生了解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数学故事,激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知。同时教师应巧妙借助多媒体素材,配合故事内容制作生成微课视频,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情境,感受故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形成沉浸式的数学学习体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客观地认识数学核心概念,还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教师围绕“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教学时,应增强数学课堂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巧妙引入与数学相关的经典历史故事。教师可以巧妙引导学生了解前苏联的联盟一号宇宙飞船,利用生动的微课视频素材,带领学生了解发生恶性事故的根本原因,是地面检查时忽略一个小数点的错误所致,引发学生对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正确认知。然后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导入,借助视频素材所带来的震撼,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如何进行小数点的正确移动,把握其带来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当积极改变原有单一的教学模式,探索构建开放式的数学教学课堂,让学生置身于真实情境活动中,感受数学问题与生活之间的关联,打破学科教学的界限。教师在情境探索中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索互动中掌握数数学知识的应用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学科的本质。
参考文献
[1] 张春烨 .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中真实情境的创设 [J]. 天津教育 ,2025(6):17-19.
[2] 曾菁云 .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优化策略研究 [J]. 教师 ,2023(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