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正念训练”在小学生心理韧性培养中的应用策略

作者

祁万红

白银市白银区第三小学

引言

当代小学生面临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多重挑战,心理韧性作为应对逆境与挫折重要心理品质对其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积极心理学强调发掘人类潜能与优势正念训练作为其重要实践工具,通过培养专注力、觉察力与接纳态度,有助于增强心理韧性。立足教育实际分析小学生心理韧性现状与正念训练实施困境,从训练内容、环境氛围、教师能力与家校协同等方面提出应用策略,旨在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思路,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心理韧性现状,正念训练实施困境

当前小学生心理韧性发展呈现出明显不均衡特征,部分学生面对困难时表现出较低抗挫能力与心理调适能力,主要表现为:学习挫折承受力不足遇到学习困难易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出现回避行为,人际交往中适应能力欠缺,面对矛盾冲突时处理方式简单粗暴缺乏有效沟通技巧。自我情绪管理能力薄弱,情绪波动较大难以有效调控负面情绪,目标坚持性不足,遇到困难易放弃缺乏持续努力精神,自我认知不清晰,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或过高缺乏客观评价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有限,思维方式单一缺乏创造性解决问题思路,社会支持系统利用不充分,不善于寻求帮助独自承担心理压力,自我反思能力不足对经历挫折缺乏深入思考与总结,难以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教训。

正念训练在小学生心理韧性培养实践中面临诸多困境,认识层面存在误区部分教师将正念训练简单理解为放松训练或冥想活动,忽视其核心要素与系统性,学校管理者对正念训练重视不足,将其视为可有可无额外活动未能纳入常规课程体系,部分家长持怀疑态度担心占用学习时间或与宗教活动混淆。实施层面困难重重缺乏专业师资队伍,多数教师未经系统培训指导能力有限,训练内容设计不够科学未能充分考虑小学生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训练时间安排不合理常被挤占或随意调整缺乏持续性。训练环境欠佳教室空间局促,外界干扰因素多影响训练效果,评估体系不完善缺乏科学评价工具与标准且难以客观反映训练成效。

二、构建多元训练内容,优化实施环境氛围

构建多元训练内容需立足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设计年龄适宜训练活动,低年级学生可侧重感官觉察训练如五感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专注感受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信息培养专注力与觉察能力,中年级学生可加入情绪觉察训练如情绪天气预报,引导学生识别、命名并接纳各种情绪体验提升情绪管理能力,高年级学生则可引入思维觉察训练如思绪列车活动,观察思维流动过程学习与消极思维保持距离。训练形式需富有趣味性与吸引力,如将正念训练融入游戏活动,设计正念呼吸球游戏学生想象腹部有个气球,随呼吸节律膨胀收缩寓教于乐,融入艺术表达通过绘画、音乐、舞蹈等方式体验正念状态,融入体育活动设计正念行走练习,感受每一步足部与地面接触感受提升身体觉察能力。

优化实施环境氛围需从物理环境与心理环境两方面着手,物理环境方面应创设专门正念训练空间如静心角或正念教室,配备舒适坐垫、柔和灯光等减少外界干扰,教室环境改造也不可忽视可在普通教室设置正念角,张贴正念提示卡片随时提醒学生觉察当下,校园环境建设应纳入正念元素,如设立正念步道感官花园等场所为学生提供日常练习机会。时间安排需科学合理可在课程表中设置固定正念训练时段,如晨会、课间、午休后等时间点形成常规,根据学生注意力规律合理确定单次训练时长,低年级可从一分钟开始逐步延长至五分钟,中高年级可适当增加至十分钟左右,训练频率保持规律性每日短时多次优于偶尔长时间训练。心理环境营造同样重要,教师应树立接纳、包容态度,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不强制要求统一表现,营造安全、信任氛围,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避免评判与批评,建立积极反馈机制及时肯定学生进步从而增强自信心与成就感。这种教学不但能提高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更能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升教师引导能力,强化家校协同机制

提升教师引导能力是正念训练有效实施关键环节,首要任务是建立专业教师培训体系邀请正念训练领域专家开展系统培训,内容涵盖正念基本理论、训练方法、引导技巧等方面,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单位认证课程如正念减压正念教学等项目培训,建立校本研修机制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交流实践经验解决共性问题。教师自身正念实践至关重要要求教师先成为正念修习者,每日坚持个人正念练习体验正念益处增强实践智慧,参与团体练习与同行共同修习相互支持与激励,记录练习日志反思体验感受促进深度理解。

强化家校协同机制需构建多层次合作网络,应提升家长正念意识通过家长会、讲座等形式普及正念训练基本知识与价值,组织家长体验活动亲身感受正念训练过程与效果,提供专业文章、视频等学习资料深化理解与认同。家庭实践指导必不可少,编制家庭正念训练手册提供简明易操作训练方法,设计亲子正念活动,如正念呼吸花园感恩冥想等促进亲子互动,推荐适合家庭使用音频、应用程序等资源便于日常练习。信息沟通渠道需畅通有效,建立班级正念训练群分享学校训练动态与家庭实践经验,定期发布训练简报通报学生表现与进步,开展个别咨询针对特殊情况提供专业建议。评估反馈机制建设同样重要,设计家校共用观察量表从不同角度评估学生变化,收集家长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改进训练方案,举办成果分享会展示训练效果增强家长支持度。

结论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正念训练,在小学生心理韧性培养中应用是当前教育创新实践重要方向,通过分析小学生心理韧性现状及正念训练实施困境,构建多元训练内容优化实施环境氛围,能够为正念训练有效开展提供内容支撑与环境保障。进一步深化探究完善本土化正念训练课程体系,开发适合中国小学生特点评估工具探索更加有效训练模式,为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培养具备较强心理韧性新时代少年儿童。

参考文献

[1] 杨丽 .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 [J].2025.

[2] 郭伟红 . 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J]. 天津教育 , 2023(36):7-9.

[3] 陆金兰 .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小学生挫折教育生态模式探索 [J].前卫 , 2024(6):0109-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