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高中数学逆向教学设计
易景寒
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 810000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将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师精心选择课程教学材料,推动建立创新型的课程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核心素养发展。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应当从预期学习结果出发,重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活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评估方式,有效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同时教师还应当预设教学流程,结合目标进行综合性的教学观察,采用情景式、问题式的教学活动策略,持续指导学生的思考过程,实现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迁移与应用。
一、深研核心素养内涵,明确教学预期目标
教师需要深入学习高中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结合本单元的数学核心教学要素制定明确教学靶向,制定明确的课堂育人教学目标。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学生对现成数学结论的理解,而忽视学生在探究结论过程中所形成的数学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发展。教师需要通过逆向教学设计带领学生挖掘数学概念背后的核心理念,增强学生对数学的认知,将学生从固有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在面对问题时的独立创新意识。
例如,教师围绕“函数的概念”教学时,应钻研课本教材主题,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与性质,能够准确运用集合语言描述函数的三要素以及表示方法。教师以教学目标为指导,巧妙引入数学史中函数概念的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数学家持续探索发展的真实案例。然后教师带领学生结合实际问题探究函数的概念以及应用方式,通过流程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梳理函数的发展历程,不仅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集合对应下的函数概念,还让学生从多角度认识函数的核心内涵。
二、设计链式问题情境,启迪学生数学思考
教师应当结合高中生数学思维的发展规律,积极优化课程教学结构,设计数学链式问题情境,明确本次课程的学习主线。教师利用基础问题聚焦于数学核心概念,激发学生对后续知识的探索兴趣。然后教师带领学生探究进阶问题背后的数学现象,指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数学知识,推动学生对知识的内化吸收,接着教师利用开放性的问题指导学生探索数学核心概念的灵活运用方法,有效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数学认知提升搭建成长阶梯。
例如,教师围绕“集合的概念及其表示”教学时,应明确本单元核心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把握集合的概念,了解集合元素的性质和表示方式。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小学与初中阶段所学过的与集合相关的知识,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带领学生概括生活例子中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抽象出集合与元素的具体概念。教师再引入进阶思考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化学生对集合含义的理解,更好地把握集合中元素的性质。
三、布置合作探究活动,形成完善知识框架
教师应强化学生在课堂探索中的主动学习意识,激励学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互动,从而帮助学生搭建数学知识框架。因此教师需要巧妙构建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参与感,引导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积极分享个人的理解,探讨解决问题的多种路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在活动中的收获感,进一步深刻把握本单元核心概念的本质特点。
例如,教师围绕“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学时,应设定明确清晰的课程学习目标,即引导学生掌握常见几何体的形状与性质,让学生在建模以及工程实践中能够灵活运用。比如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特定产品的外包装,学生需要结合自身的几何体知识,积极探讨如何构建数学模型解决空间与材料的有效利用问题。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实践应用方式,不仅有效检验了学生对空间几何体结构的理解程度,还可以锻炼学生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核心素养发展导向下,高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逆向教学设计策略,深入分析学生的数学综合学情,设计情境问题与合作探究等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教师需要从多角度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并与预期目标进行结果比对。然后教师应调整课堂教学设计内容,聚焦学生的思维薄弱区域,帮助学生改进数学学习方法,推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与技能的内化。
参考文献
[1] 周学勇 , 任汉飞 .UbD 理论指导下的高中数学逆向教学设计 --以 " 对数的概念 " 教学为例 [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2(12):35-39.
[2] 顾乃春 .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的培养——评《高中数学逆向教学设计》[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44(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