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靖安黑陶古技复活与传承研究
宋冠群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一、黑陶古技的特点
黑陶在中国制陶史上独树一帜,其黑陶的工艺制作,已经采用轮制。制陶工艺由手工的泥条盘筑法到轮制,是一个极大的技术革新。它使所制器形浑圆工整,器皿的口、腹、底皆趋于正圆的形式。器胎厚薄均匀,也大大提高了制陶生产力。同时,这时期已掌握了封窑技术,陶窑也有很大的改进,例如火口很小,有较窄较深的火膛,这能加强窑室的温度,也便于在烧时封闭而使之还原,提高器物的烧成硬度,并产生或灰或黑的色彩效果。这些因素,形成了黑陶工艺的特殊的艺术风格。[1] 黑陶工艺具有黑、薄、光、纽四个特点。黑是反映它有乌黑的色彩 ; 薄是指器体很薄,所以黑陶又有“蛋皮陶”之称 ; 光是指它具有光泽的器表 ; 纽是器物多有穿绳或手持的器耳或盖纽,黑陶工艺在造型上以造型取胜。[2] 例如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高柄杯,是当时最高级的一种饮酒器,表面乌黑发亮,它的黑色光泽之美是令人陶醉的,那种细腻润泽的质感,透射出高雅的气质,散发着沁人、诱人的黑色魅力,其造型分三部分:上部是敞口、侈沿深腹的杯形,中部是高柄把手,中间的鼓起部分像一个花蕾,这个花蕾与上部杯形相呼应,整体统一,下部为一个精巧的圈足杯底”,杯和柄分别为轮制后粘合而成,工艺制作精巧,杯身最薄处不足 0.5 毫米,显示出了精致的做工和高超的技艺。[3]
二、江西黑陶的文化成就
(一)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
2009 年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出土约 2 万年前的陶片。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陶器代替石器和木器。陶器的出现使人类可以进行灶具烹饪、储存粮食、装水容器等活动,也标志着人类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人们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陶器,如陶罐、陶瓮、陶壶、陶碗等,现在被视为珍贵的古代文物。
(二)江西省靖安县老虎墩遗址
2010 年,靖安县老虎墩考古重要发现:“在老虎墩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觚”,在江西境内这是件孤品,其文化价值,历史考古价值、艺术价值无法估量,蛋壳黑陶觚是新石器时期用来饮酒的器具,“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它与龙山文化的蛋壳黑陶高柄杯,都属于史前陶文化高超技艺的典型代表,老虎墩遗址发掘出的蛋壳黑陶觚被定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
三、靖安县老虎墩蛋壳黑陶觚古技复活
伍映方,男,汉族,1971 年 9 月出生,2020 年被表彰为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现为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县靖窑陶瓷坊技工,技师,17岁正式入行。从小随父亲学手艺把传统制陶几十道工序全部做了一遍 , 他和陶瓷窑火作伴,担起技艺传承之重任 , 磨练了 30 多年 , 在泥巴与火的艺术中,他炉火纯青 , 技法娴熟、挛窑、陶土、拉坯、成形、装饰、上釉、烧制 , 全套传统制瓷工艺技艺 , 在他手中如行云流水。“守住一团干净的泥 , 点燃一把纯粹的火,做千年陶瓷文化传承人与开拓者”是伍映方师傅的心声。
2010 年江西靖安的老虎墩遗址,出土了一件令考古专家惊喜万分的文物--蛋壳黑陶觚。它整体胎质细腻轻薄,表面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黑釉,胎壁厚度仅1 毫米左右。伍映方面对那尊“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的蛋壳黑陶觚时,内心深感震撼、激动,对古人有一种莫名的钦佩、羡慕,如此精良的制作、优美的线条、淡雅的造型,他简直无法想象几千年前的靖安人是怎样靠一双手烧制出来的。在震撼敬佩之后,心中萌发出一种信念 :“我要解开这个谜团,我要向古人学习,我要让老虎墩蛋壳黑陶觚的器型之美、线条之美,手工艺之美重放异彩。”
为复活这件老虎墩蛋壳黑陶觚 , 伍师傅在攻克难关上解决了三个重要的问题:一是解决材料问题, 伍师傅就在遗址附近找寻合适的粘土。二是解决薄度,伍师傅发自肺腑的讲,拉坯 1 毫米有难度,但是从 0.9 毫米拉坯到 0.3 毫米比登天还难,其创作心得是:达到“物我两忘”的状态,不是用眼睛辨别厚度而是用声音去辨别厚度。”三是改进传统柴窑结构,采用连体式龙窑,优化热效分布,经过 12 年的研究和试验,掌握了黑陶的烧制技艺,并成功复制出这件蛋壳黑陶觚。
四、靖安县老虎墩蛋壳黑陶觚的传承
家族传承:伍映方将黑陶制作技艺传授给下一代,实现技艺在家族内部的传承。
社会传承:建立非遗展馆和体验室,供免费参观学习;与高校合作,开展研学活动,培养专业人才。
产品创新传承:开发茶具、酒具、餐具等实用器物,以及艺术摆件,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产品附加值。打造“靖窑”品牌,通过参加展览、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并将黑陶制作技艺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开发黑陶文化体验项目,促进文旅产业发展。
伍映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说到,中国陶瓷历史悠久,灿烂辉煌 ,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走访调研中发现 , 很多文物技术工艺缺失了 , 我们无法了解其制作过程 , 如何让重要文化价值的文物 , 也就是 " 活化石 ", 能真正的 " 活起来 ", 使其可看、可摸、可触、可体验,推动具有重要价值文物的技术复活工程。
五、小结
黑陶是中国制陶史上璀璨的明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面貌,向我们传递了古人的非凡创造力和智慧,靖安黑陶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创新发展,靖安黑陶古技复活与传承中的“创新”不是对于黑陶原有工艺的颠覆,不是抛弃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而是在传统黑陶的基础上进行的造型重构、材料重构,结合现代的设计理念和传统文化在现代审美下的多样化表达上的创新,创造出符合现代艺术发展趋势的靖安黑陶,实现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我们要以活态传承为基础,以地域文化为导向,为靖安黑陶的创新设计注入新活力,为我国非遗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4]
参考文献:
[1] 巩艳萩.《花落还开——现代龙山黑陶发展初步研究》. 美与时代
[2] 骆文亮.《中国陶瓷文化史》. 北京:中央编辑出版社,2012
[3] 张亚林、江岸飞.《中国陶瓷设计史》. 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2025
[4] 刘木森、季大江主编:《山东黑陶的审美特征》,2023 年,第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