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高妍
辽宁金杭建筑有限公司 辽宁省抚顺市 113006
引言
沥青路面凭借其表面平整、行车舒适、噪音低、施工便捷等优点,在公路、城市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交通流量不断增大、车辆荷载日益加重,以及自然环境因素的长期作用,沥青路面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病害。这些病害不仅影响道路的平整度和行车舒适性,降低道路服务水平,还可能引发交通安全隐患,增加道路养护成本。深入研究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障道路正常使用、提高交通运行效率、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
(一)裂缝类病害成因
裂缝是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分为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和网状裂缝。横向裂缝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低温收缩是重要因素,当外界温度急剧下降时,沥青混合料收缩产生拉应力,若应力超过材料抗拉强度,就会导致路面开裂;基层材料干缩或温缩变形也会反射到沥青面层,形成横向裂缝;此外,施工过程中接缝处理不当,新旧摊铺层衔接不紧密,也容易在接缝处产生横向裂缝。纵向裂缝多因路基不均匀沉降引起,路基局部压实度不足、填筑材料差异等会使路面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产生纵向开裂;路面边缘受水侵蚀,导致路基强度降低,同样可能引发纵向裂缝。网状裂缝通常是由于沥青老化、路面长期承受重复荷载,使沥青混合料疲劳破坏,结构强度下降而形成。
(二)车辙类病害成因
车辙是指沥青路面在车辆反复碾压下,表面产生的纵向永久性变形。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不足是形成车辙的主要内因,若沥青软化点低、集料级配不合理、沥青用量过多,在高温环境下,混合料抗变形能力下降,易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发生流动变形。外部因素方面,交通流量大、重载车辆多,车辆荷载长时间集中作用于路面同一位置,加剧了路面的塑性变形;道路设计不合理,如路面结构层厚度不足、基层强度不够,无法有效分散车辆荷载,也会促使车辙的产生;此外,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日照强烈,会加速沥青路面的高温变形,导致车辙进一步发展。
二、沥青路面病害防治面临的问题
(一)材料质量把控难题
沥青路面材料质量直接影响路面性能,但目前材料质量把控存在诸多难题。沥青作为关键材料,其性能受产地、加工工艺等因素影响差异较大,部分劣质沥青高温稳定性差、低温抗裂性不足,容易导致路面出现车辙和裂缝。集料的质量也参差不齐,集料的粒径、级配、坚固性等指标不达标,会影响沥青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同时,在材料采购、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质量监管机制,部分不合格材料可能流入施工现场,为路面病害埋下隐患。
(二)施工工艺执行不规范
施工工艺对沥青路面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但在实际施工中,工艺执行不规范现象较为普遍。沥青混合料拌和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准确,过高或过低的拌和温度都会影响混合料的性能;摊铺过程中,摊铺速度不均匀、摊铺厚度不一致,容易导致路面平整度差,局部压实度难以保证;压实环节中,压路机的碾压方式、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不符合要求,无法使沥青混合料达到最佳密实度,降低路面承载能力,增加病害发生风险。此外,施工过程中对细节处理不到位,如接缝处理粗糙、排水设施设置不合理等,也会影响路面整体质量。
(三)养护管理体系不完善
养护管理是保障沥青路面良好使用状态的重要环节,但当前养护管理体系存在明显不足。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些必要的养护设备和材料无法及时配备,养护工作难以全面开展;养护技术手段落后,多依赖人工巡查,缺乏先进的检测设备和技术,无法及时、准确地发现路面潜在病害;养护计划缺乏科学性和针对性,没有根据路面实际状况和交通流量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往往是病害发生后才进行被动维修,错过了最佳养护时机,增加了养护成本和难度;同时,养护队伍专业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养护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养护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措施
(一)优化材料选用与管理
选用优质材料是防治沥青路面病害的基础。在沥青选择上,应根据道路所在地区的气候条件、交通流量等因素,优先选用高温稳定性好、低温抗裂性强、粘附性高的沥青,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对沥青进行性能检测。集料方面,确保集料的粒径、级配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坚固性和耐磨性,且与沥青有良好的粘附性。加强材料采购管理,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对进场材料进行严格检验,不合格材料坚决退场。建立材料储存管理制度,规范沥青和集料的储存条件,防止材料在储存过程中性能下降,从源头上保障路面材料质量。
(二)规范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
严格规范施工工艺是保证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在沥青混合料拌和阶段,精确控制拌和温度、时间和配比,确保混合料均匀性和性能稳定;摊铺过程中,保持摊铺速度均匀,采用先进的摊铺设备和技术,保证摊铺厚度一致、路面平整度达标;压实环节,根据混合料类型和摊铺厚度,合理选择压路机类型、碾压方式、碾压遍数和速度,遵循 “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静后振” 的原则,确保路面压实度符合要求。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实行全过程质量监督,对各施工工序进行严格检验和验收,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确保每一道工序都达到质量标准。
(三)强化养护管理与技术创新
完善养护管理体系、加强技术创新是防治沥青路面病害的重要保障。加大养护资金投入,购置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养护机械,如探地雷达、激光平整度仪等,提高路面病害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建立科学的养护决策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对路面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养护计划,实现预防性养护和精准养护。
(四)加强道路设计与交通管理
合理的道路设计和有效的交通管理对预防沥青路面病害至关重要。在道路设计阶段,充分考虑道路所在地区的地质条件、气候特点和交通流量,优化路面结构设计,选择合适的路面结构层厚度和材料组合,提高路面承载能力和抗病害能力。加强排水系统设计,确保路面雨水能够迅速排出,减少水对路面结构的侵蚀。
结束语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复杂多样,防治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深入分析裂缝、车辙、坑槽等常见病害的成因,针对材料、施工、养护等环节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材料选用与管理、规范施工工艺与质量控制、强化养护管理与技术创新、加强道路设计与交通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沥青路面病害的发生,提升路面质量和使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在未来的道路建设与管理中,还需持续关注沥青路面病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为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黄鲁明 . 沥青路面病害成因及处治措施分析 [J]. 工程技术研究 ,2025, 10 (01): 148-150.
[2] 姚静 , 姜安民 , 董彦辰 . 沥青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J]. 中国储运 , 2024, (08): 84-85.
[3] 张锴铖 . 公路沥青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浅析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4, (07): 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