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教育环境下思政课程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吴远优 汪委英 刘欢意
惠州市惠阳区开放大学 广东惠州 516211
引言:
在开放教育模式持续深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实效性面临远程化、成人化、碎片化学习特征的新挑战。本研究以惠阳区开放大学 123 名学习者 2025 年 4 月的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结构化问卷(涵盖教学平台、内容设计、实践参与等 10 项核心指标)探究开放教育思政课程的学生满意度现状。聚焦成人学习者群体工学矛盾突出、自主学习需求显著等特点,分析网络学习平台使用体验、课程内容时效性、价值观引领效果等关键维度,旨在明确学生的满意度。
1. 满意度调查设计与实施基本情况
在开放教育模式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全面评估惠阳区开放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与适应性,本研究于 2025 年 4 月面向该校学生开展专项满意度调查。问卷设计以系统性、针对性为原则,围绕“教学平台使用体验”“教学内容实效性”“教学效果达成度”三大核心维度,共设置 10 项结构化问题。基本信息部分涵盖性别、专业、学历层次(专 / 本)三类人口统计学指标,旨在分析不同群体对思政课程的差异化感知。核心问题设计注重实践导向与问题诊断功能,例如问题 2“一网学习平台是否便于使用”聚焦远程教育技术支撑的可用性,重点收集成人学习者在工学矛盾情境下的平台操作障碍反馈;问题 4“课程内容是否紧跟国家政策”与问题 7“与新时代目标结合度”共同构成内容时效性评价体系,旨在验证开放教育课程对国家战略的响应能力;问题5“价值观塑造作用”和问题 8“社会问题分析能力提升”则从认知内化与实践转化双重角度衡量课程的思想引领效果。此外,问题6“实践教学参与意愿”与问题 9“改进需求”形成需求响应闭环,前者挖掘成人学习者对理论联系实际的深层诉求,后者通过多选项(如教学方式、资源形式、考核机制等)定位课程短板。调查以匿名形式开展,共回收有效问卷 123 份,样本覆盖行政管理、法学、汉语言文学等开放大学主干专业,专科与本科比例均衡(专科占比52% ,本科 48% ),性别分布接近实际在校生结构(男性 41.5%,女性 58.5%⟩ )。研究实施过程中,通过统一问卷填写说明、限定作答时间(15 分钟)及逻辑校验功能确保数据有效性。
2. 满意度调查结果分析
基于惠阳区开放大学 123 名学生的调查数据,本研究从教学平台、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改进需求四个维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满意度进行了系统性分析。结果如下:
(1)针对“一网学习平台是否便于使用”问题(问题 2),多数学生肯定其基础操作的便捷性,但对功能深度开发需求迫切,部分学生反映平台在移动端适配、学习进度同步等方面存在技术瓶颈。而“课程考核方式合理性”(问题3)的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本科学生更倾向于认可现有考核体系的理论深度,而专科学生则普遍希望增加实践性任务比重,反映出开放教育中学术型与应用型学习者的差异化需求未被充分满足。
(2)高达 84.5% 的学生认同“课程内容紧跟国家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问题 4),表明开放大学在课程动态更新机制上成效显著。关于“课程与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结合度”(问题 7),81.3% 的学生认为教学内容体系完整,但在交叉分析中发现,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对此项的认可度(76.2%)低于法学专业 (87.5%) ),可能与课程案例库的领域覆盖均衡性相关。值得肯定的是,79.7% 的学生明确感知课程对个人价值观的积极塑造作用(问题 5),特别是职业伦理、法治意识等模块的教学效果获得高度评价。
(3)76.4% 的学生认为课程增强了其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问题 8),但在“实践性教学活动参与意愿”(问题6)调查中,91.1%的学生强烈希望增加调研、社会实践等环节,凸显理论教学与实践载体之间的衔接缺口。对比学历层次发现,本科学生对理论解析能力的满意度(83.6%)显著高于专科学生( (68.9%) ,而专科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需求强度( (94.3%) )远超本科生( (86,5%) ),这种分化指向开放教育需强化分类教学设计。
(4)在“课程最需改进的方面”(问题 9)调查中, 42.3% 的学生选择“教学方式创新”, 31.7% 呼吁“考核机制改革”,另有 19.5% 建议“丰富学习资源形态”。值得注意的是,专科学生更关注考核方式的实践导向(如增加案例分析报告占比),而本科学生更期待教学互动性提升(如增设在线研讨环节)。尽管存在局部改进诉求,但“整体满意度”(问题 10)仍达 78.9% ,其中“课程内容的前沿性”“价值观引导的系统性”成为高满意度主因,而“平台交互体验”“考核形式单一”则是主要扣分项。
上述调查结果表明,其一,课程内容的高政策敏感性与教学载体的传统性之间的矛盾,表现为理论更新及时但教学形式创新不足;其二,成人学习者强烈的实践需求与课程设计偏重理论传授之间的矛盾,导致 91.1% 的高实践意愿与现有实践教学供给不足的落差;其三,开放教育平台的通用性功能与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反映为平台基础服务完备但智能推荐、学习诊断等深度支持缺失。
结语:
开放教育思政课程作为成人学习者价值观塑造的关键载体,其教学创新需直面远程化、差异化的现实挑战。本研究发现,课程内容政策敏感度高、价值观引领效果显著,但教学形式创新滞后与实践载体缺位制约了教学实效的全面释放。未来,应根据学生需求,定向改革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 魏翠兰 , 秦品珠 . 思政教育下“环境监测”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析——以江苏开放大学为例 [J]. 华章 ,2023,(10):150-152.
[2] 张美娟 . 新媒体环境下开放教育英语类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建构 [J].继续教育研究 ,2023,(07):1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