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核心素养视域下低段语文识字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汪林钰

江苏省南京市百家湖小学 211100

一、趣字当头,多种方法识字

识字是低段语文教学的起点和重点,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游戏化和具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渗透趣味性元素,是调动低年级学生语文感知力和兴趣,加深他们对汉字记忆力的关键。

1. 游戏浸润激兴趣

低年级学生喜欢游戏。识字教学时结合所学课文内容,设计多种富有情境的、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比如在认读生字时“争当小老师”“开火车”,在巩固生字时“摘苹果”“小青蛙过河”等。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斯霞老师的“你指我猜”游戏简单易操作,应用广泛,学生很喜欢。这些游戏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又恰到好处地照应了课文内容,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汉字,积极性高,参与度强。

2. 读图联想启想象

学生对图片的记忆效率较高,印象也较深刻,利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地呈现关于汉字的情景图片。在《动物儿歌》中学习“网”字时,出示蜘蛛网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网中的撇点撇点,就像蜘蛛结的一道一道的网。借助图片调动学生探索汉字的欲望,巧设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秘密,帮助学生记忆汉字。

3. 字源溯源悟文化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撇捺点横竖灵动组合,创造了无数精美的汉字建筑。

当现代汉字的图画感不那么明显,我们需要用古文字来溯源、在想象中进行比照。比如一下《咕咚》一课,学习“象”时,可以出示它的古文字和现代汉字进行比对,我们会发现,原来象的刀子头是大象的长鼻子,口里的第一撇是大象嘴里长出的象牙。用字源来还原汉字的图画感,把抽象的笔画和部件变得直观。

4. 生活链接活运用

创设生动有趣的、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一下《语文园地一》的识字加油站版块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字词在哪里见到或听到,学生会答在天气预报里见过。再追问这些词与什么有关,学生自然答出与天气有关。接着让学生当一回“天气播报员”,读读这些词语。联系生活学习生字,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轻松识字。

5. 韵语创编润语言

低年级学生学生对韵律节奏敏感,将汉字特征融入韵语创编,既能强化字形记忆,又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形、音、义关联,结合生活经验创编简短押韵的“识字小童谣”。例如,针对“清、情、请、晴”一组形声字,教师可先通过字卡对比展示“氵、忄、讠、日”不同偏旁的表意特点,再鼓励学生用“有…有…真…”的句式尝试创编:“有水方说清(氵 + 青),有言去邀请(讠 + 青),有心情意浓(忄 + 青),有日天气晴(日 + 青)。”学生在朗读、改编韵语的过程中,不仅能主动建构“形旁表义”的汉字规律认知,更能在语言实践中发展逻辑思维与创造性表达能力,降低低段学生因汉字相似性导致的混淆概率,实现识字与学语的双向融合。

二、巧启思维,培养语文素养

思维是核心素养的核心,所有核心素养的形成都必须经过积极主动的思维。识字教学的目标不仅要指向汉字是否会读会用会写,更要重视汉字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以思维的力量点燃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

1. 有理有据的猜想,开拓逻辑思维

统编教材十分重视“猜想”这一学习形式的价值。猜想:有游戏的成分,猜对了有惊喜,猜错了也无妨,学生在零压力的情况下思维更容易打开,统编教材中的“猜想”更是有理有据的猜想。比如一上《日月水火》的课后习题中让学生“猜一猜,连一连”,学生需要在现代汉字、甲骨文、和图片中找到关联,提取信息然后判断,最终连线得出结论。以“竹”为例,图画中的竹子有粗粗的枝干和竹叶,甲骨文的“竹”如同简笔画,学生通过观察找到两者的共同点。接着,学生需要再观察六个现代字,找出其中也有这个特征的汉字,“竹”上面的撇、横就是演变过来的竹叶,因此将现代字“竹”和图片连线。在这一思维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对比,推理等,而且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推断用文字表达出来,以发展他们的思维。

一上《小蜗牛》、一下《咕咚》《小壁虎借尾巴》更凸显了“猜想”对发展思维的作用。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猜一猜读音,这样做可以让学生主动张开思维触角,找寻和接纳文本中已有的信息,在提炼、整合等思维活动中开拓逻辑思维。

2. 按规律特点归类,形成系统思维

统编教材的识字编排是系统性的。因此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意识的按规律特点归类识字,一下《姓氏歌》将单姓和复姓的生字编排在生字表中;一下《小青蛙》是“青字族”的字族文,到语文园地五中又安排了“包字族”,《动物儿童》学习带有“虫子旁”的形声字,语文园地四的“识字加油站”整理了 8 个和身体部位有关的词,字词句运用总结了三种含轻声的词语……在识字教学时,要把握归类学习的特点进行教学,把同一类型的字看成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发现共性。随着学习的深入丰富归类,引导学生形成系统思维,在复习阶段,让学生利用系统思维重组生字,举一反三提高识字效率。

3. 将识字链接生活,培养实用思维

学习完《姓氏歌》后,安排学生用课文中学到的介绍姓氏的方法介绍班级同学的姓氏;语文园地二的展示台引导学生在课本上识字,于是安排学生当“课程表播报员”以巩固所学生字。在生活情境中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在培养学生的实用思维。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导向下的低段识字教学绝非简单的字形记忆训练,而是以汉字为载体、儿童认知规律为起点,以语言建构、思维发展、文化理解为目标的综合育人过程。当活动贴合低段学生形象思维特点,呼应汉字音形义一体的文化特质并关联生活需求时,学生既能主动建构汉字认知,更能在观察、比较、推理、表达中发展逻辑思维与实践能力,实现从“会识字”到“善用文”的进阶。

低段识字教学作为语文学习的奠基工程,它的价值不仅在于识字量的积累,更在于为学生埋下“热爱汉字、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未来教学实践中,持续深耕低段识字教学的实践路径,以核心素养为引航标,让每一次识字活动都成为文化传承的微课堂,为学生终身语文能力发展奠基,为中华汉字文化的代际传递注入更鲜活的教育力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郭庆霞,徐智慧.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低年级 识字教学优化[J].课堂内外,2023(47):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