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应用可行性探讨
王磊
榆林市榆神煤炭榆树湾煤矿有限公司 陕西省榆林市 719000
引言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传统以煤炭、石油为主导的高碳产业正在加速向低碳、清洁、高效的能源结构转型。矿山作为能源与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其生产全过程中所需的机电设备对能源的依赖程度极高。长期以来,矿山机电设备普遍采用电网供电或柴油发电等方式,能源利用效率偏低,碳排放压力大,不仅增加了运行成本,也给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负担。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为矿山行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新的可能。新能源是指在生产与使用过程中基本不排放二氧化碳或其他污染物的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氢能、生物能及储能技术等,其清洁、安全、可再生的属性使其在矿山领域具备极高的应用价值。尤其是伴随着光伏技术成本的大幅下降、电池储能系统技术的不断突破,以及智能化控制系统的快速普及,新能源技术与矿山机电设备的融合已不再是空谈,而成为可以逐步落地的现实路径。本文从新能源技术发展现状出发,结合矿山机电系统的实际应用需求与工作环境特点,系统探讨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可行性,旨在为矿山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技术方向与实践指导。
一、矿山机电设备能源现状与变革需求
矿山机电设备种类繁多,主要包括矿井提升设备、通风系统、排水装置、运输系统、破碎筛分设备以及各类辅助动力装置。这些设备大多持续运行、功率高、能耗大,直接影响矿山的生产效率与安全保障。目前我国大部分矿山仍以电力驱动为主,部分偏远矿区依靠柴油发电自供能源,不仅能源供应稳定性差,而且排放高、噪声大、维护成本高。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日益严格、能源成本持续上涨,传统能源供给方式已难以为继。因此,迫切需要寻求替代能源以降低能耗、提升效率、实现环保生产。同时,当前矿山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智能调度系统、远程监控平台等对能源系统提出更高要求,这也为新能源技术的引入提供了良好契机。
二、新能源技术原理及其在矿山机电系统中的适应性分析
新能源技术涵盖广泛,其中应用于矿山机电设备最具潜力的主要包括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氢能燃料电池以及锂电储能系统。太阳能技术在光照资源充足的地区具有广阔应用空间,尤其适用于露天矿区的办公区照明、通讯系统和辅助动力系统。近年来,一些大型露天煤矿已建成“光伏 + 矿区”一体化能源供给模式,不仅满足部分能源需求,还实现绿电上网创收。风能技术则适用于风速较高地区的矿区设施供能,其装机容量可根据矿区规模灵活调整。氢能技术则适合于高动力需求的机电设备,特别是在井下运输车辆、钻机等场景中,氢燃料电池以其高能量密度和零排放特性受到广泛关注。锂电储能技术在新能源系统中的地位尤为关键,解决了风光发电间歇性问题,为矿山设备提供稳定电源。此外,超导电机、能量回收制动、电力电子变换等先进机电技术的发展,也为新能源与传统矿山机电系统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三、新能源技术在矿山典型设备中的应用实践与效果评估
近年来,一些矿山企业已率先试点新能源技术的实际应用,积累了宝贵经验。例如,位于西北某露天矿区引入大型光伏发电系统用于驱动矿用输送带,不仅减少了外购电力的依赖,还降低了能源成本约 20% 。在某东南沿海矿区,风能技术被用于通风系统供电,实现日均风力发电 50MWh 以上,显著提高能源自给率。氢能方面,部分煤矿企业引入氢燃料运输车,用于矿井物料运输,在不增加通风负担的前提下实现“零碳运行”,获得较好安全性与经济性反馈。此外,锂电池驱动的电铲与钻机已开始在部分矿区进行替代实验,其机动性强、无排放、噪声低,在改善作业环境方面成效明显。从经济角度评估,新能源设备前期投资虽高,但在运行期内能源节约、维护简便、政策补贴等因素综合考虑后,大多数应用案例在3—5 年内可收回投资成本,具有良好的可持续性。
四、新能源技术应用中的技术瓶颈与解决路径
尽管新能源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应用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面临一系列挑战。首先,能源供给的不稳定性依然是制约其大规模推广的核心问题。风能和太阳能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导致发电波动性强,对矿山这种高负载、连续作业系统造成不利影响。储能技术虽然在发展,但电池容量、寿命及成本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其次,新能源设备对作业环境要求高,矿区粉尘、振动、高温等极端条件对设备运行可靠性构成考验。再者,新能源系统的维护管理与传统机电系统存在差异,操作人员需重新培训,增加初期适应成本。此外,新能源技术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缺乏行业统一应用规范,导致部分企业在推进过程中顾虑较多。为破解上述难题,应加快储能技术研发,提升电池系统的适应性与经济性;推动新能源设备结构改良,提高其环境适应性与智能诊断能力;完善技术标准体系与行业准入机制,建立新能源矿山应用认证制度;同时,借助政策与市场手段,强化政府对新能源技术应用的引导与激励。
五、推动新能源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应用的战略建议
要加快新能源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落地应用,需要从战略层面统筹推进。一是加强顶层设计,将新能源技术应用纳入矿山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制定配套政策与发展路线图,推动“绿色矿山”与“智能矿山”融合发展。二是建立示范工程,通过国家级或省级重点示范项目,集中资源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模式。三是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围绕储能材料、燃料电池、电驱动系统等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缩短科研成果转化周期。四是推动标准体系建设,出台新能源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等标准规范,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五是优化投融资机制,设立绿色矿山发展专项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能源技术产业化应用,提升企业转型积极性。六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定向培养、职业培训等方式储备新能源机电复合型技术人才,为新能源系统稳定运行提供保障。通过多层次、多维度的联动机制,可以有效破解新能源在矿山机电设备应用中的瓶颈问题,推进矿业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
结论
新能源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中的应用是实现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应坚持科技驱动与机制创新并重的思路,加快新能源与矿山机电设备深度融合,为推动我国矿业绿色低碳发展战略落地提供强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宁 . 基于效率优化的矿山机电设备协同控制研究 [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4,(24):172-174.
[2] 徐猛, 刘正英. 基于大数据的矿山机电设备智能监控系统应用体现[J].现代商贸工业 ,2025,(01):28-30.[ 3 ]李世玺 . 矿山机电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分析 [ J ]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24,(20):145-147.
[4]张爱堂 .PLC技术在矿山机电设备控制中的应用 [J].世界有色金属 ,2024,(20):17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