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用生活理念构建语文教学新课堂

作者

杨秋林

重庆市黔江区武陵小学校 重庆 409000

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科目,关系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识字写字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知识的学习较为枯燥、乏味、抽象,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课堂教学实效性。针对此现象,小学语文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学习需求、认知规律,利用生活教育理念,将学科内容、现实生活相结合,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领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发散自身思维,提升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完善。

一、基于生活理念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堂的意义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知识呈现方式单调、抽象的问题,很难激活学生学习热情。而生活理念的渗透,打破了教学的局限性,使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密切相连。无论是生活中的民俗文化,还是语言交流,皆成为语文学习的新素材。这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好奇心,也促进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应用,收获事半功倍的课程效果。同时,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课堂构建,有助于引领学生在生活场景践行道德规范,将课文知识内化成个人品质、知识底蕴,进一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二、基于生活理念构建小学语文教学新课堂的原则

在生活理念下,为构建小学语文新课堂,小学语文教师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一是情境化。语文教师应围绕学生熟悉的社区场景、家庭场景和校园场景,设计与教学内容密切相连的课堂情境,以角色扮演、任务驱动等方式,引领学生在实践过程积累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是主体性。小学语文教师应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从学生的生活出发,设计实践性、生活化的学习任务,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沉浸课堂活动,收获良好学习体验。

三、基于生活理念构建小学语文生活化课堂的策略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活学习兴趣

基于生活理念的小学语文生活化课堂构建,需要教师将学科知识、日常生活有机联系,以生活情境的创设,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情感体验的协同发展。

以统编版四年级《我们家的男子汉》为例,课文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文章内容,学习人物性格描写方法,能在生活情境中分析人物成长过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真正理解“男子汉”的内涵,形成独立、勇敢的优良品质。在实际教学期间,语文教师可先引入生活话题“你心目中的男子汉是什么样的?尝试举出生活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回答完成后,教师再联系课文主题,指引学生探究“作者描写的男子汉做出了哪些行为?”“结合生活经验,标记自己认为最贴近生活的片段”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接着,教师可鼓励学生分成小组,模拟店员和小男孩的对话场景,在情境体验中感受小男孩的独立和勇敢,加深学生对人物的理解。最后,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撰写“成长小故事”的短文,分享自己生活中体现出“男子汉精神”的经历,升华学生的情感,进一步提升语文课堂的质量[1]。

(二)设计生活实践,深化知识理解

为推进语文课程的生活化建设,小学语文教师应基于生活理念,设计生活实践活动,引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探究,积累丰富生活经验,实现课堂学习延伸至生活实践的目标。

以统编版四年级《蟋蟀的住宅》为例,在本篇课文中,教师应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蟋蟀叫声的音频,提出:“你知道这是什么动物的叫声吗?你对这个动物有哪些了解?”问题,引领学生梳理课文的内容,产生探究兴趣。随后,教师再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描写了蟋蟀住宅的哪些特点?蟋蟀的住宅和其他昆虫住宅有哪些不同处?”启发学生的深度思考。接着,教师可带领学生前往公园、校园草地等场所,寻找蟋蟀的踪迹,并使用放大镜观察蟋蟀的洞穴,记录蟋蟀洞穴的形状、深度、地点及周围环境,将学生生活和课文知识相联系,降低学生理解难度。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动手设计“迷你蟋蟀住宅”的模型,分享自己在动手实践过程感受的“生活中的创造和勤劳”,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三)整合生活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在生活理念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科学整合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引领学生从生活角度出发,体会课文思想情感。

以统编版《乡下人家》为例,为帮助学生体会、理解乡村生活的自然和谐之美,小学语文教师应先搜集关于乡村生活的歌曲、视频资源,直观呈现给学生,激活学生的现有生活经验,引领学生回忆自己的乡村生活经历,建立文本内容、日常生活的连接。随后,教师再指导学生精读文章,标注课文描写乡村景色的句子,记录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同时,教师可拍摄附近乡村人家的生活场景,作为课堂拓展延伸的素材,或是邀请拥有农村生活经验的家长进课堂,讲述乡村的农事活动、习俗,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和理解。当学生理解、掌握课文内容后,教师还可设计跨学科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美术创作的方式绘制出“乡下人家”的场景,表现出田园美;以手工艺制作出各类农具模型,介绍农具的作用等,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生活理念构建语文生活化课堂,增添了课堂的趣味性,深化学生的知识理解,强化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表达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学科知识和学生生活的关联,让语文学习回归生活,以生活情境的创设、生活实践的开展、生活资源的整合,推进课程生活化建设,激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进而实现学生全方面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薛磊英 . 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路径 [J]. 语文世界( 上旬刊 ),2025,(02):16-17.

[2] 李 婷 . 打 造 小 学 语 文 生 活 化 课 堂 的 有 效 途 径 研 究 [J]. 成长 ,2025,(01):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