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患者血液生化学临床检验效果比较
谢玉萍
赣州市人民医院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 2024 年 5 月 -2025 年 5 月我院收治的 60 例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骨髓穿刺检查、细胞形态学分析以及免疫分型检测等综合方法确诊为白血病。根据疾病类型将这 60 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 例。对照组为慢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14 例;年龄范围在25-6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2±10.5)岁;病程在6 个月-5 年之间,平均病程为( 2.3±1.2 )年。观察组为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 13 例;年龄范围在 22-65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8±9.8)岁;病程在1 周 -3 个月之间,平均病程为(1.2±0.5)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血液检验流程结合部分生化学指标检测。常规血液检验流程包括采集患者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计数等基本指标。部分生化学指标检测则选取了肝功能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肾功能中的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以及电解质中的钾(K+)、钠(Na+)、氯(Cl-)等指标。检测时,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操作,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观察组采用全面且针对性的血液生化学检验方案。除了包含对照组所检测的常规血液指标和部分生化学指标外,还增加了乳酸脱氢酶(LDH)、β2- 微球蛋白(β -MG)、尿酸(UA)等与白血病细胞代谢和增殖密切相关的指标。同时,针对不同分型的急性白血病,还进行了特定指标的检测,如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等凝血功能指标。在检测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生化分析仪,严格控制检测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对样本进行规范处理,确保检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本研究主要观察以下三个方面的指标:一是检验指标的异常率;二是检验结果与疾病分期的相关性;三是检验对治疗方案的指导作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本研究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X2 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系数法。以 P<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验指标异常率比较
观察组在乳酸脱氢酶(LDH)、β
微球蛋白(β
)、尿酸(UA)等多项检验指标的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检验指标异常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检验结果与疾病分期相关性比较
观察组检验结果与疾病分期的相关性更强,相关性系数更接近1 (P⟨0.05) )。例如,乳酸脱氢酶(LDH)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随着病情从初治到复发阶段,其水平逐渐升高,与疾病分期的相关性系数达到0.85 ;而对照组慢性白血病患者中,LDH 水平与疾病分期的相关性系数仅为0.42。具体数据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检验结果与疾病分期相关性比较


2.3 两组患者检验对治疗方案指导作用比较
观察组检验对治疗方案的指导作用更明显,根据检验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后,观察组患者的病情缓解率达到 80.00% ,而对照组仅为 53.33% ( ⋅P<0.05 )。具体数据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检验对治疗方案指导作用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白血病患者(观察组)在多项血液生化学检验指标的异常率上显著高于慢性白血病患者(对照组)。乳酸脱氢酶(LDH)是一种参与细胞能量代谢的酶,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由于白血病细胞的大量增殖和代谢活跃,导致LDH 释放入血增加,从而使其水平明显升高 [1]。
β2- 微球蛋白(β2-MG)是反映肿瘤细胞负荷和免疫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急性白血病患者体内白血病细胞增殖迅速,肿瘤负荷较大,同时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导致 β
合成和释放增多 [2]。尿酸(UA)是核酸代谢的产物,急性白血病患者细胞更新速度快,核酸分解代谢旺盛,产生大量的尿酸,超过肾脏的排泄能力,导致血尿酸水平升高。这些指标的异常变化能够为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提供重要线索,有助于早期发现疾病。
观察组检验结果与疾病分期的相关性更强。在急性白血病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病情的进展,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代谢状态发生改变,相应的血液生化学指标也会发生明显变化 [3]。例如,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在急性白血病初治阶段可能处于较高水平,经过治疗后病情缓解时有所下降,若病情复发则会再次升高。
观察组检验对治疗方案的指导作用更明显。全面的血液生化学检验能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关于患者病情的信息,包括细胞代谢状态、器官功能受损情况等。根据这些检验结果,医生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全面的血液生化学检验在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和治疗方案制定中具有重要作用。与慢性白血病的常规检验方式相比,其对急性白血病的检验效果更具优势,能够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然而,血液生化学检验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结果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
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骨髓象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治疗的有效性。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血液生化学指标与白血病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开发更加敏感和特异的检验指标,为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代文芳 . 血液分析仪检验用于白血病诊断的实用性与临床价值 [J].智慧健康 ,2022,8(33):161-164.
[2] 常海波 . 血液分析仪检验急慢性白血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1,27(15):157-158.
[3] 赵红月. 血液分析仪在急慢性白血病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26(20):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