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英语初一学段项目化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策略

作者

杜琪能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中河街道宋诏桥初级中学 315046

引言

初一英语教学常面临挑战:如何让基础语言学习摆脱机械操练,真正激发兴趣与应用能力?传统课堂中“记单词、背句型、练对话”的模式,易使学生陷入被动。项目化学习(PBL)以其“真实性、探究性、产品导向”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破局思路。[1] 它要求学生在完成有意义的项目任务过程中,自然吸纳并运用语言知识。本文旨在结合人教版(2024)初一新教材特点,探讨PBL 活动的具体设计方法与课堂落地策略,让语言学习“活”起来。

一、项目如何生根?——紧扣教材与学情的设计起点

项目化学习(PBL)的有效实施需要建立在两个基本维度上:教材内容的结构化分析和学生认知特点的准确把握。人教版七年级英语教材采用主题模块化编排,每个单元都围绕特定交际功能展开语言训练。在设计 PBL 活动时,教师需要完成三个关键步骤:

第一,解析教材语言目标。以第五单元为例,Section A 侧重俱乐部类名词和活动动词的识记,Section B 则培养表达偏好—说明原因—发出邀请的完整交际链。这种编排体现了从语言输入到输出的渐进过程。

第二,匹配学生认知水平。初一学生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向形式运算阶段过渡期,更适合处理与自身经验直接相关的任务。设计驱动性问题时,应当选择他们熟悉的校园生活场景,确保任务在语言能力和生活经验的可及范围内。

第三,构建真实任务链条。将教材语言点转化为可操作的项目任务时,需要保持语言训练的完整性和情境的真实性。例如设计新俱乐部项目就自然地融合了调查统计、场所描述、时间表达等多单元知识,形成符合实际交际需要的任务序列。

这种设计方法既遵循了克拉申的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又践行了杜威做中学的教育理念,使语言学习成为解决真实问题的自然过程。

二、项目如何推进?——搭建支架与明确任务的实施路径

(一)项目推进的关键要素,搭建支架与明确任务

项目化学习(PBL)的有效推进需要建立在科学的任务设计和适切的语言支持基础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在设计项目任务时,既要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又要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持。[2] 任务阶梯设计应当遵循输入—加工—输出的语言习得规律。调查阶段对应语言输入,让学生接触和收集真实语料;策划阶段促进语言加工,学生需要分析处理信息;展示阶段实现语言输出,要求学生创造性运用所学。在Fun Clubs 单元中,教师可以设计三个阶段的任务序列:调查阶段使用 Do you like... 等句型设计问卷 ;策划阶段运用 We have...on... 等句型规划活动;展示阶段则整合它们的语言知识制作海报。这种阶梯式设计既保证了各阶段任务的独立性,又确保了语言能力的递进发展。

(二)语言支持系统,确保项目顺利实施的保障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指出,学习者在更有能力的他人的帮助下能够完成超越其独立能力范围的任务。在英语 PBL 项目中,教师需要针对不同任务阶段提供差异化的语言支持。在调查阶段,可提供问卷模板和常用疑问句型库;策划阶段需要俱乐部相关词汇表和活动描述框架;展示阶段则应准备海报设计要素和演讲表达模板。这些支架材料应当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分级提供:基础层包括核心词汇和基本句型;提高层增加复杂表达和拓展词汇;挑战层则可引入跨单元整合任务。重要的是,所有语言支架都应与教材内容紧密衔接,避免引入超出学生当前学习范围的语法结构,确保学生在可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输出。

三、项目如何评价?——关注过程与成果

项目化学习的评价体系应当体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效的学习评价应当既关注学习结果的质量,也重视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变化。[3]在英语 PBL 项目中,这种双重聚焦的评价方式尤为重要,因为语言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 Fun Clubs 的项目评价中,可以采用过程与成果并重的评价方式。对于过程性评价,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在俱乐部创建过程中的实际表现。例如观察学生是否准确运用了 We have the art club on Monday 等单元核心句型,能否恰当使用 join,activity,schedule 等目标词汇。小组讨论时,记录成员是否积极参与俱乐部类型的选择和活动策划,是否能用英语有效沟通。同时关注学生遇到表达困难时的解决策略,比如是查阅课本还是寻求同伴帮助。成果评价方面设立四个具体标准:俱乐部海报需要包含至少 5 个单元重点词汇和 3 个核心句型;招新宣讲要能流利使用邀请用语;小组互评表需反映每位成员在资料收集、海报设计和宣讲准备中的具体贡献;最终作品要体现俱乐部特色,如体育俱乐部能准确使用运动类词汇,艺术俱乐部能描述创作活动。这些评价标准既检验了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实施建议

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实施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特别对于初中英语教学而言,应当采取小步走策略,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PBL 实施往往建立在合理的课时安排、明确的语言目标、充分的教学示范和宽松的学习环境四个关键要素之上。

将项目作为单元学习的整合环节是较为可行的实施方式。建议在完成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后,安排 2-3 个课时集中开展项目活动,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知识,又能使项目成果展示保持连贯性。项目设计初期应当控制规模,聚焦1-2 个核心语言点,如 FunClubs 项目可重点训练兴趣表达和邀请用语,避免目标过多导致学生负担过重。教师需要提供详细的任务说明、评价标准和语言示范,这对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至关重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当营造鼓励表达的氛围,对学生的语言错误采取包容态度,重点肯定其沟通意图和创造思维,这种支持性环境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信心。

总之,PBL 为初一英语课堂开辟了一条从“学语言”到“用语言做事”的实践路径。以教材为基,以真实任务为驱动,辅以精准的支架与评价,初一学生完全能在“创建俱乐部”、“设计理想校园一角”等生动项目中,体验语言的力量,收获看得见的成长。关键在于教师敢于尝试,精于设计,让项目成为语言学习自然生长的沃土。

参考文献:

[1] 莫皓然 , 李俊 , 瞿可华 . 基于项目化学习的初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设计原则与路径 [J].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24(3).

[2] 李宇航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设计与实施 [J]. 英语教师 ,2025(8).

[3] 蒋舜 . 初中英语学科项目化学习目标设计研究 [J].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