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探究

作者

蒋丹

湖南省衡阳县演陂镇中科实验学校 421226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重要使命。然而,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缺乏兴趣,难以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行为准则。生活化教学强调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和感悟,能够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是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与鲜活的生活实际深度融合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它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石,把教材中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真切感知、体验与理解的具体内容。这种教学强调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创设,让学生在熟悉的场景中开启学习之旅,激发学习兴趣与共鸣。它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点滴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例如在家庭生活中感悟亲情责任,在社会交往中理解规则与友善。

2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

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教材虽经过精心编写,但部分内容更新速度难以跟上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例如,在讲解网络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时,教材中的案例可能相对陈旧,而现实中网络技术飞速发展,新的网络现象和问题层出不穷,如短视频平台中的版权争议、网络社交中的隐私泄露新形式等,教材未能及时涵盖。

2.2 教学方法单一且缺乏创新

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以“填鸭式”灌输知识居多。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解理论知识,学生则被动地坐在下面听讲、记笔记,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且,教学过程中很少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实地调研等,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2.3 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合理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体系存在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目前,评价方式主要以书面考试为主,过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背诵,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考试成绩成为衡量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师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准,这种片面的评价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只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为了考试而学习,而忽视了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和法治观念的内化。

3 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3.1 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巧妙结合生活实例导入新课是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生活实例具有直观性和熟悉感,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遵守交通规则”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段交通事故的视频,视频中由于行人闯红灯、车辆超速等违规行为引发了惨烈的碰撞。这一真实且震撼的生活场景会让学生深刻感受到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严重后果。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目睹或经历的与交通规则相关的事情,如看到有人不走斑马线、在马路上嬉戏打闹等。

3.2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增强情感体验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中,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例如在教授“友谊与成长同行”时,教师可以模拟一个朋友之间产生矛盾的情境:两位好朋友因为一次比赛的名次问题产生了隔阂,一方觉得另一方不够朋友,没有在比赛中帮助自己。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这两个角色,体会他们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友谊中可能会遇到的困扰和矛盾,以及如何去处理这些问题。

3.3 组织生活实践活动,促进知识内化

组织生活实践活动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的关键环节,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促进知识的内化。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各种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以“保护环境”这一主题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学生们需要制作宣传海报、宣传手册,向社区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重要性。

3.4 运用生活化评价方式,全面反馈学习

运用生活化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客观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过于单一,而生活化评价则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实践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的评价。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在完成一次关于“家庭责任”的主题活动后,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包括是否积极参与、是否承担了自己的责任等。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教学目标的生活化设定、教学内容的生活化整合、教学方法的生活化运用和教学评价的生活化构建等实践策略,能够将道德与法治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同时,通过实际教学案例的验证,表明生活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J]. 陈慧仙 . 新课程 ,2024(30)

[2]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实践 [J]. 李飞 . 亚太教育 ,20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