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傅佳栋
杭州萧山环投公建工程管理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200
引言
建筑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技术要求日益提高、项目管理难度持续增加,传统的建筑工程管理模式逐渐难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积极探索和应用创新管理模式,成为提升建筑工程管理效率、保障工程质量、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路径。
1 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在过去较长时期内对建筑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下,其局限性日益凸显。在管理理念方面,传统模式往往侧重于对施工过程的监督与控制,忽视了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综合管理,缺乏对前期规划、设计阶段以及后期运营维护阶段的有效整合。在管理手段上,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和经验判断,信息传递效率低下,容易出现信息失真、滞后等问题,难以实现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等关键要素的精准把控。
2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应用
2.1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信息化管理模式是建筑工程管理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它借助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先进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建筑工程管理各环节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在工程进度管理方面,通过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将工程进度计划与实际施工进度数据实时录入系统,利用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确保工程按时完成。在质量管理上,运用信息化技术可以对建筑材料的采购、检验、使用等环节进行全程追溯,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实时监控,将质量数据及时上传至平台,便于管理人员随时掌握工程质量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在成本管理方面,信息化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对成本预算、成本核算、成本控制等全过程的动态管理,通过对大量成本数据的分析,为成本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降低工程成本。
2.2 绿色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绿色化管理模式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将环境保护、资源节约与建筑工程管理有机结合。在建筑工程规划与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优化建筑布局和设计方案,采用节能、节水、节材的设计理念,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对施工噪声、扬尘等污染进行有效治理,采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2.3 协同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协同化管理模式强调建筑工程各参与方之间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工作,打破传统管理模式下各参与方之间的界限,构建一个统一、高效的协同管理平台。在项目前期策划阶段,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各方就共同参与,从项目的功能需求、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等多方面进行充分沟通与协商,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各方通过协同管理平台实时共享工程信息,及时沟通解决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例如,设计单位可以根据施工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设计方案,施工单位能够及时获取设计变更信息,监理单位可以实时监督工程质量和进度,各方协同配合,有效避免了因信息不畅、沟通不及时导致的工程延误和质量问题,提高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效能。
3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的发展分析
3.1 创新模式的融合发展趋势
未来,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将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信息化管理模式、绿色化管理模式和协同化管理模式并非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信息化管理模式为绿色化管理模式和协同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数据基础,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更精准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环境影响的监测与控制;绿色化管理模式为信息化管理模式和协同化管理模式赋予了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促使信息化技术和协同管理方式朝着更加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协同化管理模式则为信息化管理模式和绿色化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提供了组织保障和协调机制,促进各方在绿色化、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协同合作。
3.2 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方向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将朝着智能化与自动化方向深入发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智能机器人、自动化设备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实现建筑材料的自动运输、施工工序的自动操作等,提高施工效率和施工精度,减少人工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同时,通过建立智能监测系统,利用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对建筑工程进行实时监测,自动采集工程数据,并运用人工智能算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智能预警和自动调控。此外,智能化的项目管理软件将不断升级完善,能够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自动生成最优的管理方案,为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支持,推动建筑工程管理向智能化、自动化的高级阶段迈进。
3.3 国际化与标准化的发展需求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筑行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也面临着国际化与标准化的发展需求。一方面,国内建筑企业在参与国际工程建设项目时,需要遵循国际通用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借鉴国际先进的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和经验,以提高自身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也需要将自身在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方面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提炼,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管理标准和模式,并积极推动其国际化,参与国际建筑工程管理标准的制定,提升我国在国际建筑行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同时,建立统一的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标准体系,有助于规范行业管理,促进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筑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4 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创新模式有效突破传统局限,显著提升管理效能。面向未来,其融合、智能、国际化发展趋势不可阻挡。行业应积极拥抱变革,持续探索创新,以创新模式为驱动,推动建筑工程管理高质量发展,助力行业迈向新征程。
参考文献
[1] 邱红梅 .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 [J]. 产品可靠性报告 ,2024,(12):41-42.
[2] 李竞智 . 创新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J]. 散装水泥 ,2024,(06):173-175.
[3] 徐小梅 . 建筑工程管理中创新模式的应用及发展分析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电子版 ),2024,(30):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