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策略的探索
李峥
四川省广汉中学 618300
引言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国民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1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的意义
第一,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是历史积淀的宝贵财富。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课堂,对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在课堂上引入经典文学作品、历史故事、传统艺术等内容,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激发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第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能够使学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与情怀,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诚信、仁爱、礼义等。这些道德观念的学习和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塑造健全的人格。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能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通过学习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成果,学生可以拓宽思维视野,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高中语文课堂渗透传统文化策略
2.1 发掘教材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文章均为上乘之作,蕴含审美价值和文化遗产,尤其是古诗词、文言文等篇目,更属经典。高中语文教师需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将课程内容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这不仅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拓宽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视野。以《陈情表》为例,文中“孝道与忠诚”的价值观可作为文化教育的契机。课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标注展示孝忠的语句,并启发思考:古人如何权衡忠孝,有哪些经验可供学习?学生自主阅读后,深入分析这些问题。课堂互动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现代视角出发,探讨传统文化的看法:今日社会,我们应如何审视传统文化?其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是否适应现代社会?哪些应保留,哪些应舍弃?此教学设计能引导学生辩证看待传统价值观,实现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入。
2.2 组织合作学习,增强文化认知
尽管教师普遍认识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但现实中,一些教师仅是单向传授文化知识,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使得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流于表面,缺乏内心的认同。为增强传统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影响力,教师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模式,让学生通过互动交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还能在交流中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升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以《劝学》为例,教师可以从学习态度、价值观念和个人素养等方面解读文本,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强调思想文化的深层含义,通过讲述“凿壁偷光”、“韦编三绝”等与学习相关的典故,丰富语文课堂内容,融入更多优秀的思想文化元素,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可以提出诸如“高效学习应关注哪些方面?”“你对学习的看法是什么?”“如何发现个人的人生价值?”等问题,并引入小组合作机制,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探讨人生、学习、道德、梦想等深层次话题,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见解,同时倾听他人的观点,这不仅锻炼了他们的思维,也促进了多元思考。
2.3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文化体验
对于语文学习,学生的兴趣直接关系到学习成效。传统文化内容繁多,若要在教学中巧妙融合并激发学生的兴趣,单纯的理论讲解难以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改善传统文化的展示,提升课堂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以《红楼梦》的教学为例,若部分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取作品中的传统文化点,进行生动展示。例如,“林黛玉进贾府”这一章节蕴含了诸多传统文化知识,如林黛玉通过角门入府,以及拜见舅父时的礼仪顺序、贾府女眷的餐饮座次等,这些都是深入研究的宝贵素材。为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传统文化,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播放 87 版电视剧中的相关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到贾府的宏大规模和奢华装饰,以及其对礼仪的严谨态度。
2.4 利用写作教学,设计选题素材
写作是增强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认知的有效途径。这样既能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又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技能。在选题设计上,教师需依据高中生的认知特点,挑选具有典型意义和启发性的传统文化话题。选题决定写作方向,一个优秀的选题能营造积极的写作氛围,引导学生聚焦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比如,可以选择“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与现代社会价值”、“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情感传达”等主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传统文化的深层精神和现代价值。这类选题既能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也能促使他们在写作中形成独特的见解。在素材的选取上,教师应确保素材的多元化和深度。素材应涵盖古典文学、历史故事、民间艺术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例如,可以引用古典诗词中的名篇,让学生分析其中的意象和情感;或讲述历史人物的故事,引导学生反思其中的文化内涵。这些素材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还能帮助他们更深刻地领会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自主搜集和整理传统文化素材,以此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处理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符合新课标要求,也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语文授课质量。教师应意识到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深入探索创新的融合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渗透效果,为学生构建灵活生动的语文课堂。
参考文献:
[1] 吴建军 .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与实践 [N]. 科学导报,2024-07-23.
[2] 高莹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探析 [J]. 安徽教育科研,2024(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