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气超低排放环境保护工程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邢志伟 庄滨宇
1身份证:371325199001310510临沂玖拓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2身份证:371327199310161259山东建业工程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废气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实现工业废气超低排放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关键任务。本文深入探讨了工业废气超低排放环境保护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创新,包括脱硫、脱硝、除尘等核心技术的创新进展,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这些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效果。通过对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研究,为推动工业废气超低排放、改善环境质量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实践经验参考。
关键词:工业废气;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创新应用
一、引言
工业生产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废气排放,其中包含的二氧化硫(SO₂)、氮氧化物(NOₓ)、颗粒物等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工业废气超低排放成为必然趋势。实现工业废气超低排放需要依靠一系列先进的环境保护工程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以有效降低各类污染物的排放浓度,达到甚至优于国家规定的超低排放标准,从而促进工业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工业废气超低排放关键技术创新
2.1脱硫技术创新
传统的脱硫技术如石灰石-石膏法,在工业应用中较为广泛,但存在投资成本高、运行能耗大、副产物处理困难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新型脱硫技术不断涌现。
2.1.1双碱法脱硫技术的改进
双碱法脱硫是利用钠碱(如NaOH、Na₂CO₃)作为吸收剂在吸收塔内吸收SO₂,生成的亚硫酸钠等脱硫产物在再生池内用石灰(CaO)进行再生,使吸收剂循环使用。改进后的双碱法在吸收剂配方和再生工艺上进行了优化。通过添加特定的催化剂,提高了吸收剂对SO₂的吸收速率和吸收容量,使得脱硫效率大幅提升,可达98%以上。在再生工艺方面,采用了新型的固液分离技术,提高了再生效率,降低了石灰的消耗,同时减少了废渣的产生量。例如,在某大型化工企业的废气处理中,应用改进后的双碱法脱硫技术,不仅稳定实现了SO₂排放浓度低于35mg/m³的超低排放标准,而且每年节约了大量的运行成本。
2.2脱硝技术创新
工业废气中的NOₓ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过程,对大气环境危害极大,可导致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针对脱硝技术的创新,旨在提高脱硝效率、降低运行成本并减少二次污染。
2.2.1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的升级
SCR脱硝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脱硝技术之一,其原理是在催化剂作用下,利用还原剂(如氨气、尿素等)有选择性地将NOₓ还原为氮气和水。传统SCR脱硝技术存在催化剂易中毒、对反应温度窗口要求严格等问题。近年来,通过研发新型催化剂材料,如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高活性、抗中毒催化剂,拓宽了反应温度窗口,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在催化剂载体方面,选用新型的耐高温、耐腐蚀材料,延长了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此外,优化了SCR系统的工艺流程,采用分级喷氨、智能控制等技术,实现了对NOₓ的精准脱除,脱硝效率可达到95%以上。在某大型燃煤电厂的改造项目中,应用升级后的SCR脱硝技术,NOₓ排放浓度长期稳定低于50mg/m³,满足了超低排放要求,同时降低了氨气的逃逸量,减少了二次污染。
2.2.2低温等离子体协同脱硝技术
低温等离子体协同脱硝技术是利用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高能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将废气中的NO氧化为高价态氮氧化物,然后通过与吸附剂或其他反应剂作用实现脱除。该技术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传统脱硝方法相结合,在较低温度下(通常低于200℃)即可实现高效脱硝。与传统脱硝技术相比,具有设备简单、占地面积小、能耗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处理中低温工业废气。研究表明,通过优化等离子体参数和协同反应条件,该技术的脱硝效率可达到80%-90%。在一些玻璃窑炉、陶瓷窑炉等工业炉窑的废气处理中,低温等离子体协同脱硝技术得到了成功应用,有效降低了NOₓ的排放浓度,为中低温工业废气的脱硝处理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2.3除尘技术创新
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排放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可能对人体呼吸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为实现颗粒物的超低排放,除尘技术不断创新发展。
2.3.1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的优化
电袋复合除尘器结合了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的优点,前段电除尘部分利用电场力使颗粒物荷电并被捕集,后段布袋除尘部分进一步过滤剩余的细微颗粒物。优化后的电袋复合除尘技术在电场设计、滤袋材料选择和清灰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改进。采用新型的高频电源,提高了电场强度和稳定性,增强了电除尘效果。在滤袋材料方面,研发了具有高强度、高过滤效率、低阻力的新型纤维材料,延长了滤袋的使用寿命。同时,改进了清灰系统,采用智能清灰控制技术,根据除尘器的运行工况自动调整清灰频率和强度,在保证除尘效率的前提下,降低了清灰能耗。在某钢铁企业的烧结机废气处理中,应用优化后的电袋复合除尘技术,颗粒物排放浓度稳定低于10mg/m³,达到了超低排放的高标准,且设备运行稳定,维护成本较低。
2.3.2湿式静电除尘技术的突破
湿式静电除尘器通过在电场中使颗粒物荷电,然后在喷淋水的作用下被捕集到集尘极表面。该技术的突破主要体现在电极结构设计和喷淋系统的改进上。采用新型的芒刺线电极,增大了电晕放电强度,提高了颗粒物的荷电效率。优化喷淋系统,使喷淋水分布更加均匀,增强了对颗粒物的冲刷效果,减少了颗粒物的二次飞扬。此外,开发了耐腐蚀的集尘极材料,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湿式静电除尘技术对细微颗粒物(如PM₂.₅)具有极高的捕集效率,可有效降低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排放浓度。在某垃圾焚烧发电厂,应用湿式静电除尘技术后,颗粒物排放浓度从改造前的几十mg/m³降低至5mg/m³以下,极大地改善了周边大气环境质量。
三、工业废气超低排放技术应用效果评估
3.1污染物减排效果显著
通过上述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工业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SO₂、NOₓ和颗粒物的排放浓度大幅降低,达到了超低排放的标准。从各行业的应用案例来看,如钢铁行业的密相干塔半干法技术、水泥行业的热碳催化还原脱硝技术以及电力行业的SCR脱硝技术升级等,均实现了污染物减排效率的大幅提升,有效减少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负荷。
3.2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虽然在技术创新和工程改造初期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但从长期运行来看,许多技术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例如,河钢邯钢通过余热回收和废氨水利用,每年可节省大量费用;一些企业通过采用新型脱硫、脱硝技术,降低了吸收剂、还原剂的消耗,减少了运行成本。同时,部分技术实现了脱硫、脱硝副产物的资源化利用,如活性焦脱硫技术回收的硫酸可作为生产原料,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3环境效益长远
工业废气超低排放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改善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污染物排放的减少,酸雨、光化学烟雾等环境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空气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保护了生态环境,保障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具有长远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四、结论与展望
工业废气超低排放环境保护工程关键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是实现工业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保障。通过对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如双碱法脱硫技术的改进、SCR脱硝技术的升级、电袋复合除尘技术的优化等,并结合实际工业案例的成功应用,在污染物减排、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工业废气超低排放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如进一步降低技术成本、提高技术对复杂工况的适应性、加强对新兴污染物的治理研究等。未来,需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产学研合作,推动工业废气超低排放技术向更加高效、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为全球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俊华,等。工业烟气多污染物协同深度治理技术及应用[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60(11):1061-1071.
[2]张悦钢铁行业链篦机-回转窑球团烟气超低排放技术创新与应用[J].世界金属导报,2023(262823).
[3]赵阳钢铁烟气超低排放法多功能耦合关键技术[J].技术转移南南合作,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