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作者

张娇娇

梁山县拳铺镇第一中心小学  272600

引言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任。在语文教学体系中,阅读占据关键地位。阅读素养不仅是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基础,更是其拓展知识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各类体裁和主题的文章,为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提供了优质资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的提升面临诸多挑战,如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不当等。深入研究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有助于教师充分挖掘教材潜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科学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一、营造阅读环境,激发阅读兴趣

(一)打造校园书香环境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打造浓厚的校园书香环境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至关重要。学校可在校园内设置开放式图书角,如在走廊、教室角落摆放书架,放置适合各年级学生阅读的语文拓展书籍、经典文学作品等。以低年级为例,可摆放《猜猜我有多爱你》《大卫不可以》等绘本,这些绘本画面生动有趣,文字简洁易懂,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中高年级则可配备《草房子》《青铜葵花》等经典小说。同时,定期开展校园图书漂流活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爱的书籍,让书籍在校园中流动起来,营造人人爱阅读的氛围。

(二)构建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环境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具有深远影响。家长应重视家庭阅读氛围的构建,为孩子创造良好的阅读条件。在家中设置专门的阅读区域,摆放书桌、书架,将语文教材以及各类课外书籍有序摆放。例如,在孩子学习四年级上册神话单元时,家长可购置《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希腊神话故事》等相关书籍,与孩子一起阅读,探讨神话故事中的奇妙情节和人物形象。家长自身也要以身作则,养成阅读的习惯,如每天安排固定时间进行家庭共读,在共读过程中,与孩子交流阅读感受,引导孩子思考书中内容,让孩子在温馨的家庭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逐渐爱上阅读。

二、传授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一)精读法指导

精读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精读能力的培养。以学习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为例,教师引导学生逐字逐句阅读课文,理解每个词语、句子的含义。如“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句话,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不同特点,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同时,教师指导学生关注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借物喻人的手法,让学生明白作者通过描写花生来赞美那些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人。通过这样的精读指导,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略读法指导

略读能够帮助学生快速获取文章主要信息,提高阅读速度。在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运用略读方法。以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为例,教师引导学生先浏览文章标题、段落首句和尾句,快速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学生通过略读可知文章主要讲述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与敌人英勇奋战,最终壮烈跳崖的故事。接着,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抓住关键语句,如描写五壮士战斗场面的句子“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体会五壮士的英勇无畏。

(三)批注阅读法指导

批注阅读法能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批注阅读法。如在学习三年级上册《司马光》这篇文言文时,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不理解的字词,如“瓮”“迸”等,通过查阅工具书,在旁边进行注释。对于文中描写司马光聪明机智的句子“光持石击瓮破之”,学生可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如“司马光在紧急时刻,没有慌乱,想出了砸缸救人的好办法,他真聪明”。同时,还可以对文章的写作特色、人物形象等进行批注。

三、开展阅读活动,深化阅读体验

(一)组织班级阅读分享会

班级阅读分享会是促进学生阅读交流的有效形式。教师可定期组织班级阅读分享会,以学习二年级上册课文后为例,让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相关主题课外书籍的收获。如在学习《植物妈妈有办法》后,学生分享自己阅读的关于植物的科普书籍,讲述植物传播种子的其他有趣方式。在分享过程中,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取了更多阅读信息,拓宽了阅读视野。

(二)举办校园阅读节

校园阅读节能够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学校可举办校园阅读节,设置多个活动板块。如举办阅读知识竞赛,题目涵盖语文教材中的文学常识、课文理解等内容,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开展图书义卖活动,学生将自己闲置的书籍进行义卖,义卖所得款项用于购买新的图书,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学校,培养学生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总结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素养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阅读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结合教学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培养策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和多样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提升思维、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杨红萍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 [J]. 亚太教育 ,2024,(19):142-144.

[2] 汤绍建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研究 [J]. 当代教研论丛 ,2024,10(08):86-88.

[3] 冯悦 .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实践 [J]. 家长 ,2023,(30):125-127.

[4] 刘达云 .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策略分析 [J]. 考试周刊 ,2019,(5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