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家校共育对农村小学低段学生口算习惯的培养

作者

谢小燕

重庆市荣昌区双河中心小学  402460

引言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家校共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教育面临多重挑战。小学低段学生口算习惯的培养,是数学学习中的一项基本能力,但由于学生基础较弱、家长支持不充分等原因,农村小学生的口算能力普遍较差。为此,家校共育在这一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家长的参与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家庭环境中为学生提供实践和巩固口算技能的机会。本研究通过对西师版教材的教学案例分析,探讨了家校共育如何有效促进学生口算习惯的形成。

一、家校共育在农村小学低段口算习惯培养中的意义

1. 家校共育的概念与内涵

家校共育是指家庭与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协同合作关系,家庭与学校共同负责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和家长各自发挥不同的教育优势,协作提供支持,帮助学生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家庭是学生最初的教育环境,家长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态度对学生的学习习惯有重要影响。学校则是学生知识获取和能力发展的主阵地。家校共育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开,家庭和学校的互动成为提升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途径。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家长的文化水平和参与意识有待提高。在这种环境下,家校共育尤其显得重要。通过有效的家校合作,学校能弥补家庭教育中的不足,家长可以通过学校的指导增强对孩子教育的参与感,形成教育合力。家校共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口算习惯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基础部分,离不开家校的密切合作。

2. 口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

口算作为基础数学能力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运算能力有着深远的影响。口算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还能增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尤其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基础需要通过大量的口算练习来巩固。良好的口算习惯能够帮助学生在其他数学学习中更为顺利,减少不必要的错误和计算上的拖延。对于低段学生而言,口算训练尤为重要,这一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数学学习的启蒙期。通过规范的口算训练,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更加自信,避免在后续的数学学习中因为基础不牢而产生困难。

3. 家校共育对口算习惯培养的独特作用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口算习惯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其对口算习惯的培养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例如通过简单的数学游戏、家庭购物时的计算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家校共育能够实现家庭与学校的有效衔接,在课堂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口算实践机会。学校通过课堂教学提供基础的数学知识,家长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互动将这些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学校在组织口算训练时,可以通过定期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困难,及时调整教育策略。通过家长的支持,学生能够在家庭中找到更多的练习机会,家长的鼓励和引导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家校共育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口算习惯的培养中形成稳定的学习动力,还能通过家庭环境的优化,创造更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

二、家校共育策略与实践:以西师版教材为例

1. 西师版教材中的口算训练设计

西师版教材注重基础教育,尤其是在口算训练方面,内容安排严谨、系统。教材通过分阶段的设计,逐步增加难度,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加减法、乘除法运算。每一册教材中的口算内容,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计算,更加关注学生口算能力的提升与数学思维的培养。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口算练习,教材强调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计算能力。在每一节课中,口算部分的练习题量较大,这些练习题不仅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能在无形中锻炼学生的口算反应速度和准确性。口算部分的训练设计注重层次性与连贯性,从最初的简单加法、减法,到后来的乘法、除法,再到混合运算,每一类运算都有具体的训练目标。通过练习,学生能够逐渐提高计算速度,形成更强的数学运算能力。同时,教材中的练习题常常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进一步提高他们参与口算训练的积极性。

2. 家校共育的具体实施策略

家校共育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学校与家庭的密切合作。学校可通过家长会、微信群等途径,将口算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传达给家长。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支持,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口算实践机会。教师可以向家长介绍一些口算训练的方法,如家庭作业中的口算环节、家庭活动中的数学游戏等,这些形式能够轻松地将口算练习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定期的反馈,教师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口算训练进展,指出学生在口算方面的优势与不足,并给予家长相应的指导。例如,家长可以与孩子共同进行一些日常计算任务,如购物时进行价格计算,或者设定家庭口算比赛,鼓励孩子在家庭环境中进行口算练习。家长的参与,不仅增加了孩子口算训练的时间,还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强孩子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口算的掌握程度。

3. 实践中家校共育的作用与效果

家校共育模式在口算习惯培养中的实施效果明显。学校通过设计合理的口算教学方案,引导家长在家庭中加强对口算的关注,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家长的配合下,学生在家庭环境中有更多的口算练习机会。学校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数学的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家长的支持不仅体现在提供额外的练习材料上,还通过鼓励、激励等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口算训练。

结论

家校共育在农村小学低段学生口算习惯的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学校与家庭的紧密合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获得系统的口算训练,在家庭中得到更多的练习机会,形成良好的口算习惯。西师版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明确的口算训练目标和丰富的练习内容,结合家长的支持与参与,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家长的积极参与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练习时间,还能通过多种形式的家庭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家校共育模式的实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丰富、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了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因此,家校合作应进一步加强,探索更多符合农村地区实际的口算习惯培养路径,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参考文献:

[1] 李红霞 . 家校合作对农村小学生数学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 [J].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19(4): 112-115.

[2] 刘玉婷 . 基于家校共育模式的小学生口算习惯培养路径探析 [J]. 小学数学教育 , 2020(2): 23-25.

[3] 陈敏 . 家校共育对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影响 [J]. 教育探索 ,2018(10): 67-69.

[4] 赵颖. 家校共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2021(6):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