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的高中历史教学创新探索

作者

何兴宏

深圳技术大学附属中学  518000

引言

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的教师应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视为自身职责,融入新的知识于课堂,让学生得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进而从中获得从全新视角审视人生的体验。

一、高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从当前高中历史教育实际出发,提出应注重在高中历史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训练,且应重点培养历史时空观、实证史料分析能力、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以及国家情感等五种核心能力,然而在国内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多以课本知识为主,侧重于让学生了解中华 5000年特定历史事件,却忽略了学生个体发展。在进行历史教育时,需注重基本历史知识掌握与体验,对中华文明、中华文化及历史发展等有全面且正确理解,强调时代背景下历史分析,对过去历史事件和人物作公平公正评价,让学生学习历史时能结合自身思考以充分体现中国独特思想特点;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模式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历史事件发展历程,使其所学符合新时代发展需求,将历史知识与现代学习活动融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二、基于核心素养培养视角的高中历史教学策略

2.1 转变教学观念,围绕核心素养进行教学

取得良好历史教育效果,重视学生意识形态必不可少。课堂上虽以学生为主体,但教师教育理念影响颇大且引导学生学习方向。高中历史课堂中部分教师多将注意力置于传授历史内容,这极大阻碍学生全面发展。故而真正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需转变自身教育理念,认识传统与核心素养条件下异同并加以适应以实现教育目标。其次,在以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缩减历史知识讲授而增加如时间、空间、事件说明等相关知识以增强学生分析能力,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给其更多思维空间让其自行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核心素养发。

例如,在讲授《太平天国》章节时,可让学生课前做准备工作并画出思维导图,课堂上先提出如“是什么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发生?”这类问题以留给学生足够时间思考,如此学生便能自行分析,即便不少人答案不够完整,教师也可加以指导,助其更好思考事件发生原因以更好理解相关内容。

2.2 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对客观存在且具科学性、意义与价值的事物予以客观分析的科学方法,高中历史教师于课程教学过程中需对学生开展其教育,以便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与掌握基本历史知识,进而能更好地把所学历史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里的一些历史问题当中,这便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充分认识历史教科书,依据其内容设置多个层级递进的问题,以问题作导向促使学生认识历史、理解历史。

例如,在介绍中国近代反侵略、谋民主过程中对课本内容做好组织,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入侵、新民主主义革命等相关知识相联系,进而提出一些让学生思考清末反侵略战争大多失败而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够胜利原因的问题,通过这种递进式问题导入法促使学生对历史达成更深层次了解与认知并接受正确历史教育的情况。

2.3 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能力

探究性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需教师将学生主观情感予以表现,使其充分发挥主动性以主动融入教学,如此教师可指导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每节课皆有所获。为通过合作学习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要依学生学习水平和个性将其分成不同小组,让他们于课堂上自主探讨,这有助于他们更好掌握历史知识,同时教师还应充分利用小组间小测试及小组内部问题对他们的思维和分析技能加以训练。通过教师首先设置问题或讨论主题并在小组内部组织同学进行交流以营造更好学习氛围、提高团队交流水平,且能随时掌握小组情况、找出存在问题并给予适当指导的方式,可使团队交流更加有效,而合作教学能让学生借由沟通增进彼此理解、提高学习热情、增强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发展沟通能力。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一节设置如“鸦片战争的失利原因”这类小组讨论题让同学们探究深刻道理之时,可借交流不断提升学生思维水平进而促进核心素养培养,且于合作学习过程中促使学生更积极参与讨论以增强独立性、更深入了解历史、发展历史思考能力并增强表现与沟通能力。

2.4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的历史知识点琐碎且需记住的时间、事件较多,教师所采取的传统历史教育方式通常机械地让学生记住知识内容,这既加大了学生的记忆难度又不利于其对历史的理解,而历史本就是对过去的描述,其旨在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思维与灵魂,还能让学生从过去教训中获得更高追求。这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师授课时需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便学生更好应用所学知识,比如可向学生展示精确历史录像,学生通过观看录像能有更多情绪共鸣和联系,进而可按相关精神组织校园活动从而在活动中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刻理解。

2.5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完善评价体系

在告知历史学科教学评估里,起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是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过去以教师自己观点为主且依据学生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估标准的教学评估,致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形成一些不正确观念。另外,受外部压力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在一定程度上遭到削弱。在“核心素养”指导思想下,要靠教师依据自身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创新历史评价制度,来促进学生逐步树立正确学习信心以达到提高其核心素养的目标。

结语

总而言之,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需依据其学习特征及知识掌握情况制定适合的教育目的,激发学习兴趣,重视思维能力训练,于指导学生独立探索时提升核心素养以体现课程核心素养,此外在教育方式改革方面要不断充实自身理论素养并进行改革与创新。

参考文献:

[1] 马少伟 .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历史教学初探 [J]. 科教导刊 ,2017(2X):2.DOI:CNKI:SUN:KJDX.0.2017-02-058.

[2] 李贵富 . 例谈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高中历史教学新途径 [J].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4(7):32-34.

[3] 徐秀. (2024). 历史地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运用探究 . (Doctoral dissertation, 内蒙古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