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的群众教育应用策略研究
次仁卓玛
丁青县文旅局 西藏自治区昌都市 855700
1、引言
近年来,文化自信理念不断深化使得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革命历史中作为重要载体的地位于公共文化服务中愈发凸显,这表明红色文化在社会教育方面潜力巨大。不过在将红色文化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时仍然存在资源整合不够、服务形式单调等状况,这些情况极大地限制了其发挥出应有的教育功能。红色文化资源承载着革命精神与历史记忆且有着独特的感染力和教育价值,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手段。
2、红色文化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的现状分析
2.1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发展
国家近些年高度重视文化事业,这使得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得到快速发展,其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像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多种形式都是它的服务载体。虽然硬件设施建设成果显著,但服务内容在多样性和创新性上还需加强,在群众教育这块尤其如此,现有的服务模式大多静态展示,互动性和参与感不足,难以充分吸引年轻人关注。不过,数字技术广泛运用给公共文化服务注入新活力,比如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和在线展览平台,极大拓展文化传播的形式与范围。以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要更注重资源整合和服务效能提升,特别是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方面,探寻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育路径,为全民文化素质提升打坚实基础。
2.2 红色文化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的现有模式
红色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已初步融合成多种模式,主要有场馆共建、主题活动、数字化传播这三种形式,场馆共建模式依靠图书馆、博物馆之类的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把红色文化资源放进去并借专题展览、主题讲座等形式向公众传播革命精神,而主题活动模式举办红色文化节、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以增强群众的参与感和认同感,“红色旅游 + 文化体验”活动近年在多地开展且吸引了不少青少年,从而提高了红色文化传播的效果,数字化传播模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把红色文化资源变成线上资源来达成跨时空的文化共享,有些省份建起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并用虚拟现实技术复原历史场景以便公众待在家里就能感受到红色文化的魅力。
2.3 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红色文化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虽有一定成效但实际推进时问题和挑战不少,首先资源整合不够是个问题,因为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且管理主体分散所以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低,其次服务形式单一,很多地区公共文化服务还在传统展览和讲解层面,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使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难以满足,再者群众参与度低,有些活动设计没顾好受众兴趣点和接受能力,于是参与的大多是老年人而年轻人参与热情不高,还有专业人才匮乏限制融合工作深入开展,好多基层单位缺既懂红色文化研究又有现代传播技能的人从而影响服务质量提升,这些问题面前急需从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构建更完善融合机制才能让红色文化资源在群众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3、红色文化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的群众教育应用策略
3.1 整合资源,构建融合平台
中国革命历史和精神的重要载体是红色文化资源,在传承红色基因、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不过当下红色文化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时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仍然存在,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从顶层设计开始构建统一融合平台以达成资源高效整合与共享的目的。若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并对各类纪念馆、档案馆、博物馆的数字化成果集中管理,不但能消除信息孤岛而且能给群众教育提供丰富的支持内容,并且地方政府要牵头促使跨部门协作来整合文化、教育、旅游等多领域的资源并形成联动机制以提高平台的服务效能,这种资源整合的方式既能让红色文化资源更易获取也能给公共文化服务增添新活力。
3.2 创新形式,提升群众参与度
在红色文化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融合时,群众参与度低是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现代科技发展起来后,创新服务形式成了提升吸引力的关键。近年,沉浸式体验、VR、AR 等技术在文化传播领域广泛应用,这给红色文化资源活化带来了新想法,就像有个地方搞了红色主题数字展览,一下子吸引了好多年轻人去参观,每天有上千人来呢,而且开展像红色故事演讲比赛、情景剧表演这类互动性强又贴合地方特色的活动也能够很好地激起群众兴趣。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形式要重视内容真实又有时代感,不能过于娱乐化,因为只有基于红色文化精神内核进行创新,才能达成寓教于乐的目的,使群众在参与的时候潜移默化地受教育。
3.3 精准施策,满足多元化需求
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背景的群众对红色文化教育的需求差别明显,所以要提升教育效果就得靠精准施策。老年人呢,组织社区讲座或者放红色电影就能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而且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还得制定不一样的服务策略,像城市能用现代化设施搞互动性高的教育活动,农村就该因地制宜,通过广播、宣传栏这些传统媒介传播红色文化。精准施策的关键在于深入知晓目标群体真实需求并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服务内容和形式,这样才能让教育资源有效配置并且服务质量不断变好。
3.4 数字化转型,扩大教育覆盖面
红色文化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在数字化转型面前有了广阔空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给线上教育模式推广打下坚实根基,开发移动应用程序、在线课程、社交媒体专题栏目等能突破时空限制让红色文化资源被更多人接触,像有些省份搞的“云游红色基地”项目就吸引几百万用户在线浏览使教育覆盖面大大拓宽,并且大数据分析技术一应用个性化推荐就有戏了,能根据用户兴趣推送相关内容让教育更有针对性,不过数字化转型也有技术门槛、资金投入之类的问题所以得政府、企业、社会力量一块儿参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4、结论
群众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提升路径是红色文化资源与公共文化服务深度融合,这种融合既深度挖掘了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价值,又是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拓展的关键方向。研究表明红色文化旅游每年接待游客超 14 亿人次且相关教育活动参与人数不断增多,这显示它有独特的地位于现代教育体系之中,不过资源整合不够、形式单一等问题限制了它的发展,而构建数字化数据库、创新科技应用、深化内容设计以及完善管理机制等策略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这项研究有意义,因为其一给红色文化资源现代化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其二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优化注入实践动力,在文化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红色文化资源和公共文化服务有机融合会使群众文化认同感进一步增强并且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传播。
参考文献
[1]卢夏 ; 闫冠华 ;. 红色文化资源在开放教育中的融合与应用研究 [J].山西开放大学学报 ,2024(02):55-58.
[2]马宁 . 艺术创作在群众文化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J]. 参花 , 2025,(26): 147-149.
[3]程诚, 周杰, 王瀚. 可信数据空间建设中的红色文化资源数字化:价值阐释、建设导向与实施路径 [J]. 农业图书情报学报 , 2025, 37 (03): 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