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优化路径研究
蔡小琴 杨飞霞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 重庆市涪陵区 408000
引言:目前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问题受到广泛重视,初中数学是基础的教学阶段,强调学生基本数学运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高中数学是以此为基础进行知识的深化,培养学生的创想思维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目前由于初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与教学方法存在差异,学生在过渡过程中面临困难,合理进行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优化十分重要。因此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过程中,需在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科学培养学生的知识记忆能力与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效果,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是由认知心理学家约翰·斯文提出,强调工作记忆容量的有限性,探讨控制认知负荷优化教学效果,认为人类的记忆分为工作记忆、长期记忆,工作记忆是在短时间内处理和存储信息的能力,容量有限,长期记忆则是储存大量知识、技能,容量几乎无限,认知负荷是学生在处理信息期间所需的认知资源。认知负荷过高工作记忆会被超载,学习效果下降。且内在负荷是由学习内容的复杂性决定,较难改变,外在负荷是由教学设计呈现方式引起的,可优化教学策略控制,本质负荷是将新信息整合到已有知识结构中的过程,是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同时图式是认知负荷理论中的核心概念,按照信息元素的使用方式组织信息,提供知识组织存储的机制,可减少工作记忆负荷,图式中包含所学习的内容,在记忆中被作为实体,子元素或者低级图式可被整合到高一级的图式,不再需要工作记忆空间,图式的构建,使工作记忆尽管处理的元素数量有限,但是在处理的信息量方面没有明显限制。因此图式构建能降低工作记忆的负荷,图式构建后经过大量的实践能进一步将其自动化,为其他活动释放空间,熟悉的任务被准确流利操作,不熟悉任务的学习因为获得最大限度的工作记忆空间,达到高效率记忆的目的。
二、认知负荷理论视角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优化路径
函数是数学中描述两个变量间依赖关系的概念,本质是集合间的特殊对应法则,高中数学体系中函数具有基础性和贯穿性地位,是代数与几何的纽带、数学建模的关键工具,但是,由于初高中函数概念的深度广度存在差异,学生在过渡阶段感到困难。因此教师需在“函数”概念教学过程中,需以认知负荷理论为指导完善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优化路径,提升教学效果。
(一)以图式为引导进行函数定义的衔接
目前初中阶段学生初步接触函数概念,主要利用行程问题中的路程与时间关系 s=vt、销售问题中的销售额与销售量关系等,从变量角度理解函数,基于实际情境的直观认识,为学生提供学习基础,使其对函数形成初步的感性认知,但是此类理解方式相对浅显,难以适应高中阶段对函数概念的深入要求。高中阶段函数概念从集合与对应的角度得以深化拓展,学生需要理解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之间的单值对应关系,即对于定义域内的每一个自变量 x,在值域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函数值 y 与之对应,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概念转变,要求学生具备较高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此期间为使学生顺利进行初高中学习过渡,教师可利用图式作为引导进行函数定义的衔接,展示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等函数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图像中的变量关系,利用直观的图像展示,使学生深入理解函数概念中的集合与对应思想,降低认知负荷,且教师需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解释函数定义中的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等关键要素,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初高中学习的衔接能力[1]。
(二)以图式为指导进行函数符号的衔接
初中阶段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学习函数知识,但对其含义用法理解不够深入,进入高中后函数符号在函数表达式、函数图像、函数运算中频繁出现,成为学生学习函数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学生对函数符号的理解程度较低,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此期间为使学生掌握函数符号的用法,教师可将图式作为指导进行函数符号的衔接,展示 f(x)=2x+1 、
等函数表达式,引导学生观察表达式中的函数符号、作用,借助图像展示、解释说明使学生全面理解函数符号的含义用法,降低认知负荷,且教师需引导学生运用函数符号进行函数运算、图像绘制,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初高中学习的过渡能力。
(三)以视频为引导进行函数性质的衔接
函数性质是函数概念的重要部分,是学生学习函数的难点,初中阶段虽然学生已经初步接触函数的单调性、最值等性质,但对其理解应用不足,进入高中后函数性质的学习内容丰富复杂,要求学生具备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此期间为引导学生掌握函数性质,教师需利用视频作为引导进行函数性质的衔接,制作函数性质的教学视频,采用动画演示、讲解结合的方式展示函数性质的定义、性质,利用视频引导学生理解函数性质的本质内涵,降低认知负荷,设置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提高学习效果,改善学生的素养[2]。
结语:
综上所述,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能提升教学指导水平,改善学生的能力素养。上文以认知负荷理论为视角提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优化路径,以“函数”概念为例提出具体的衔接策略,以图式为引导进行函数定义衔接、函数符号衔接,以视频为引导进行函数性质的衔接,降低学生的认知负荷,提高数学学习效率。同时教师需进一步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优化教学方法,为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提供指导,提升学生的能力,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发挥先进教学方法的作用价值,促使学生的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金凤 . 关于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的实践 [J]. 高考 , 2021,23(30):87-88.
[2] 黎强 . 如何实现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1, 11(017):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