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Mobile Science

岩土工程设计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作者

周庆峰

新疆新工勘岩土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1 岩土工程设计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意义

1.1 提高地基承载能力

软土地基一般呈现出强度较低、压缩性较高的特性,在建筑物荷载的作用下,易产生较大程度的沉降与变形,甚至可能引发建筑物倾斜、开裂等较为严重的问题。运用适宜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例如换填法、强夯法等,能够切实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使地基可稳定承载建筑物的荷载,保障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

1.2 减少地基沉降量

软土地基沉降问题是岩土工程领域中较为显著的难题之一。过度的沉降会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功能产生影响,甚至会对建筑物的安全构成威胁。运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例如预压法、水泥搅拌桩法等,能够加速软土地基的固结进程,降低地基的后期沉降量,确保建筑物在使用期间的沉降处于允许范围之内,进而提升建筑物的耐久性与稳定性。

1.3 增强地基的稳定性

在地震、滑坡等自然灾害影响下,软土地基易出现失稳状况,致使建筑物遭受严重损毁。对软土地基实施处理,如运用加筋法、土钉墙等技术手段,能够增强地基的抗滑性能与整体稳定性,提升地基在自然灾害作用下的安全性,降低灾害给建筑物带来的损失。

1.4 节约工程成本

尽管软土地基处理需投入一定成本,但倘若未进行处理或处理方式不当,极有可能致使建筑物出现质量隐患,后期的维修与加固费用将显著高于前期处理成本。在满足工程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选用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能够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工程造价,提升工程的经济效益。此外,高效的软土地基处理还可缩短工程建设周期,进一步节约工程成本。

2 岩土工程设计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要点

2.1 换填处理法

在岩土工程设计阶段,换填处理法作为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该方法的核心原理是对地基中不符合工程标准的软土进行开挖清除,随后采用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且性能稳定的材料进行回填,此类材料一般涵盖砂石、素土、灰土等。换填作业完成后,借助分层压实等方式,促使换填材料形成性能良好的持力层,旨在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同时降低地基的沉降变形。在实际应用时,需依据工程的具体需求以及现场的地质状况,科学合理地确定换填材料的类型、换填深度与范围,以保障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性。

2.2 排水固结法

在岩土工程的设计中,排水固结法是一种通过在软土地基中设置竖向排水体(如砂井、塑料排水板等),并结合堆载预压或真空预压等措施,使软土中的孔隙水排出,孔隙体积减小,从而实现地基的固结沉降的方法。随着孔隙水的排出,土颗粒会逐渐靠拢,地基的强度也会逐渐提高。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处理那些厚度较大的饱和软黏土地基,它能够有效地减少地基的后期沉降,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在设计和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合理地确定排水体的间距、长度和布置方式,以及预压荷载的大小和加载时间,这些都是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2.3 深层搅拌法

在岩土工程设计进程中,深层搅拌法作为一种常用的地基加固技术,具有重要地位。该方法的关键在于选取水泥、石灰等材料作为固化剂,借助特制的深层搅拌机械,于地基深部对软土与固化剂实施强制搅拌,进而促使软土硬结为具备整体性、水稳定性以及一定强度的地基加固体。此加固体的形成,可显著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与稳定性,在各类软弱地基的加固处理中成效显著。依据固化剂的状态,深层搅拌法可划分为湿法(浆液搅拌)与干法(粉体喷射搅拌)两类。湿法以水泥浆液作为固化剂,通过深层搅拌机械使水泥浆液与软土充分搅拌,使软土硬结为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地基加固体。干法则采用水泥粉或石灰粉作为固化剂,利用深层搅拌机械将粉体喷射至软土中,并与软土充分搅拌,达成软土硬结为具有相应特性的地基加固体的目的。深层搅拌法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粉土以及含水量较高且地基承载力标准值不超过 120kPa 的黏性土地基。其适用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对多种软弱地基进行有效处理,在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方面效果显著。在施工过程中,深层搅拌法具备无振动、无噪声、无污染的优势,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极小。然而,为保障施工效果,需严格把控固化剂的掺入量、搅拌均匀性以及提升速度等参数。唯有精准控制这些参数,方可确保深层搅拌法的施工质量,实现预期的加固效果。

2.4 强夯法

在岩土工程设计实践中,强夯法作为一种借助物理手段改善地基性能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该方法的核心操作是使重量介于8 至40 吨的重锤,从 6 至 40 米的高度自由下落,从而对地基土体施加强大的冲击力与振动。此冲击和振动可促使土颗粒重新排列,减小孔隙,进而提高地基的强度与压缩模量。强夯法尤其适用于处理多种类型的土体,涵盖碎石土、砂土、低饱和度的粉土与黏性土、湿陷性黄土、素填土以及杂填土等地基。经强夯处理后,这些土体的物理性质与力学性能均能得到显著优化。强夯法施工过程相对简便,且能快速呈现加固效果,同时其成本相对较低,故而在实际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然而,强夯法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与噪声,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在设计与施工过程中,需综合考量地基土的性质、工程需求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夯击能、夯点间距、夯击次数等关键参数,以在确保施工效果的同时,将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

2.5 加筋法

在岩土工程的设计中,加筋法是一种通过增加地基内部结构强度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方法。该方法主要是在软土地基中铺设土工合成材料,如土工格栅、土工织物等,或者其他类型的加筋材料。这些加筋材料能够与土体之间产生摩擦力和嵌固作用,有效限制土体的侧向变形,从而提高地基的整体稳定性和承载能力。加筋法在处理路堤、挡土墙等基础工程中尤为有效,它能够显著减少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在设计加筋法时,需要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加筋材料的类型、规格和铺设方式。同时,还必须考虑加筋材料的耐久性以及与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特性,以确保加筋效果能够长期稳定,满足工程的使用要求。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加筋法能够为软土地基提供有效的加固解决方案,确保工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岩土工程设计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且呈现出多样化特征。各类处理技术均具备其独特的优势与适用范畴。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全面考量地质条件、工程需求、经济成本等多方面要素,科学合理地选取并应用这些技术。未来,伴随工程建设的持续推进以及对软土地基认知的进一步深化,软土地基处理技术亦将不断实现创新与完善,从而为岩土工程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供更为坚实的保障,助力岩土工程领域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参考文献:

[1] 崔文博 . 岩土工程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J]. 工程建设与设计,2024,(04):32-34.

[2] 李顺江,肖宇驰 . 岩土工程设计中的软土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27):76-78.

[3] 卢春平 . 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运用 [J]. 冶金与材料,2023,43(06):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