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初中班级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意义及策略
付梦纯
江西省南昌市南钢学校 330000
引言
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期间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生理和心理都产生着显著改变。受学习压力、人际交往、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作用,初中生容易出现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像焦虑、抑郁、自卑、叛逆等等。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础单元,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空间,初中班级管理的成效直接关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初中班级管理之中,是契合时代发展与学生成长需要的必然抉择,对推动学生身心健康、提升班级管理水准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初中时期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然而他们的心理发育尚不健全,自我调整的能力相对薄弱。于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及时察觉并处理学生面临的心理方面问题。凭借课程教学以及咨询活动等途径,助力学生掌握情绪调适的办法,增强心理的坚韧程度,让学生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去应对学习过程中的压力,防止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二)提高班级管理效能
以往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过于侧重纪律与学生成绩,却对学生心理层面的需求有所忽视。当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后,可以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来实施更具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在处理纪律相关问题时,从心理角度去分析背后的原因,用沟通交流与正向引导的方式取代单纯的惩罚手段,进而增进师生之间的信任,改善班级整体氛围,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二、初中班级管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一)把握学生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需精确掌握初中生的实际情形,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初中处于小学至高中的过渡时期,学生在这个阶段身心变化剧烈,青春期叛逆情绪、学习带来的压力、情感方面的萌动以及人际间产生的矛盾等诸多因素,都容易诱发心理方面的问题,甚至可能致使学生出现抑郁倾向。好比初一刚入学的学生,由于身心发育尚未成熟,且社会阅历匮乏,面对升学后环境的改变,极易产生心理上的冲突,要是没有获得引导,便可能出现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异常状况。所以,教师务必要充分意识到初中生心理具有不稳定性和波动性的特征,及时甄别出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借助建立档案以及日常观察等途径,精准找到问题的根源,开展个性化的心理矫正工作。与此同时,还需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当中,协助学生安稳度过青春期,维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让课堂为学生服务
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显示,处于不一样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心理上的需求。教师要依据这些需求,来设定教学的目标,并挑选合适的教学内容,以此保障心理健康教育课堂能够切实发挥实际效果。就拿初三心理健康课程 “天生我材必有用” 来说,在面临升学抉择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初三的学生非常需要掌握有关自我认知、压力管理以及人际交往的方法策略。此课程借助 “魔术馆”“挑战坊”“谁是成功者?” 这三个互动环节,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引领他们主动表达自身观点。在课程进入总结阶段的时候,教师会鼓励学生归纳出主题,让学生获得像 “相信自己,潜力无穷!”“摔倒了再站起来,没什么大不了!” 这类精彩的感悟,并且及时对学生给予肯定和引导。这一课程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其原因在于能够准确地对接学生的心理需求,把抽象的心理知识巧妙融入真实的生活场景之中,达成了教育目标和学生成长需求的深度融合。
(三)组织文化活动,强化心理健康疏导体验
初中班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应仅仅将方式限定在知识的生硬灌输以及单纯的口头讲道理层面。实际上,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文化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将教育内容融入其中。文化活动具备生动鲜活、能够互动交流以及启迪思想的特性,凭借这些特点,它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们参与进来的热情,激励学生们主动地把内心的想法和遇到的困惑说出来,进而增强学生们在校园生活当中的情感方面的体会。
比如说,可以组织开展 “每周一小时” 这样一系列的文化专题活动,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涵盖了阅读分享、体育锻炼以及志愿服务等等。在开展这些活动的过程当中,教师通过留意观察学生们的行为表现情况,一方面能够挖掘出学生所具备的潜力以及他们的特长,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察觉到像纪律方面出现松散现象、学生态度不够积极以及同学之间产生人际矛盾等问题。针对出现的这些状况,教师可以展开有针对性的心理方面的引导疏通工作,协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错误,指引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行为方式以及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
(四)推出主题班会,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班会是班级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教师通过设计目标清晰的主题班会,能够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常规化的育人体系。像校园生活表现、学习困难、心理疑惑等多种内容,都可以当作班会主题。所以,教师要主动融入班集体,加强日常交流,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创新班会主题的设计。
同时,班会内容的设置要遵循循序渐进和连贯的原则。比如以提升学生自信心来说,可以分阶段开展主题班会:开始阶段引导学生分享成功事例,再一起梳理压力来源、制定具有挑战性的计划;在后续的班会中,通过追踪计划执行情况,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结语
初中班级管理中渗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班级管理效能,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和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探索和创新渗透策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培养出更多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综合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赵飞娟 . 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J]. 新课程,2021(11):236.
[2] 宾群英,欧阳林其,彭仁堃 . 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班级管理因素初探 [J]. 家长,2019(09):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