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游戏化赋能:小学英语教学评一致性“任务闯关式”评价模型研究

作者

王茹燕

徐州市邳州市碾庄镇六户小学

当下小学英语教学评价中,传统模式呈现“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问题,教学与实际能力培养脱节,学生笔试成绩不错,可是难以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无法达成提升综合素养的目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 年版)》提出“教学评一体化”要求,可是传统课堂矛盾重重。教学目标与学习任务分离,难以转化为可操作行为;教学过程反馈不及时,学生问题无法及时纠正;统一评价标准忽视个体差异,挫伤基础薄弱学生学习兴趣。

一、模型架构

(一)目标层:精准定位,让学习有章可循

目标层是整个评价模型的基石,它基于课程标准对单元目标进行细致分解,为教学活动指明清晰的方向。以译林版《Unit 7 At a snackbar》为例,我们将单元目标科学地划分为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维度。

1.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在本单元中,要求学生掌握“Whatwould you like? I’d like...”这一核心句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例如,通过生动的图片展示各种食物,引导学生用新句型进行问答练习。教师先展示一张苹果的图片,问学生:“What would you like?”鼓励学生用“I’d like an apple.”来回答。还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互相询问对方想要的食物,增加练习的机会。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句型,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本单元设定学生能在模拟点餐场景中完成三轮以上对话的能力目标。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可以在教室里创设一个模拟的“小吃吧”场景,准备一些食物道具,如面包、饮料等。让学生分组扮演顾客和服务员,进行点餐对话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表达流畅度等方面。同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增加一些额外的对话内容,如询问食物的口味、价格等。通过多次的模拟练习,学生能够逐渐熟悉点餐场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沟通能力。

(二)任务层:阶梯闯关,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1. 基础关(词汇闯关)

基础关是词汇学习的入门关卡,采用“食物消消乐”游戏匹配单词与图片的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轻松记忆单词。教师可以制作一些卡片,一面是食物的图片,另一面是对应的英文单词。将卡片打乱后,让学生两两一组进行比赛。每个学生轮流翻开两张卡片,如果图片和单词匹配,就可以将这两张卡片拿走,并得到一分;如果不匹配,就将卡片翻回去,换下一个学生继续。通过这种有趣的游戏方式,学生能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食物的英文单词,提高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2. 进阶关(句型实战)

进阶关侧重于句型的实际应用,要求学生在虚拟餐厅中完成点餐对话录音。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创建一个虚拟餐厅的场景,包括餐厅的背景音乐、服务员的语音提示等。让学生戴上耳机,仿佛置身于真实的餐厅中,与虚拟服务员进行点餐对话,并将对话内容录制下来。教师可以在课后听取学生的录音,对学生的发音、语法、表达流畅度等方面进行评价和反馈。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借鉴。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句型进行实际交流,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挑战关(跨学科任务)

挑战关是整个任务层的最高难度关卡,结合数学计算设计“营养套餐”,并用英语说明选择理由。这一任务不仅考验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还涉及到数学知识和健康饮食理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一些关于营养搭配的知识,如人体每天需要摄入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比例。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知识,结合虚拟餐厅提供的食物菜单,设计一份营养套餐,并计算出每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和总价格。最后,要求学生用英语介绍自己设计的营养套餐,说明选择每种食物的理由。通过这个任务,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评价层:双轨并行,全面评估学生学习成果

评价层采用“过程性积分 + 终结性评级”双轨制,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

1. 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注重记录学生在各关卡中的表现,包括发音准确度、合作参与度等方面。教师可以为每个学生制作一个评价档案,记录他们在每个任务中的表现情况。例如,在词汇闯关游戏中,记录学生匹配单词和图片的正确率;在句型实战中,记录学生的发音是否准确、语法是否正确、表达是否流畅;在小组合作中,记录学生的参与度、团队协作能力等。通过过程性评价,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2.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通过“餐厅服务生”角色扮演展示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可以组织一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餐厅服务生和顾客,进行一场完整的点餐服务。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表现。活动结束后,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评级,如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等。终结性评价能够全面检验学生在整个单元学习中的成果,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四)反馈层:三维联动,助力学生自我提升

反馈层构建了“教师点评 + 同伴互评 + 自我反思”三维反馈体系,为学生提供全面、多元的反馈信息,帮助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实现自我提升。

1. 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具有专业性和指导性。在学生完成挑战关后,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详细点评。例如,教师可以根据系统生成的“语言准确性雷达图”,指出学生在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对于发音不准确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示范和纠正;对于语法错误较多的学生,教师可以讲解相关的语法知识;对于词汇运用不丰富的学生,教师可以推荐一些适合的词汇学习资料。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2. 同伴互评

同伴互评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例如,在小组合作设计营养套餐时,学生可以评价同伴的创意、团队协作能力、英语表达能力等方面。同伴互评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的学习,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同时,通过评价他人,学生也能够学习到他人的长处,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自我反思是学生自我提升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让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后,对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思。例如,学生可以思考自己在任务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自己在哪些方面表现得好,哪些方面还需要改进;通过这个任务,自己学到了什么新知识、新技能等。通过自我反思,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二、创新点与突破

(一)评价即学习的范式转型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里,学习与评价就像两条互不交叉的平行线,被硬生生地割裂成了“教 - 学 - 考”三个独立阶段。老师在前面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听得似懂非懂,最后通过一场考试来检验学习成果,可这时候往往已经为时已晚,很多问题没能及时解决。

而这个模型通过“任务即评价”的巧妙设计,让评价自然地融入学习过程,成为学习过程顺理成章的延伸。以译林版《Unit 4 Drawingin the park》这一单元来说吧。以往教这个单元,可能就是先在课堂上让学生跟着读单词、学句子,然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画公园场景并标注英文单词,最后通过作业批改来评价学生掌握得怎么样。

但在这个模型里,情况就大不一样了。课堂上,我让学生们拿出画笔和纸,一边绘制公园场景,一边用英语标注“tree”(树)、“lake”(湖)、“bench”(长椅)等词汇。我则在学生中间穿梭观察,当看到有个学生把“tree”拼成了“tre”,我马上走过去,轻声提醒他:“xx,你再仔细想想,‘tree’是不是这样拼呀,两个‘e’在后面哦。”学生听了,赶紧改正过来。还有的学生在标注“lake”的时候,发音不太准确,我就示范正确的发音,让学生跟着我重复。这样一来,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就不断接受评价,然后根据评价及时调整,真正实现了“做中学 - 评中改”的完美闭环。学生们在这种学习模式下,积极性特别高,对单词的记忆也更深刻了。

(二)技术赋能的精准诊断

以前评价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大多靠老师的主观判断,不同老师可能有不同的标准,而且很难做到非常精准。但现在,咱们模型借助 AI 语音识别、动作捕捉等先进技术,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输出进行量化分析,让评价更加科学、准确。

比如在《Unit 6 What time is it?》的“时间管理闯关”任务中,我设置了一个模拟场景,让学生用“It’s time to...”句型来表达不同时间该做的事情。系统通过语音语调分析功能,能精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句型的情感表达。有个学生在说“It’s time to go to bed.”的时候,语气特别生硬,就像在背课文一样。系统马上分析出问题,并生成了一份“语调提升建议”,建议学生在说这句话的时候,语调可以稍微柔和一些,带着一种提醒别人该睡觉的亲切感。

还有个学生,在说“It’s time to have breakfast.”时,语速过快,导致发音有些模糊。系统也及时指出了这个问题,提醒学生要放慢语速,清晰发音。通过这些技术手段,我们突破了传统评价主观性强的局限,能更精准地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任务闯关式”评价模型借助游戏化机制对教学评关系进行重构,让评价从“终点”转变为“旅程”,从“裁判”转变为“脚手架”。这样模型能够有效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参与度、精准度与成长度。

参考文献

[1] 张鸿祥 . 过程性评价在中职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 2024(5):69-71.

[2] 肖一 . 产出导向法在高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探讨[J]. 爱人 , 2023(9):0091-0093.

[3] 王友洁 . 初中英语情景教学与创新思维 [J]. 学苑教育 , 2024 (14):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