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抓关键词感受神话故事人物形象的策略探究
韦利美
广西南宁市横州市六景镇第二小学,530317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神话故事作为传统文化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想象与民族精神。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取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等经典神话,这些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如盘古的勇于开创、精卫的坚韧执着、普罗米修斯的勇敢无畏,都值得学生深入品味。
一、聚焦语言细节,从对话中捕捉人物性格
神话故事里人物说的话通常直接有力,张力十足,是理解他们是谁的途径。农村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主动探索语言细节的能力相对缺乏。教师需要设计引导性问题。这些问题应当帮助学生把目光投向对话里的关键词语,通过这些词语去理解人物的内在特质。《普罗米修斯》提供了观察的机会。火神劝说普罗米修斯归还火种时说道:“只要你向宙斯承认错误,归还火种,我一定请求他饶恕你。”普罗米修斯给出了截然相反的回应:“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仔细看这两句话,“决不会”这个词组显得格外重要。教师不妨这样提问:“设想一下,如果普罗米修斯当时选择了妥协,整个故事会变成什么样子?”学生通过这种对比性的设想,能够深刻体会到,“决不会”背后站立的是普罗米修斯对正义的执着信念和他对人类毫无保留的奉献。《精卫填海》同样值得注意。故事描述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一个“常”字,看上去普普通通,里面却包裹着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不懈努力。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模仿精卫说话的语气来朗读这句话。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有机会感受“常”字传递出来的那份韧性。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引导思考:“假使精卫中途放弃了,东海最终会被填平吗?”让学生尝试代入精卫的角色,能更直接地触摸到精卫身上那种固执的坚持。农村学生有时对语言细微之处的敏感度不高。
二、梳理情节脉络,从行动中感受人物精神
神话人物的传奇行动是其精神的重要载体。针对农村学生更熟悉听故事而非分析故事的特点,教学需要有效梳理情节脉络以感知人物精神。《盘古开天地》提供了典型范例。故事行动可划分为“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三个关键阶段。第一阶段,“开天辟地”中,“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的描述,那个“劈”字充分体现了人物的勇猛特质。进入“顶天立地”阶段,“头顶天,脚踏地,像一根柱子一样撑在天和地之间”的叙述,核心在于“撑”字,它显著地凸显了人物非凡的坚韧意志。最后的“改天换地”阶段,讲述“倒下后,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字成为理解其无私献身精神的焦点。教学实践中,可让学生使用简笔画绘制情节图,并在图中明确标注“劈”、“撑”、“变”等核心动词。配合提问如“盘古中途放弃,世界会怎样?”能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逐步认识行动背后蕴含的对创造世界的执着信念及对人类的深切关爱。农村学生有时缺乏常规练习,梳理复杂情节存在困难。“关键词接龙”游戏是一种可行方法,让学生依次说出与盘古行动相关的词语如“劈、撑、变、呼出、发出、变成”,再将这些词语有机连接形成故事脉络。组织“神话小剧场”进行分组表演同样有效,学生表演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时,需着重通过动310
作和语气强调关键词,例如“劈”时用力挥臂,“撑”时保持腰背挺直。通过系统梳理行动脉络,学生不仅能够牢固记忆神话内容,更能从这些关键词汇中直接感受到人物内在的精神力量,进而学习如何通过具体行动诠释抽象品质。
三、结合生活体验,从情感中理解人物动机
神话叙事呈现超自然特质却始终映射早期人类生存经验。乡村学生具备自然亲近性与生活感知积累,教学者需要建立个体情感经历与神话角色行为动机的关联通路。借助核心词汇解析实现共情传导能够强化文本现实指向。《精卫填海》记载 " 溺而不返 " 触发 " 常衔木石填海 " 行为链," 溺 " 字构成痛苦记忆的物质载体。可设置情境投射:"河流戏水遭遇淹没的生理反应是什么? " 这种具身化追问促使学习者调动溺水窒息记忆,进而捕捉精卫死亡恐惧与生存执念的双重张力。《普罗米修斯》中 " 看到人类没有火的悲惨情景 " 直接催生盗火决策," 悲惨 " 作为动机枢纽需要具象还原。引导学生描述黑暗生存困境:"冬夜缺失热源导致肢体僵化 "" 黑暗环境诱发深度恐惧 ",这些切肤体验使太阳神处盗取火种的行为显影出人道主义光辉。乡村青少年受限于生活场域单纯性,对 " 悲惨 "" 不甘 " 等情感范畴常存认知隔膜。教学干预可植入地方性知识:年节灯笼阵列形成的视觉符号恰似盗火行为的文明延续,使火种价值获得当代阐释;民间谚语 " 精卫填海,志在千里 " 的传诵过程,本质是毅力崇拜的集体无意识传承。设计 " 神话原型再现 " 实践任务具有认知迁移价值——识别社区内 " 盘古式 "环境改造者如环卫工人," 精卫式 " 知识获取者如自学同伴,记录其行为轨迹形成现代神话谱系。当神话情感解码与生命经验产生共振,文本便转化为精神资源供给系统。孩童开始理解精卫投石的力学意义不在海洋体积改变,而在于每次投掷都是对命运惯性的反抗仪式。普罗米修斯盗火引发的宙斯震怒不再停留于神话冲突层面,它揭示所有文明突破必然伴随传统权威的结构性反弹。这种认知跃迁使学习主体获得双重能力:既解析远古符号的情感密码,又将神话抗争基因植入现实生存策略。原始文本通过情感嫁接完成现代性转译,最终形成持续作用的精神动能。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抓关键词是感受神话人物形象的有效途径。通过聚焦语言细节,学生能从对话中捕捉人物性格;通过梳理情节脉络,学生能从行动中感受人物精神;通过结合生活体验,学生能从情感中理解人物动机。这些策略不仅符合农村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能帮助他们在神话的世界里找到与自身生活的连接点,提升语文素养与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 武晓东 . 农村小学乡土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 [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12): 121-123.
[2] 任晶晶 . 乡土文化资源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与实践 [J]. 农村科学实验 , 2025,(12): 187-189.
[3] 颜海英 . 将清廉文化融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路径 [J]. 亚太教育 , 2025,(11):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