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体验赋能素养生长: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职业体验活动的实施路径探析
王玲玲
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小学
一、时代诉求:职业体验活动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价值定位
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强调“实践育人”,要求通过真实情境发展学生社会责任感与创新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进一步明确“加强劳动教育”与“培养生态意识”的要求。职业体验活动以其角色代入性、实践操作性与社会联结性,成为落实上述目标的有效路径:
1、深化劳动教育:通过真实岗位任务(如动物喂养、直播策划),将抽象劳动观念转化为具身经验;2、贯通学科知识:在“萌宠营养师”等任务中整合科学、数学、信息技术跨学科应用;3、启蒙职业认知:以“小主播”“营养师”等角色为切口,初步建立职业责任感与社会服务意识。
二、实践探索:《萌宠守护者》职业体验活动的创新设计
该方案以校园萌宠乐园为实践场域,设计“主播体验”与“营养师体验”双主线,构建“角色驱动 - 技术赋能 - 评价引领”的实施模型。
(一)角色创设:真实职业情境激发内驱力
1、任务驱动式角色代入
“萌宠主播”:以“解决东校区学生参观需求”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直播策划、脚本撰写、现场播报,体验媒体传播职业的核心能力(语言表达、观众互动、信息整合);
“动物营养师”:基于“动物饮食单一化”现实困境,要求学生设计科学食谱、配比食材、验证效果,模拟营养师职业的调研- 设计- 优化流程。
设计亮点:以校园真实问题为起点,使职业体验脱离“游戏化”倾向,赋予实践社会意义。
(二)技术赋能:智能工具深化职业实践内涵
活动引入数字化工具提升专业性与探究深度:
1、“实小百事通”AI 数据库:在营养师任务中,学生通过精准提问获取动物食性、营养需求等专业数据(如:“孔雀每日蛋白质需求量?”),体验智能检索在现代职业中的工具价值;上传食谱与动物进食数据形成喂养档案,渗透数据驱动决策的职业思维。
2、新媒体技术应用:直播任务中利用 iPad 进行脚本协作、视频拍摄、校园展播,培养数字时代媒介素养。创新点:将“人工智能 + 教育”融入职业实践,强化技术赋能职业创新的现代意识。
(三)评价体系:三维度护航素养生长
方案构建过程性评价与技能认证相结合的多元量表,聚焦职业核心素养发展:

三、核心价值:职业体验活动对综合素养的培育机制
(一)实现“知行合一”的劳动教育升华
职业任务将劳动技能具象化:
主播任务:撰写脚本→设备调试 $$ 现场播报,体现“脑力劳动 + 技术劳动”融合;
营养师任务:计算配比 $$ 称量食材→喂养观察,贯穿“科学思维 + 动手实践”链条。成效:劳动从体力消耗升华为创造性问题解决,契合新时代劳动教育内涵。
(二)构建“生命关怀”的情感教育载体
职业角色强化责任共情:
1、主播需生动传递动物习性,培养自然共情力;
2、营养师通过喂养实践理解生命脆弱性(如:“孔雀过量食用玉米会导致消化不良”)。
案例:学生优化食谱时提出“为老年兔添加软骨素”,体现职业实践激发的生命责任感。
(三)孕育“职业启蒙”的生涯教育雏形
活动渗透职业认知要素:
1、职业价值感知:主播任务强调“科普传播”的社会价值;2、职业能力建模:营养师任务涉及调研能力、数据分析、方案优化等通用技能;3、职业兴趣萌芽:任务结束后延伸“校园小主播选拔”,提供持续发展通道。
四、反思与优化:职业体验活动的深化路径
基于本案例,提出小学职业体验活动实施的优化建议:
1、拓展职业资源库:联动社区兽医站、动物园等机构,引入真实职业场景资源;2、强化生涯联结:增加“职业访谈”环节(如采访动物饲养员),深化职业认知;3、构建成长档案:利用智能平台记录学生实践数据,生成个性化素养发展图谱;4、设计梯度任务:按年级分层设计职业任务(低年级:观察记录员;高年级:乐园管理策划)。
结语
《萌宠守护者》活动证明,职业体验并非小学教育的“奢侈品”,而是践行“五育融合”的必需品。通过精心设计的职业情境、技术赋能的操作支架与多元立体的评价机制,职业体验活动能有效打通知识学习与品格养成、个体成长与社会服务的通道。未来需进一步开发校本化职业体验课程群,让学生在“做真事、真做事”中成长为兼具实践智慧与责任担当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Z]. 2017.
[2]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Z]. 2022.
[3] 杜威 . 民主主义与教育 [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文中案例均引自《萌宠守护者》主题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