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协同创新视域下政校企合作赋能园林职业教育的路径研究

作者

鄂晓丹 宋雪丽 于娜 姚川 郭晶 唐艳玲 刘林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00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职业技术学校四川资阳641399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柳州市545004牡丹江市农旅投资服务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牡丹江157000

引言:

在知识经济与产业升级快速推进的时代背景下,协同创新成为推动各领域发展的重要动力。园林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园林产业专业人才的关键环节,面临着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脱节、实践资源不足等诸多挑战。政校企合作模式整合了政府、学校与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园林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一、协同创新视域下政校企合作赋能园林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一)整合资源,实现优势互补

政府凭政策制定与资金调配之权,为园林职教提供宏观指引与政策支撑;学校以丰富教学资源、科研及人才培养体系,专注知识传授与学生成长;企业握市场需求、先进技术与实践平台,洞悉行业动态。政校企合作能破壁垒、促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为园林职教营造良境 。

(二)精准对接产业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园林产业持续发展,人才需求愈发多样且专业。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对人才需求感知敏锐。校企合作使学校能及时洞悉企业用人需求与行业趋势,优化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让教学贴近实际,提升学生能力,培育契合市场的高素质园林人才。

(三)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政校企合作搭建起产学研深度融合桥梁。学校与科研机构借企业实践平台开展科研,理论实践结合,提升成果实用性与转化率;企业依托其科研力量攻克技术难题,增强创新与竞争力。此模式有力推动园林产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发展。

(四)增强园林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能力

政校企合作使园林职业教育能够更好地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服务、培训等活动,为地方园林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政府则可以通过政策引导和资源整合,推动园林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

二、协同创新视域下政校企合作赋能园林职业教育的路径

1. 搭建政校企协同创新平台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联合学校和企业共同搭建协同创新平台。该平台可以包括信息共享平台、项目合作平台、人才交流平台等,为三方提供便捷的沟通渠道和合作机会。通过平台,政府可以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和行业动态,学校和企业可以共享教学资源和实践经验,共同开展科研项目和人才培养活动。

2. 建立合作协调机制

成立由政府、学校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合作协调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政校企合作事宜。该机构应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合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确保合作项目的顺利实施。同时,建立健全合作监督和评估机制,对合作项目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及时调整合作策略和方案。

3.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政校企合作。例如,给予合作企业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对在合作中表现突出的学校和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政校企合作的合法权益,为合作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优化课程体系,对接产业需求

1. 开展市场调研,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和企业应共同开展市场调研,深入了解园林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状况。根据调研结果,明确园林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确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为课程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

2. 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可分为公共基础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和实践拓展模块。公共基础模块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和综合能力;专业基础模块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专业核心模块根据园林产业的不同领域和岗位需求,设置相应的专业课程;实践拓展模块则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入企业标准和案例,丰富教学内容

将企业的标准和案例引入教学过程中,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工作。例如,在园林设计课程中,引入企业的实际设计项目案例,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设计流程和标准;在园林工程施工课程中,引入企业的施工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1. 共建实践教学基地

政府、学校与企业应携手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涵盖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及企业车间等。校内基地强化基础技能与课程实验;校外基地营造真实职场,由企业导师指导实习;企业车间则成实践创新舞台,让学生参与项目,全方位提升其实践与创新能力。

2. 推进实践教学改革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等方法,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同时,加强实践教学管理,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成果进行全面评价,确保实践教学质量。

3. 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实践教学活动,如园林设计竞赛、园林工程施工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完善师资培养机制,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1. 加强教师培训

学校应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园林产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及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等。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拓宽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2. 推进教师企业实践

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需求,积累实践经验。教师在企业实践期间,应参与企业的实际项目,与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活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进企业人才

制定优惠政策,引进企业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可以为学生传授实际工作经验和行业最新动态,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活动。同时,兼职教师还可以参与学校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三、结语

协同创新视域下,政校企合作赋能园林职教,是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借构建平台、优化课程、强化实践、完善师资等举措,可促三方深度合作、整合资源,提升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能力。未来,还需强化制度建设与机制创新,完善模式与保障,为园林产业育才,促其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卢燕 , 王奎萍 , 吴薇 . 校企协同下”双创”融入高职园林技术专业教学探索 [J]. 安徽农学通报 , 2022, 28(1):150-152.

[2] 王斌武 , 孙艳华 . 政校企合作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有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J]. 西部素质教育 , 2021, 7(1):2.

[3] 闫阗 , 赵松芳 , 王学贺 .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等职业院校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实践路径研究 [J]. 文教资料 ,2024,(01):191-194.

课题来源:中国(北方)现代林业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

课题名称:基于政校企合作模式的园林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策略

课题编号:LZJB2025JY022

作者简介:鄂晓丹(1982 年4 月-),女,牡丹江人,满族,理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植物学,园林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