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军事装备发展趋势与关键技术研究
石鑫 戴晓岚 邓长城 李曙升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各行各业均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军事领域更为显著。目前,军事领域智能化革命深入发展,重塑未来战争的格局,使未来战争变成“算法为王”的智能较量,作战能力也会向着智能协同作战能力跃升。要想在未来战争中取得胜利,一定要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武装军事装备。鉴于此,把握智能化军事装备的发展脉络,明白其背后所依赖的关键技术,对于建设智能化军事体系、赢得未来战略主动权具有极端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
一、智能化军事装备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装备协同迈向自主化新阶段
过去,实现军事互联需要解决信息传输问题。如今,智能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装备之间的自主协同与智能联动。在各类无人作战平台置入智能算法,形成集群作战体系,使其具备集体决策能力,今天,无人机蜂群战术不再是理论,而是已经在实战中应用 [1]。并且无人车群、无人艇群等新型作战概念也逐渐从理论变为现实。这些集群能够通过自主交互实时战场信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战队形,共同写作完成侦察、打击、评估等作战任务,可以更好的适应复杂的战场环境。
(二)决策能力实现智能化跨越
目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发展,其在军事领域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从过去的辅助支持变为主导决策。在强大算力支持下,现代智能指挥系统可以实时处理与深度挖掘多源情报数据,方便指挥员做出决策。在一些如导弹防御等特定作战场景下,系统可以自主决策,即时反应。
(三)作战体系呈现全域化特征
当今社会,军事对抗不再是单一军兵种之间的对抗,而是向多域融合的体系作战方向发展,其中智能化装备作为重要节点,在高速数据链连接加持下可以形成全域作战网络,可以同时获取陆、海、空、天、电、网等多维战场信息,然后做出智能化处理,实现火力协同,这是获得胜利的重要保障。
(四)人机融合走向深度化发展
目前,智能化装备发展的重要方向为人机协同的混合智能模式,此模式将融合人类的认知优势与机器的计算特长,优势互补,提高作战能力。单兵外骨骼系统显著提升士兵的负载能力和持久作战能力,智能头盔系统为指挥员提供增强现实战场视野 [2]。此外,脑机接口等前沿技术也逐渐在探索应用当中,推动了人机交互方式深入发展。
二、支撑智能化军事装备的关键技术体系
(一)智能认知与决策算法核心
现代军事装备实现智能化的核心驱动力就是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不仅可以进行基础的模式识别,而且还可以构建具备预测与决策能力的认知系统。通过多层神经网络结构。深度学习算法可以帮助军事装备应对复杂的战场环境,辨识敌方意图。强化学习则通过建立奖励机制,让无人系统在动态对抗环境中自主学习,形成最优战术决策。作战场景多样性带来的训练数据稀缺问题通过迁移学习解决。以上这些算法构成了装备的 " 大脑 ",使武器装备除了执行命令之外,还可以自主研判态势,根据分析结果,做出智能决策。
(二)数据资源管理与分布式计算平台
战场上部署物联网技术,产生了大规模、多模态实时数据流,通过大数据与云计算构建的技术基座实现对这些信息的开发利用。云端分布式存储系统可以存储海量战场情报,并且此系统具有弹性扩展特性,可以很好地应对突发数据增长情况。流式计算框架能够对实时采集的多源传感信息进行即时清洗与融合处理,提取出高价值情报特征[3]。而云计算平台提供的强大算力资源,使得复杂机器学习模型的高效训练与部署成为可能,为前线作战单元提供持续智能分析能力。
(三)无人系统自主运行技术体系
环境感知、导航定位与自主决策能力的综合水平直接决定了无人作战平台的智能化程度。高精度卫星导航与惯性导航组合系统为平台提供厘米级定位服务,确保在复杂地貌中的精确移动。通过激光雷达、红外传感与视觉识别系统的深度融合,构建对环境的三维立体感知能力,有效识别障碍物与潜在威胁。智能路径规划算法不仅能够计算最优行进路线,还能根据实时战场态势动态调整行动方案。此外,内置自诊断系统可实时监控平台健康状态,并在部分模块受损时启动重构机制。
(四)全域信息交互与协同感知网络
得益于高速、抗毁的信息传输与融合能力,现代军事体系的多域协同作战能力不断提升。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及其演进形态提供毫秒级延迟的数据传输服务。太赫兹通信与激光链路技术为特殊场景提供了高速数据传输替代方案。天基互联网系统则将网络覆盖扩展至全世界范围 [4]。多源信息融合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对来自不同物理域传感器的数据进行关联与校正,生成全方位、无盲区的战场统一态势图。
(五)先进材料与能量动力创新
新材料与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促使智能化军事装备生产得以实现。隐身材料通过特殊结构设计实现对雷达波、红外信号等多频谱特性的有效调控。轻量化复合装甲在保证防护性能的同时显著减轻平台重量。高能量密度电池技术的发展极大提升了无人平台的续航能力,而新型动力系统则通过高效能量转换机制提供更强机动性能。此外,新概念能源采集与存储技术正在探索实现装备的持续作战能力,为未来智能化军事装备的长期部署提供能源保障。
结语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军事领域的智能化水平逐渐提高,其中智能化军事装备决策的自主性日益增强,向着协同自主、决策主导、体系对抗和人机融合的方向快速发展。但是智能化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是技术、伦理与安全上的,如算法的可靠性与可解释性、复杂电磁环境下的稳定性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妥善解决,未来,需要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技术,并加强技术创新,才能在智能化军事竞争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 张心德 , 臧娜 . 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在军事装备中的应用 [J].中国军转民 ,2024(13):51-52.
[2] 陈阿磊 , 刘振, 周畅, 等. 国外典型智能化网电军事装备发展研究 [J]. 舰船电子对抗 ,2023,(1):14-21.
[3] 党亚娟 , 李茜楠 . 美军装备智能化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应对举措[J]. 国防科技 ,2025,(1):98-103.
[4] 赵擎天 , 李立伟 , 陈鑫 , 等 . 基于 SWOT 和 FAHP 的城市作战智能化武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 [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25,(1):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