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研究笙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作者

郭建军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豫剧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引言

传统的戏曲乐队包括管弦乐和打击乐,俗称“文乐”和“武乐”。管弦乐负责演员演唱的伴奏以及剧中全部的音乐伴奏,而打击乐则是演员舞蹈的伴奏和戏曲中激情部分的伴奏。文乐和武乐是统一的关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作为主要乐器的“笙”以其独特的音质在文乐伴奏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很多戏曲乐队都将笙作为乐队的主打乐器。传统笙在笙乐家族中占据重要而特殊的地位,其在戏曲伴奏中具有典型的代表性,本文将从以下诸多方面分析。

1、笙的历史

笙是我国古老的民族簧管乐器,它历史悠久,结构科学,品种繁多,音色恬静、优美,技巧多样,极富表演力,能奏和声。它以簧、管配合振动发音,簧片能在簧框中自由振动,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自由簧的乐器。

远在 3000 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已有了笙的雏形。在出土的殷( 公元前 1401- 前 1122) 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记载。“和”即是后世小笙的前身。1978 年,湖北随县曾候乙墓出土了 6 支战国初期的古匏笙,均残,但这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笙,笙斗用葫芦制作,笙嘴为木制、圆箭形,笙苗的排列呈前方后圆卫列式,在笙斗和笙苗上,都有黑漆朱描图案,虽历 2400 多年,但仍清晰可见。簧片为竹制,其形状、制作和调音方法,与今日的铜簧片完全一样,簧数与早已发现的及古籍中所载的笙的簧数不同,为研究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2、笙的演奏特点

笙,作为中国传统民族吹管乐器之一,它的音乐表现力极为丰富多样,可以叙事性地娓娓道来,也可以高亢激昂地爆发。任何音乐的表现力与它的演奏技术是密不可分的。科学而精湛的演奏技术,才能更好地发挥出乐器的音乐表现力。想要将笙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最为重要的演奏技术之一便是气息的运用,而这也是吹管乐演奏技术的重要基础之一。演奏者保持平稳而顺畅的呼吸,笙才可以保证最为基本和正常的发音。

在笙的独奏中,经常采用的是站立式演奏,但在戏曲乐队中,笙的演奏方式绝大部分是坐式演奏法,这就需要演奏者保持端正平稳的直立的坐姿,才能做到气息通畅,没有阻塞的地方。但仅仅是呼吸的通畅还不够,还要做到恰当的身体放松,让身体各部分机能保持灵动性和能动性。在乐队中,笙的和弦表现力十分丰富,随着乐曲的需要,及时轮换不同的和弦,就需要手指的灵活。只有做到适度的放松,才能将身体的灵动性及气息的稳定性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3、“笙”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一)“笙”在戏曲伴奏和声中的应用。

戏曲“和声”是指在伴奏过程中结合各类乐器演奏不同音高或音调,以获取协调音律效果。“笙”能够通过各种和音等方式,完美结合其他演奏乐器,配合戏曲整体旋律,能有效调和戏曲音色。在大型戏曲表演中,“笙”能够灵活变换音调和演奏方式,突显出戏曲独特风格。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增长,对音乐的表现形式要求越来越多,“笙”在这样的挑战中,利用其独特的和声优势,将观众和戏剧表演较好地融合在一起,引起观众共鸣,发挥了“笙”乐器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

(二)“笙”能展现戏曲整体魅力

“笙”的表现形式较多,它能根据戏曲情节需要灵活变换主旋律,展现戏曲整体魅力。伴奏的首要要求是不能抢走“主角光环”,演奏者在伴奏过程中,要时刻关注戏剧演员的表情和情绪,主动配合演员的情感变化,调整“笙”乐器的发音,协调表演与伴奏的关系,以和谐的主旋律展现戏曲情感。比如在表演评剧过程中,演奏者不能只着眼于某一句台词就决定“笙”的音调,而应该结合戏曲整体节奏,准确把握演员情感变化,合理利用“笙”乐器。

4、笙在戏曲乐队中的表现形式

(一)“笙”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鲜明个性

在部分地方戏曲的曲牌中,有的曲牌是结合笙的音色特点专门为笙创作曲谱,用以配合或补充唱腔旋律,使整部乐曲的音响效果更富有层次感和旋律性,如柔婉秀丽的“昆山腔”,高亢激昂的“梆子腔”,韵味隽永的“皮黄腔”,还有乡土气息的“柳子腔”等。笙以其沾性的音色和和声的丰富性以及多彩的演奏技法,在戏曲乐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的戏曲曲目中,笙通常会采用和音和单音来演奏主旋律方式,从音响效果来看,笙在戏曲乐队中与其他乐器的音色相比十分具有个性,使得乐队整体演奏具有和谐美感。不仅是气若游丝的低吟,还是高昂明亮的嘶吼,笙都能将旋律的乐队色彩展现的淋漓尽致,再加上与乐队内其他乐器的配合,可以使乐队整体演奏的音响效果更为饱满、层次更加丰富。

(二)“笙”在乐队伴奏中的灵活性特点

笙作为吹奏乐器在乐队伴奏中发挥着掌控旋律进行和推进音乐发展的作用其音色清越饱满、婉转优美;且柔和高雅,极有辨识度;乐队其它乐器的演奏可以笙的音色为导向;可以形成更为统一且整体性更强的伴奏效果。不仅如此,乐队伴奏皆为了服务主旋律的表现,因此需要随着主旋律调整音色、调节音量与演奏力度。在戏曲乐队中打击类及管弦类与乐器在伴奏中极富特点,虽然可以烘托舞台氛围、助推演员情感表达与情绪的宣泄,但均不如笙的柔和与巧妙。

(三)“笙”在乐队中常见的应用形式

在一些传统舞台剧目中,笙主要演奏旋律,起到“融合音乐旋律”、“丰富音乐色彩”和“托腔保调”的作用。笙具有较强的爆发力,具有强烈的音头效果,在乐队伴奏中演奏者如果把握不好气息及吐气的方式便会使笙的音色十分突兀与呆板。在演奏节奏较快、旋律轻快的曲牌时,演奏者需保持气息充足且下沉,跟随唱腔及旋律合理选择吐音技法,掌握复杂节奏型的处理方式,以此体现笙的音乐特点,为乐队伴奏增色。

5、笙在戏曲艺术中的运用及艺术地位

豫剧是中国传统地方戏曲之一,具有北方人的性格特征,笙的音位设计和发音装置使得它成为不可或缺的乐器。它是固定音律乐器,不易变音,因此可以保持固定的音高;笙的音色在融合音色方面独特,即轻松流畅又毫无痕迹,因此在旋律演奏中具有平衡各声部的作用。

在戏曲伴奏中,绝大部分的乐器为单音旋律乐器。而笙作为少数既能演奏单音旋律,也可以演奏和声的乐器,其重要的艺术地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在豫剧这个声腔艺术极为丰富的剧种中,笙的作用更为不可替代,而笙丰富的演奏方式和特点也在豫剧的声腔体系中,得以淋漓尽致的展现。笙的作用集中表现在精准的节奏控制和强弱的明显对比上,干净强劲的重音,过度极为均匀的渐弱渐强,配合着戏曲舞台背景,即能将音乐推向高潮,又能将万般情绪归于平静。所以笙的运用也让戏曲音乐立体生动起来。

结语

由此可以看出,笙的艺术特点以及对于各种乐器声音的极为宽泛舒适的融合性使得其在戏曲乐队中运用自如,不可或缺。随着时代的发展,“笙”这种古老的民族乐器将在更多能人志士的努力下,从外观到内在结构上不断更新和发展,外形更完美,音色更丰富完善。我们相信经过一代代演奏家们的不懈努力,“笙”这个民族乐器中的佼佼者会像璀璨明珠一样,在民族音乐舞台上展现出更独特的音乐魅力,发挥更完美的艺术风采。

参考文献

[1] 宫世勇.“笙”在戏曲伴奏中的作用[J]. 考试周刊,2015,(8):11-11.

[2] 李长明 . 论三十六簧键笙的推广 [J]. 魅力中国,2014,(6):92-92

[3] 刘天 . 谈笙在戏曲乐队伴奏中的艺术地位 [J] 神州 .2017(22)

作者简介:郭建军,(1970.6)男,汉族,籍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