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课堂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融入式教学策略研究
熊代静
自贡市大安区庙坝镇中心校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跨文化交际古已有之,现代跨文化交际学的起步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20 年代,那时在语言学领域已有学者开始探讨跨文化交际的问题。20 世纪 50 年代,霍尔在美国外派人员培训学院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跨文化交际”的概念,开启了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先河。
1 文化浸润:多维渗透构建认知框架
推动初中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显然不能仅停留在节日符号或饮食差异的表面展示。以“Family”这个单元主题为例,引入《小猪佩奇》动画片段具有实际操作性。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教师选择的片段应能清晰呈现佩奇父母共同分担日常育儿职责的场景。学生需要认真观察这些细节内容。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这个观察结果与中国传统家庭角色分工中常见的“严父慈母”模式进行对照讨论,这种对比的核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家庭结构演变及其背后社会发展联系的深入思考。为了让学生获得更直接的文化体验,设计具体的实践任务确实很有必要。“文化解码任务单”就扮演着这样的工具角色,它要求学生识别并记录视频中特定的文化符号,无论是餐桌上的礼仪细节还是节日装饰的特征,学生需要尝试分析这些符号承载的内在意义并进行解读,最终结合个人的生活经验,以撰写反思日志的形式完成整个流程。词汇层面的教学同样需要融入深层文化视角,教师应明确指出某些词汇如“dragon”在中西文化中的巨大差异:它在华夏文化中普遍关联祥瑞,而在西方语境下往往象征邪恶力量;又如“individualism”,它在中文话语里常带有“自私”的贬义色彩,但其本质更侧重于个体价值的实现追求。这种显著差异需要得到充分揭示。语法现象也能折射文化特点,分析英语中被动语态的广泛使用情况便是一个切入点,这种语法结构某种程度上映射了特定交际情境中的语言习惯。
2 情境模拟:角色代入激活交际体验
在探讨初中英语课堂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时,融入式教学策略中的情境模拟方法被证明有效激活学生的交际体验。该方法致力于营造接近真实的语言环境,旨在促进学生对不同文化认知的内在转化。例如,在进行“Making Friends”单元教学时,设计一个“国际夏令营破冰活动”的场景是可行的做法。学生分小组共同策划自我介绍的方案,这个过程要求他们同时处理好两个关键的文化变量:一方面,学生必须注意控制自身肢体动作的幅度,比如维持合适的眼神接触程度,同时避免身体接触超出对方文化习惯的范围;另一方面,学生也需要懂得避开某些特定话题领域,像年龄或者个人收入这类通常被视为隐私的议题。对于教学道具的选择,强调体现文化本真的原则非常必要。在围绕“Holidays”主题开展的实践活动里,万圣节场景中南瓜灯作为必备元素应当替代月饼出现,圣诞节活动则要求用礼物交换代替赠送红包的做法。教师可以考虑设立一个轮流担任的“文化顾问”角色岗位,这个角色的核心功能在于能够在互动进行的当下,及时提醒参与者注意那些细微但关键的文化差异点:例如,来自西方的接受礼物者习惯当面打开礼物并立刻表达感谢,而多数中国接收礼物的人倾向于事后才拆开查看。
3 对比反思:批判思维促进文化认同
在初中英语教学的具体情境中,观察学生文化认知的深化过程揭示了一个现象,单一的好坏评价框架需要被超越。教师引入平行文本分析作为一种手段,例如节日主题教学时,学生会同时阅读关于中元节与万圣节的一手记述材料。这种操作类似一种媒介,促使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工具持续工作。一个涉及经济行为的“TippingCulture”案例能说明问题,学生了解到美国服务行业存在仅 2.13 美元的时薪基础,这使他们认识到小费制度存在的现实基础;与此同时,中国某些高端场所出现自愿打赏行为,这与跨国企业引入的管理模式关联明显。进行这种对比的核心意图,不在于裁定不同薪酬体系的优劣程度,关键在于暴露社会契约形态的深层差异——个人主义环境下的劳务交换逻辑,与植根于集体主义传统的劳务观念存在内在区别。学生的跨文化实践记录本经常记载着困惑时刻,例如有学生收到外籍教师写着“Your proposal lacks feasibility”的邮件反馈后感到沮丧,然而当中国教师用“这个方案可能需要更多调研”表达类似意思时,同一位学生却感觉可以接受。在专门组织的定期工作坊里,这类矛盾被聚焦分析,最终指向表达习惯传统的根本差异。模拟训练活动也提供了观察窗口,比如在如何拒绝他人邀约的场景中,习惯使用汉语的学生往往倾向于采取模糊时间策略,像说“下次再约”,而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则更可能直接说明“I have aprior commitment”。
综上所述,初中英语课程需通过融入式教学实现文化对比目标。当学生用英语探讨 " 春节与圣诞节哪个更有趣 " 而非价值评判时,表明跨文化交际能力开始形成。这种能力发展涉及语言应用深化,促进开放包容态度的养成,推动学习者既保持文化根基又具备国际视野的成长过程。情境教学策略对此具有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 于丽华. 初中英语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探索[J]. 科学咨询 , 2025,(14): 256-259.
[2] 方绿音 .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初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实践研究 —— 以 新 目 标 九 年 级 Unit 2“New Year Celebrations around theWorld”为例 [J]. 海外英语 , 2025,(13): 167-169.
[3] 马永霞 . 浅析初中英语课堂口语表达能力现状及有效培养策略分析 [J]. 甘肃教育研究 , 2025,(12): 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