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小学生科学思维培养
李若兰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齐家小学校
一、引导进行实践,培养综合能力
随着新课程的进行,必须加强外在活动和内在活动的统一性,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动脑思维能力,通过活动体验以及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新课程还强调了课堂教学的活动性,需要教师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思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科学探究活动的本质是学生要主要参与,获取直接的参与体验,并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寻求答案。如果只注重活动的外在性,没有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就失去了探究活动的意义。因此在探究活动中外在和内在两者互相关联 ,缺一不可。
例如,在学习《肌肉》时,通过对课程的介绍后,为了让学生对该知识点进行深入的了解,教师让学生两两成组,相互介绍自己的肌肉。如果教师没有对课堂进行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严肃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很容易将课堂变成学生嬉戏的地方,导致学生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同时由于时间的关系学生没有对参与教学活动的感受,教学活动结束后,课堂知识便丢在了一旁,缺少对教学活动的深入谈思考。在课堂结束后没有对科学活动进行交流汇总、质疑和发现,缺少活动的体验性和思维性,科学探究活动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导致为了活动而活动,没有对探究活动后的深层次内容进行挖掘。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活动的体验性和思维性,让学生在认识、介绍肌肉时能够更好的了解知识点,在学生交流结束后,随机抽几名学生,让另外的学生提问,支出肌肉、骨骼、关节的具体部位,结合前几课时,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检验,让学生更加重视课堂的讨论、交流活动,积极的进行思考。
二、多向角度分析,提出新颖观点
学生在思维、经验、能力上均存在差异,这意味着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为突出学生这一特点,教师可立足课程内容,鼓励学生展开多向角度的分析,提出新颖观点,并有效解决问题。在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很可能产生不同的认知,而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将进一步彰显多角度分析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在此阶段,教师可尝试推进生生互动,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由此带动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学习《观测风》时,该课内容聚焦我们生活中存在的“风”这一气象要素,主要任务是让学生用风向和风速描述风的基本特征。为了在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思考几个问题,如:什么是风?今天的风多大?怎么知道风的大小和方向?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能够使学生初步建立有关风的概念,并为之后风的观测奠定基础。以此为基础,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地面物体进行观测,让大家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用来观测风力和风向?使学生自觉展开多角度的思考,得出烟、红旗、树叶等,并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观测风的道具。
这时,不同的小组就有可能制作出不同的道具,体现出大家思维上的多样性。在不断进行多角度实践与观测的过程中,学生也可能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甚至会因为所得出结果的不同,提出新颖的看法,这都是锻炼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过程,也是彰显学生个性化认知与体验的过程,可有效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依托经验事实,进行模型建构
小学阶段的课程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要重视学生的体验。为有效渗透科学思维的培养,教师就要积极建立学生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思维过程有所依托。小学科学课程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为激活学生探索兴趣,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教师可以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依托经验事实,引领学生展开思考与探究,对客观事物进行抽象和概括,针对性建构模型。生活化元素在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能够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降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难度,这对于学生科学思维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影响。
例如,在学习《植物的特点》时,该课是“植物”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节,学生在先前已经观察过大叔、小菜、水生植物,对它们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在探索植物共同特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学生回忆先前所学知识,唤起学生的经验与事实,想到先前在生活实践中所观察到的不同植物的特点,进行模型建构。在此阶段的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出示生活中常见的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让大家一边结合先前学习中的事实经验,一边观察多媒体所出示的图片,进行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比较,进行模型建构,更直观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为确保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投入到对科学知识的探索中,锻炼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可提出问题,为学生课程知识的探究指明方向。立足课程内容,可提出:植物需要什么才能正常生长?植物的一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植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这一问题串的设置,使学生逐步展开科学思考,在知识探索中促进了自身科学思维的发展,并实现了对课程内容的有效把握。
总之,小学科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态度、学习方法以及探究意识等。为此,小学科学教师要积极地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让他们能够自主地去探索知识背后隐藏着的更深层次的内容,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水平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秀清 , 刘新明 . 讨论式教学与小学科学课堂的有效结合[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1(5):838.
[2]白双奇.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教育,2021(6):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