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科学内涵、逻辑维度及价值意蕴
朱华光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通识教育学院 重庆黔江 409000
重庆,这片英雄的土地承载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应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红色资源,教育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涵养正气。2019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谈到红岩精神时强调,“坚贞不屈、永不叛党”和“不折不挠、宁死不屈”。12021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中以刘国鋕等人为例,指出:“理想信念坚定和对党忠诚是紧密联系的。”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红岩精神蕴含丰富的科学内涵与传承价值,为红岩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指明了方向。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既是丰富课程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提升教学实效的现实之举,又是推动红岩精神传承教育、培养担当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应有之义。
一、红岩精神的科学内涵
红岩精神形成于抗日战争时期,成熟和发展于解放战争时期,是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以革命精神共性内核为基底,具有特殊主体、时空场域等重庆特质的伟大革命精神,拥有丰富的内涵意蕴。
1、忠贞不渝、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精髓,是中国共产党取得百年辉煌成就的目标指引。红岩精神彰显了为革命理想信念而努力奋斗的优秀品质,彰显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岩英烈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仰和执着追求。无论遭遇什么样的艰难挫折,都始终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无论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红岩先辈们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并为之接续奋斗。正如周恩来所说的那样,“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3“不仅经受住了残酷的战火考验,而且经受住了“柔和的”合法斗争的考验”4。
2、和衷共济、顾全大局的爱国情怀。和衷共济、顾全大局的爱国情怀是红岩精神的鲜明特质,爱国是红岩精神的基底本色,团结是红岩精神的重要表现。5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党内外团结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并把它作为汇聚革命力量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和衷共济”,反映了红岩革命先辈们“摒弃前嫌、相忍为国”的崇高道德情操和“抗战、团结、进步”的责任担当。抗战期间红岩先辈们即便遭遇种种困难和考验,始终以刚柔相济的政治智慧和锲而不舍的合作精神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出色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统战任务。红岩精神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和衷共济、顾全大局的炽热爱国情怀,红岩革命先辈们矢志不渝地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首位,甘愿为民族解放和人民福祉奉献一切。
3、刚柔相济、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的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是伟大奋斗精神的继承弘扬者和坚定践行者。习总书记曾经说过,“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为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6 红岩精神中的斗争意志尤为鲜明,革命者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与迫害面前,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斗志与英勇无畏的风貌。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国民党虽然接受了共产党提出的合作抗日主张,但是依然反共和分裂统一战线的倾向。当国民党顽固派企图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时,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以许晓轩、江竹筠为代表的红岩革命先辈们与敌人斗智斗勇,斗争到底,以刚柔相济、不折不挠的凛然斗志维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保证了抗战的最终胜利。
4、廉洁自律、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实践上清廉处事、不谋私利的纪律
和道德要求。红岩革命先辈们在重庆革命期间中自始至终保持着廉洁自律、坚贞不屈的浩然正气,出色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各项任务。
在生活上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经济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工作上,执行“三勤”和“三化要求。“较之延安,重庆的政治环境极
其复杂,经济环境诱惑很大,文化环境芜杂,既是染缸又是虎口,要想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同流而不合污’, 绝非易事。 $r = ? \not \subseteq \mathscr { X }$
岩精神强调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红岩革命先辈们在斗争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以自身的浩然正气影响和带动广大群众。此外,红岩精神还包含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善处逆境的英雄气概等丰富内涵8,共同构成了红岩精神的完整体系。
二、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的逻辑维度
1、价值目标的一致性
红岩精神与高职思政课的价值目标高度契合。红岩精神,诞生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是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及革命传统教育的宝贵源泉。红岩精神所蕴含的坚定信念、爱国情怀、不屈斗志和浩然正气等精神特质,与高职思政课旨在培育学生正确三观及坚定理想信念、爱国情怀、革命精神的教育宗旨和价值追求不谋而合。将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补足精神之钙、夯实信仰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
2、思想内涵的契合性
红岩精神的思想内涵与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具有高度的契合性。红岩精神体现了爱国、奋斗、团结、奉献的思想意蕴,这些思想意蕴与高职思政课中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等内容紧密相连。将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能够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显著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学生在深入学习红岩精神的过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党的初心和使命,从而自觉成为红岩精神的忠实捍卫者、坚定传播者和积极实践者。
3、守正创新的内驱性
高职思政课取得实效,需要注重教学形式和方法的创新。传统的思政课教学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将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我们创新性地采用案例式、探究式、体验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巧妙地将红岩精神的历史事件、英雄壮举和文艺佳作融入课堂,依托革命遗址、历史文物等红色资源开展体验教学,可以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这样以来,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推动了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实效和育人质量。同时,红岩精神借助重庆高职思政课的创新,也推动了红岩精神在新时代的实践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红岩精神的创新性传承和常态化发展,达到重庆高职思政课改革和红岩精神创新性传承双赢的局面。
三、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红岩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思想营养剂,是高职院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的精神教科书,是新时代引领重庆高职大学生践行初心使命的精神推进器,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
1. 是重庆高职院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举9
2022 年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10 高职思政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应该认真筛选与高职思政课育人理念与要求高度契合的教学资源,提升立德树人质量。红岩精神作为红岩革命先辈们用生命和鲜血凝聚起来的伟大革命精神,是优质的天然的思政课教育资源,蕴含着红岩革命先辈们刚柔并济、以诚相待、临难不苟、锲而不舍等优秀品质,能够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境界、政治觉悟、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对立德树人拥有着强大的教育和引领功能,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应有之举。高职思政课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铸魂育人,引导高职学生增强“四个意识,”树立“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能够引导学生深刻体悟党的初心使命,从政治认知、思想认同到情感共鸣,牢记初心使命、投身强国伟业,以时代新人的昂扬姿态在青春的赛道上踔厉奋斗、实现梦想。
2. 是筑牢重庆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的重要精神力量
高职院校青年学生较多、知识较为密级、思想比较活跃的地方,是各种文化思潮交流激荡碰撞的汇聚地,更是各种意识形态斗争的前沿阵地。从国内来看,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崩溃论等错误思潮和观点仍不时出现,借现实问题攻击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歪曲丑化抹黑革命英雄的现象层出不穷。从国际上看,世界范围内意识形态斗争更加尖锐复杂,各种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攻击,妄图颠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少数西方国家通过互联网攻击马克思主义,否定社会主义,宣扬所谓“普世价值”“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观点,千方百计利用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炒作,其目的在于要同我们争夺阵地、争夺人心、争夺群众,煽动群众与党和政府的对立。红岩精神是共产主义精神、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结晶,红岩精神是党的奋斗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用鲜血凝聚起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也是重庆这座红色城市独特的红色标志。11 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必要又紧迫,具有筑牢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防线的功能和作用。一方面,能够推动红岩精神传承教育,增强党史宣传教育的实效,巩固高职红色文化阵地,压缩各种不良文化思潮的生存空间;另一方面,可以大幅提升高职学生抵制不良社会思潮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本领。不仅对各种错误思潮进行甄别和抵制,并且还能永葆政治本色,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同流不合污”,坚定理想信念。
3. 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动重庆高职红岩精神传承教育常态化的内在需求
红岩精神与伟大建党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众多精神一起构成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内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何而来、向何而去的历史脉络,蕴含着和衷共济、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新时期弘扬爱国主义的重要营养成分,应当永远铭记,世代传承。“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从少年儿童抓起。要教育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命运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时刻不忘自己是中国人。”12 爱国主义不仅是红岩精神的精神底色,也是红岩精神的精神养料。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是新时代重庆高职青年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重要渠道。从受众的广泛性来看,高职思政课作为高职大学生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有着广泛的受众群体;从文化传承的视角,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能够帮助高职大学生在红岩精神的熏陶下,不断深化对红岩精神的理解,让一代又一代青年学生深刻领悟红岩精神彰显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魅力,自觉成为红岩精神的忠实捍卫者、坚定传播者和积极实践者,使红岩精神传承有根、后继有人,促进红岩精神时代传承。
4. 是推进重庆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
中华民族是守正创新的民族。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展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标识,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13 将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就是在“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就是在“传承弘扬革命文化。”2022 年 4 月 25 日,习近平同中国人民大学青年学生一起座谈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14 高职思政课要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就必须不断推动高职思政课守正创新,注重方式方法。经过课题组的调查发现,重庆个别高职院校思政课在理论教学中教学方式单一,红岩精神融入不足,仅限于红岩人物的简单介绍、红岩精神涵义的解读和红岩景区的参观考察等,老师传承教育能力和水平不高、机制不够健全,教育效果不佳等情况。重庆高职思政课拥有着专业的教学方式、完善的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评价体系,把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能够帮助高职大学生对红岩精神系统、全面、透彻的理解建构,促进红岩精神入脑入心深入挖掘并充分运用红岩精神,能够创新教学思路,构建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显著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教学针对性。同时,利用红岩精神的丰富资源,如英雄故事、文艺作品、革命遗址等,可以大幅提升思政课的生动性和鲜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红岩精神融入重庆高职思政课不仅具有内在的逻辑依据,并且具有重要的价值意蕴,是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命题,也是推动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 黎余. 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岩精神的重要论述[J]. 红岩春秋,2023-22-20.
[2] 徐塞声. 新时代传承红岩精神,准确把握红岩精神的特质[N]. 重庆日报,2023-04-25.
[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档案馆 . 中国共产党重要文献汇编:第二卷(一九二二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2:49.
[4] 黄蓉生, 刘云彬. 论“红岩精神永放光芒”的文化思想理论渊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19):7-13.
[5] 简奕 . 弘扬红岩精神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 [N]. 重庆日报,2023-04-26.
[6] 徐东源,王立新. 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意蕴的三个维度[J]. 南京社会科学,2023-06-15.
[7] 周勇. 深化和推进红岩精神研究需要把握的若干关系——论历史学视域下的红岩精神研究[J].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1):1-15.
[8] 周勇 . 从周恩来身上汲取传承红岩精神的力量 [J]. 红岩春秋 ,2024(08): 34-35.
[9] 项久雨,郭星海. 红岩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