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环境保护管理中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运用分析

作者

赵娟珍

皖欣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合肥 230000

   

引言:在开展城镇化建设阶段,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我国在此基础上,在“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更高的要求,此时需强化环境保护管理工作。在环境保护管理阶段,为保证管理效果与水平,提升环境保护措施有效性,积极落实并实施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确定生态环境污染情况,保证数据参数的精准性与可靠性,以此为技术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以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

1、环境保护管理中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价值

1.1 促进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

在开展环境保护管理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应用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可管理并规划环境资源,通过科学采取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可从根本上促进经济发展,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的目的,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目的,改善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可持续针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同时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可在第一时间确定生态环境问题,评价生态环境变化规律,确定生态环境的细微变化,为后期环境保护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同步发展,保证各行业与领域可持续健康发展。

1.2 防治突发性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在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实时监测的目的,通过增设预警系统,可第一时间确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在防治与预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在精度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支持下,当突然发生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时,可立即响应,并立即做出反应,启动应急监测流程。在线监测系统运行阶段,可对各类数据参数进行汇总与记录,包括污染源类型、浓度、扩散速度以及影响范围等基本数据信息,为管理人员提升可观性图像,以此为基础为后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保障。基于此,管理人员可利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进行快速评价,确定具体污染情况,进而制定生态控制与治理措施。

2、环境保护管理中生态环境监测技术

2.1 遥感技术

对遥感技术的应用来说,利用传统遥感或者低空遥感,对地表信息进行探测,并对数据参数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在生态环境监测中,遥感技术可被应用在大气环境监测中,获取湿度、温度以及浓度等信息,结合计算技术分析大气环境状况,利用可视化技术展现相关数据参数。同时,此项技术的应用,也可探测水体污染情况,以此探测水体内叶绿素含量、水色以及水温等重要指标,进而确定水体实际生态情况。此项技术还可被应用在固体废弃物的检测之中,判断固体污染物扩散以及分布等情况,为后期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遥感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优势明显,其覆盖范围较为广泛,监测效率高,可针对区域内生态环境进行全面且持续监测,获取精准、可靠的数据资源。

2.2 传感器技术

目前,传感器技术成熟,被应用在不同场景之中,其是一种高精度监测技术,运行应用阶段可感知并获取特定参数,如温度、湿度、位移、压力等重要指标参数,随后根据预设定规律进行数据转换,将非电物理量转化为可识别和应用的输出信号,且此类信号表现形式为电量[2]。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可将传感器设备应用在空气质量监测之中,持续监测空气中各类成分变化,包括二氧化碳、PM2.5 以及氮氧化物等,实时对监测数据进行反馈,为环境健康与安全性评估提供精准且可靠的数据支持;对于水环境监测来说,可监测水体内重金属离子以及溶解氧含量等,获取更为精准的数据参数。

2.3 3S 技术

3S 技术集成 GPS、RS 以及 GIS 技术,其可被用于对区域内植被覆盖情况进行分析,利用 GIS 技术对相关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以此判断植被生长情况、基本分布情况以及变化趋势。在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监测的过程中,3S 技术的应用具有实时性特点,通过数据分析可确定土地利用类型转变情况,为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并为国土资源以及土地资源利用提供更为科学的数据支持。此外,在水体检测中,3S 技术的应用可在第一时间获取水质信息,尤其是水体污染以及生态污染情况,并确定具体污染位置,针对性开展水体污染防治。

3、实例分析

本文在进行讨论与分析的过程中,将某地区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作为案例,该区域内以工业生产为经济发展核心,且工业生产活动迅速发展,建设大量工厂,此时工业生产活动的开展,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同时在气候条件的影响下,生态环境污染扩散范围较为广泛。此时,在开展环境保护管理的过程中,采用生态监测技术,具体如下所示:

3.1 遥感检测

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阶段,在特定区域内应用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对区域内生态环境进行在线、实时监测,获取区域内生态环境参数。工作人员操纵无人机开展低空遥感监测,以此收集资源,并对此类资料进行加工与处理,随后工作人员调查区域内生态环境历史资料,利用计算技术对获取的信息参数进行正射校正、融合以及拼接处理,进而为后续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持,以此获取区域内各项数据参数。

3.2 数据预处理

在获取遥感数据参数之后,需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辐射定标、大气校正以及透射坐标统一处理等,以此保证数据参数的精准性与可靠性,利用可视化设备展现更为直观且清晰的影像信息[3]。在进行具体操作的过程中,辐射定标阶段,将数据参数与传感器影像信息进行对比,获取更为精准且详细的光度以及发射率,并进行相应的处理,将其转化为方便观看与分析的图像亮度灰度值,并按照辐射亮度的形式展现。

3.3 植被信息提取

在生态污染的影响下,对植被生长发育造成负面影响,此时在生态环境监测阶段,需获取植被信息,随后以此为基础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可促进生态系统可持续健康发展。在进行植被信息提取阶段,工作人员将植被信息作为核心,随后有序开展遥感反演处理,并计算植被覆盖率指数,进而确定区域内植被分布情况以及覆盖率,此时可应用 NDVI 指数,以此提升植被信息精准性与可靠性。

3.4 地表参数反演

在遥感监测技术的支持下,确定植被覆盖率后,通过深入研究与分析可知,区域内植被覆盖率较低,对此进行探究,可知区域内存在水土流失问题,此时可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表参数反演,以此确定区域内土壤侵蚀变化情况,为政府环境保护管理部门提供更为精准的数据参数,最终确定区域内生态环境实际情况,并建立土壤侵蚀模型,获取关键水土信息。

结语:综上所述,在开展城镇化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基于此需强化环境保护管理,并落实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包括遥感技术、传感器技术以及 3S 技术,获取更为精准且全面的生态环境数据参数,对此进行分析,并制定环境保护措施以及管理方案,可促进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并防治突发性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燕 , 刘红 , 史大利 , 张铎沥 . 污染源自动监测技术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运用分析 [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6(5):45-47.

[2] 杨玉章 .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管理中应用的重要性及策略研究[J].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5,6(8):182-184+187.

[3] 张朝 , 隋春晨 , 郭玲 .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在环境保护管理中的重要性探讨 [J].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 全文版 ) 自然科学 ,2025(3):0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