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宋小民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实验中学新城校区 246500
引言
在数学教学环节,有效做好课堂提问是关键所在,但在课堂提问过程中并不是简单的问答活动,而是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情趣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构建相对应的知识结构,强化应用能力,从而为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提供必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精准高效地设计相关问题,从而体现出课堂提问的根本价值。
1 数学课堂提问的重要作用
1.1 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在数学课堂教学环节,通过课堂提问可以使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思维得到有效激活,让学生在问题解答的思维活动中对各类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有效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为其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提供必要条件。例如,在针对两位数乘一位数等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有效提问学生,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计算 12×3 的时候要首先计算 2×3 ,然后再算 10×3 ,最后把结果相加。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组成、相关算力,同时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和促进思维能力。
1.2 诊断学生知识掌握现状
在课堂提问环节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评价反馈和有效互动,然后在提问的基础上为学生理解核心概念、强化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供有利条件。同时,也分析学生有没有存在知识误区,对于数学问题有没有进行深入领会和融会贯通。例如,在三角形内角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有效提问学生:一个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为什么?这样可以有效检验学生对于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 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同时也发现学生有没有混淆直角和内角和的逻辑关系,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必要依据。
1.3 构建高效课堂活动
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营造出更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让学生在开放性问题的导向下进一步实现协同推进,有效实现优势互补。例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除了教材中的方法,还有其他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吗?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进一步分享自身的观点,同时倾听同伴的想法,在互相交流实现查漏补缺过程中,使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更深刻理解的合作探究中,为互动效果的优化和高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有利条件。
2 数学课堂提问策略
2.1 充分明确提问目标,紧扣教学重点
在数学课堂提问环节,教师要把教学目标作为导向,进一步聚焦知识的核心和学生的认知,从根本上有效规避无效提问或者随意提问等问题。在数学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明确技能、过程、方法等相关目标,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针对相关问题进行精准设计,体现出目标导向作用,在融入教学重难点前提下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根本价值。例如,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环节,可以有效设定相关问题,结合目标体现出问题的针对性。如让学生思考:我们会算长方形的面积,那么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呢?能不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面积?如果可以,应该如何转化?转化后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怎样的联系?在问题的层层递进之中,使学生进一步充分理解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在该核心目标的导向作用之下,使学生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也确保提问不会偏离教学主线。
2.2 有效设计分层问题,适配学生认知水平
教师在课堂提问过程中也需要充分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要设计分层问题,结合学生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来适配相对应的问题,从而体现出实事求是的效果。在落实因材施教原则的前提下,体现出问题的导向性,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例如,教师在问题设计环节可以把问题分成三个层次:基础层、提升层和拓展层。在基础层问题的设计环节要高度关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表内乘法的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提问学生:“根据 36 和 18,能否写出两道乘法算式?”从而让学生巩固乘法口诀的应用策略。同时,在提升层问题设计环节,面向中等层次学生,更加关注知识的灵活应用。例如,在小数除法教学环节提问学生:“买三支钢笔花了 12.6 元,买一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花费8.2 元,那么一本笔记本一共多少钱?”让学生综合应用除法和减法的相关内容,有效解决相关问题。在拓展层问题的设计环节,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和创新。例如,在圆的周长教学环节可以提问学生:“如果没有圆规,你能利用身边的物品画出一个标准的圆吗?”教师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进一步有效强化提问的导向应用。
2.3 增强问题启发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在启发性提问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要规避“是”或“否”等封闭性问题,从而体现出问题的启发性和针对性。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环节可以有效融入分草莓的情景,进一步渗透生活知识点,让学生结合情境设计和回答相关启发性问题。例如:“把 10 个草莓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可以分到几个还剩几个?剩下的一个草莓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如果让每个小朋友都可以分到 4 个草莓,需要至少再准备几个草莓?”你认为除数和余数之间有怎样的联系,为什么?进而通过开放性问题,让学生可以从操作情境进一步过渡到数学规律的探究过程中来,让学生在思考之中深入理解和有效探究余数小于除数的核心规律,而不是被动接受相关结论,从而体现出主动探究效果,为学生学习质量提升提供有利条件。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高度关注提问策略的有效优化,有效体现出启发性和情境性,同时要优化反馈方式,让提问可以成为促进学生思维深化、知识互动的工具,为学生学习效果优化和核心素养培养提供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李红梅.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的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8):45-47.
[2] 王建国 . 基于人教版教材的数学课堂提问设计与应用 [J]. 数学教学通讯 , 2024(6):3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