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提升学生历史思维的研究

作者

梁俭惠

广西岑溪市岑溪中学 543200

一、引言

历史思维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对历史事件、人物、现象的理解、分析、归纳和评价的能力。比较法作为历史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通过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或不同类型的历史事物进行对比,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地认识历史的共性与个性,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部分学生存在对历史知识掌握零散、难以形成系统认识的问题,运用比较法开展教学,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因此对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提升学生历史思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策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提升学生历史思维,需遵循科学的实施策略。从合适素材的选取,到比较维度的构建,再到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以及实践检验,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共同促进学生历史思维的发展。

(一)筛选适配的比较素材

在运用比较法进行教学前,需精心筛选合适的比较素材。应从教材内容出发,选取那些具有可比性且能有效引发学生思考的历史素材。首先,要保证素材的真实性,所选的历史事件、人物或制度等必须是经过历史考证的,避免使用虚构或存在争议较大的内容,确保学生在比较过程中接触到的是客观真实的历史。以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的比较教学为例,教师需严格依据《独立宣言》《人权宣言》等一手史料,以及权威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辨析 “天赋人权” 理念在不同国家实践中的异同,规避影视改编作品等可能存在艺术加工的内容对历史认知的干扰。

其次,素材应具有关联性,要么在时间上有先后延续关系,要么在性质上有相似或相反之处,或者在影响上存在关联。例如,选取不同朝代的赋税制度,它们在发展脉络上有一定的延续性,同时又因时代背景不同而存在差异,这样的素材适合进行比较。此外,横向对比可聚焦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文明形态,如将同时期的古希腊城邦民主制与古代中国的宗法分封制进行对比,从政治制度、经济模式、文化特征等多维度揭示文明发展的多元路径;纵向比较可选取具有变革意义的历史节点,如对比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分析不同时代改革家面对社会矛盾时的解决方案及其历史局限性。

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素材不宜过于复杂或晦涩,应符合高中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比较分析。教师可通过梳理教材章节内容,找出潜在的可比较素材,再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筛选,确定最终用于比较教学的素材。

(二)构建合理的比较维度

确定比较素材后,需构建合理的比较维度,为学生的比较分析提供明确的方向。比较维度的设置应根据所选素材的特点和教学目标来确定,力求全面且有针对性。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如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实施过程、产生的影响等。以比较不同时期的政治制度为例,可从制度的建立基础、权力结构、运行机制、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等维度进行对比。在构建维度时,要避免维度过于单一或杂乱无章,应形成一个有条理的体系。首先,明确核心维度,即最能体现比较素材本质差异和联系的方面,确保比较能围绕关键问题展开。其次,辅以次要维度,补充核心维度未能涵盖的重要内容,使比较更加全面。同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比较维度的含义,让他们知道从该维度进行比较需要关注哪些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应从哪些角度进行比较,鼓励学生参与到维度构建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使构建的比较维度更贴合学生的思维特点。

(三)引导深入的比较分析

在有了合适的素材和明确的比较维度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教师不宜直接给出比较结果,而是应通过设置问题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探究。从基础的对比不同素材在各维度上的具体表现入手,让学生逐一列出比较对象在每个维度上的异同点。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异同点产生的原因,将历史事物放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量,理解其背后的深层次因素。例如,在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时,不仅要找出习俗的差异,还要分析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等对这些习俗形成的影响。在学生分析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当学生出现思路偏差时,通过提示或追问的方式将其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当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思考热情。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他们在交流碰撞中分享自己的看法,相互启发,完善自己的分析,使比较分析更加深入、全面,进而提升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四)开展有效的实践检验

经过深入的比较分析后,需开展有效的实践检验,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历史思维。实践检验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让学生撰写比较分析报告,将自己的比较过程、发现的异同点及原因分析以文字形式呈现,锻炼他们的逻辑表达能力。也可以组织课堂辩论,针对比较过程中产生的有争议的问题,让学生分成不同的阵营进行辩论,在辩论中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批判性思维。教师在实践检验过程中,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细致的评价,不仅关注结果的正确性,更要关注学生在比较分析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实践检验,让学生发现自己在运用比较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使他们的历史思维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比较法提升学生历史思维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从筛选素材、构建维度,到引导分析、实践检验,环环相扣。通过科学实施这些策略,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提升历史思维能力,为他们今后更深入地学习历史、认识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让历史教学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丽娟。比较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J]. 历史教学通讯,2024 (3):45-49.

[2] 陈明远。高中历史教学中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J]. 中学历史教学,2024 (2):18-22.

[3] 李志强。历史比较法的教学应用探讨 [J]. 教育探索,2024(5):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