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发展理念与高中地理教学有效融合探究

作者

王献军

湖南省汨罗市第三中学 414400

作为全球人口规模庞大的国家,我国在追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与高质量进步过程中,必须从基础教育阶段着手,特别是在地理教学领域融入绿色发展观念,这构成了关键的实施策略。高中地理教育领域内蕴含着丰富的绿色发展教育资源,加之高中生具备较为扎实的知识基础,对于绿色发展的内涵具备较强的认知能力。因此,在高中地理教育中融入绿色发展理念,不仅能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发展,且能持续培育学生的绿色发展意识。

一、绿色发展理念与高中地理教学的契合点

作为课程标准具体实施载体,地理教材不仅构成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同时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指导依据。教材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媒介作用。地理学科教材中蕴含大量绿色发展教育元素,通过系统分析教材内容、深入理解编者意图,能够有效增强教学实践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契合程度,进而提升相关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渗透效果[1]。同时,绿色发展理念以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宗旨,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立足认知心理学角度而言,理念属于意识范畴,是个体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表现为认知、情感与意志的统一体,并最终通过具体行为得以呈现。因此,绿色发展理念的教育渗透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态认知能力、环保情感认同、可持续发展意识以及相应的环保行为习惯。

二、绿色发展理念与高中地理教学的融合路径

(一)基于课标深挖教材

课程标准构成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践基本参照框架,并明确教学活动应达成的最低标准。教材则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学生学习核心资源和教师教学的关键支撑,扮演着连接师生教学互动的桥梁角色。在地理教材中存在诸多与绿色发展战略相契合的内容。因此在进行绿色理念教育渗透时,教师应依据课程标准,深度挖掘教材中的相关资源,以促进绿色发展教育。地理学科中的绿色发展教学应兼顾提升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和实现绿色发展教育的双重目标。以《人口容量》教学为例,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需要学生能够通过具体案例阐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内涵。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充分挖掘教材内容与绿色发展理念的契合点,将教学目标细化为三个维度:认知层面要求学生明确区分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差异,并系统阐述后者的特征及影响因素;能力层面通过组织贵州占里侗寨的案例探究活动,着重培养学生图表解读、团队协作等实践能力,提升区域认知素养;价值层面则致力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发展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培养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念。整个教学设计在确保达成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教材内容的有机整合,实现绿色发展理念的自然渗透,避免给师生带来更多教学负担。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教学素材涵盖了声音、图像、文字以及视频等多种媒介,用以实现信息多感官传递。此类资源通过多样化呈现方式,如声音、图像和视频等,将抽象理论转化为直观且生动的视觉体验,进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与兴趣。在绿色发展战略背景下,多媒体资源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融合多种媒介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进而促进学生兴趣与情感共鸣。此外,多媒体资源还可将地理知识以简明扼要形式展现,便于学生深入领会和掌握。通过结合视觉与听觉双重刺激,多媒体资源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并强化教学成效[2]。

另外,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能够构建高度情境化的知识学习场景,显著提升学生的认知参与度,进而优化知识传递效果与价值观念内化过程。以大气热力环流教学为例,通过引入央视新闻关于城市热岛效应的专题报道视频,学生可直观观察到城市建筑密度与交通流量对局地气候的影响机制,同时清晰识别城乡污染源的差异性特征,其具象化认知体验不仅深化学生对环境问题的理解,更有效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教学实践中,以三江源地区为典型案例,通过可视化数据展示该区域近三十年气温波动与人口迁移趋势,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气候变迁与人类活动的关联认知。而各拉丹冬冰川退缩的影像资料则生动展示了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此种教学策略显著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促进其形成科学的生态伦理观。

(三)设计绿色发展理念作业

在开展绿色发展理念教学渗透过程中,部分教师难以准确把握学生的接受程度。绿色发展理念主要涉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层面的素养培养,且其内涵存在一定抽象性,导致教学评价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针对此类隐性素养评价更适合采用表现性评价方式。对此可构建基于水平划分标准的绿色发展观评价量表,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实现对渗透效果的量化评估。为有效培养并测评学生绿色发展意识水平,可采取多元化评价策略。以《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教学单元为例,当学生能够基于基础资料来阐明国家生态安全概念,并系统分析自然保护区设立价值意义时,即可判定其达到绿色生态观二级水平标准——具备运用资料论证人地关系、理解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能力。同时,传统纸笔测验仍可作为评估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有效工具。而深度访谈法则能通过师生对话,深入探查学生个体的认知态度与价值取向,从而全面把握其绿色发展意识的形成状况。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绿色发展理念的有效渗透,可在创新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助力学生绿色发展意识观念的有效培养。鉴于此,需在深入挖掘地理教学与绿色发展理念契合点的基础上,借助有效对策来促进二者融合,继而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王苡锟 , 华红莲 , 李华 , 等 . 绿色发展视角下高中地理单元教学与案例研究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 2024(11):23-26.

[2] 丁兆宝 , 罗华明 , 林欣 . 绿色发展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策略——以 "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 为例 [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3(4):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