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谢文
九龙坡区第一实验小学 重庆 400050
前言:
在以往的小学美术课上,由于一些教师引用的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未做到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导致一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不是很高,最终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而在生活化视角下对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方式做出进一步优化,既可以让美术课逐渐的回归生活本质,也能让学生多角度的感受美术这一学科的魅力,促进学习效果的显著增强。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首先,联系实际需求优化教材与生活资源整合。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做出认真钻研,联系不同时期的教学目标、学情来对教材上的知识内容与生活资源做出创新整合利用。可对生活中的实物、图片,或者是音频等各类素材进行收集整理,以此来丰富美术课教学内容,带来更多活力。比如:以《春节到》这节课为例,就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突破教材束缚,收集春节对联、窗花、红包等实物素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展示,让学生们从各个角度去分析传统纹样的寓意,然后再给予大家一定的自由空间去用彩纸制作生肖剪纸或年画,以此来将节日文化和美术创作更好的整合在一起[1]。又或是围绕当地的特色文化、风俗习惯来将拥有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出来。如,若本地有剪纸传统,就可以将剪纸艺术引入美术课,让大家在学习剪纸的技巧中将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作品创作出来。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讲不仅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更新颖,同时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取得的教学成果也一定会更加理想。
其次,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可让学生更自然的融入到美术课当中。美术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场景模拟等不同方式来将和授课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情境营造出来。比如:以“我爱校园”为例,在课堂教学中就可鼓励学生借助现有知识经验来对校园的某一区域做出改造,让学生对“设计师”等角色进行扮演,在尝试改造各个区域中,对校园的一花一草、各个角落做出细致观察,然后再做出创新设计,充分体现出自身对校园的喜爱。借助这一方式,学生可全身心的投入到生动有趣的情境当中,轻松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让整体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2]。
二、教学方法生活化
一是,巧用生活实例。在实际授课中,教师可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来将原本抽象复杂的美术知识以更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以色彩搭配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为例,就可围绕“春天来了”这一主题,让学生在对小区内,或者是公园当中的各种树木发新芽、迎春花等自然色彩做出细致观察,不同色彩搭配产生的视觉效果、情感氛围做出细致分析,了解色彩是怎样进行季节情感的传递的,再借助绘画工具来将春天的配色还原出来。又或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各种广告,还有海报等设计作品做出认真观察,对其中的构图、表现手法进行了解学习。生活实例的引入和分析学习,除了能让学生对美术知识的技能有准确理解,也能够为后续实现学以致用做好铺垫 [3]。
二是,重视生活化实践活动组织。在小学美术课上,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写生、艺术展览,以及手工制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更多的动手实践中实现美术素养能力的逐步提升。比如:以“变形的魅力”为例,可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与之相关的课外活动,让大家进行废旧纸盒、瓶盖等材料的收集,然后通过切割、拼接制作“变形机器人”,又或是“奇幻家具”。通过鼓励学生尝试着将生活废弃物转化成艺术作品,可以将环保和创意的有机融合充分展现出来。还有班级美术展览,可让学生们获得更多展示自己作品的机会,并在分享交流中获得一定的成就感,或是新的灵感,让其始终保持良好的创作热情。再有就是校园宣传海报、班级黑板报等校园文化建设活动的组织,可让学生们在实际参与中对美术的实用性、魅力有充分体会。
三、教学评价生活化
首先,重视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在生活化视角下,小学美术教学评价在具体实施中要想取得理想成果就不能忽视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支撑,除了学生美术作品质量的密切关注,对学生学习态度、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密切关注。教师要重视起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与互评等评价方式的有机整合。比如:若对学生的绘画作品做出评价,可着重从构图、创意,还有色彩等方面来做出评价指导;学生的自评则可以从创造过程当中的收获、不足入手;学生互评更重要的是在互动评价作品的优缺点过程中进行全面的反思总结。在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助力下,教师能够对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做出全面把握,为后续改进与创新尝试提供参考。
其次,联系生活应用来做出评价。通过将美术教学评价和生活应用密切联系,可让更多小学生对学习积累美术知识的意义有正确认识,并对之后的美术学习充满期待。对于教师来说,可以带领学生将自己的美术作品合理应用到未来的生活实际当中。如,自己设计一些剪纸故事送给家人朋友,又或是在教室、家居的装饰中引用自己的一些绘画作品等,在此期间,教师应根据学生美术作品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效果做出评价。如,学生设计的剪纸是否得到了家人朋友的喜爱,是否准备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等等。以此来将学生美术创作的积极性、创新性充分激发出来,为后续的学以致用做好铺垫。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设计中自然的引入一些生活元素,既有助于学生美术学习热情的激发,让大家全身心投入各项活动,也能够为整体教学质量提供保障,应给予足够重视。在之后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起各类生活资源的挖掘,以及各类策略的创新应用,以此来将新颖、生动的美术课构建出来提供给学生,让美术教学回归生活的同时,确保学生在每一节美术课上都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
参考文献:
[1] 徐秋秋. 基于生活化视界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J]. 人生与伴侣 , 2025, (03): 80-82.
[2] 危文玉. 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分析 [J]. 当代家庭教育 , 2023, (16): 68-70.
[3] 左佳 . 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浅谈绘本教学[J]. 新课程 , 2021, (48): 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