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校外培训机构中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路径与价值探索

作者

罗媛 李鹏程 县晓晴

河西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甘肃张掖 734000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多元化,校外培训机构在中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教育领域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1] 它们涵盖了从学科辅导到兴趣培养等多个方面,满足了不同学生和家长的需求。校外培训机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

爱国主义教育是培养优秀公民、建设和谐社会、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3] 从个人层面来看,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赋予人们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社会层面而言,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凝聚社会力量。在国家层面,爱国主义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对中小学生思想政治意识领域的方方面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然而,目前大多数校外培训机构主要侧重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对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明显相对不足。关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形成原因的剖析、现状的调查以及治理策略方面的研究 , [4] 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校外培训机构的融合路径以及其价值鲜少有学者涉足和探讨。

笔者认为,在校外培训机构中融合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个体来说,一方面,能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于校外培训机构而言,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提升机构的教育内涵和品牌形象。从社会层面来看,校外培训机构作为教育体系的重要补充,融合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爱国氛围。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校外培训机构,必将成为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二、校外培训机构中爱国主义教育的融合路径

(一)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渗透

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校外培训机构的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或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5] 校外培训机构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开设专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程。这些课程可以包括爱国主义理论、爱国主义实践、爱国主义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系统的教学,让学生深入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意义。在学科类培训中,挖掘教材中的爱国主义元素,进行有机渗透。艺术类培训中,通过艺术作品创作和表演,传达爱国主义情感。 [6-7]

(二)多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创新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8] 如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文艺演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旅游等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爱国主义的力量,感受祖国的伟大和自己的责任。运用案例教学,讲述爱国英雄事迹和国家建设成就。开展主题活动,如爱国主义演讲比赛、征文活动等,激发并奠定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校外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教师的爱国主义素养。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成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榜样。同时,邀请专家学者、英雄模范等为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爱国主义教育培训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实践经验等方面。

(四)系统规划安排爱国主义教育

通过目标设定法为爱国主义教育确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短期目标让学生形成对爱国主义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意义的初步认知。然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包括民族精神、历史文化传统等方面,从而增强学生对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最终使学生将爱国主义情感内化为自身价值观,促使其在行为上积极践行爱国主义。

三、校外培训机构中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探索

(一)对学生个人的成长价值

校外培训机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祖国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伟大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9] 学生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努力学习,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大量事实证明,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10] 校外培训机构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更能够帮助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二)对校外培训机构的发展价值

传统的校外培训机构主要侧重于学科知识(如数学、英语等)或技能(如绘画、舞蹈等)培训。加入爱国主义教育后,培训内容的维度得到了极大的拓展。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能够向社会展示培训机构积极向上的社会形象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有助于引导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氛围。培训机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获得政策上的支持,这些政策优惠能够为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良好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声誉也有利于培训机构拓展市场,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三)对社会发展的进步价值

校外培训机构在传授学科知识、艺术技能等专业内容的同时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能够使学生将爱国情怀与自身的知识技能相结合。通过跨越不同的年龄、阶层和地域,在社会中形成广泛的爱国共识,这种共识有助于消除社会中的一些分歧和矛盾,从而凝聚起强大的社会力量。从长远来看,这种向心力能够保障国家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各种挑战面前保持稳定和强大。

参考文献:

[1] 丁亚东 . 价值与阻力:我国课外补习机构的发展阶段与治理路径 [J].当代教育论坛 ,2019(3):17-24.

[2] 马克·贝磊 , 廖青 .“影子教育”之全球扩张 : 教育公平、质量、发展中的利弊谈 [J]. 比较教育研究 ,2012,34(02):13-17.

[3] 代蕊华 , 仰丙灿 . 国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 : 现状、经验、问题及其启示 [J]. 教师教育研究 ,2017,29(05):101-108.

[4] 蔺海津 , 申君丽 , 左谢兴 . 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的忧患及其精准消解—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理论阐释 [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01):43-47

[5] 张墨涵 . 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理论探讨与政策走向 [J]. 教育科学研究 ,2019(08):17-22.

[6] 林荣日 . 教育培训机构乱象怎么治 [J]. 人民论坛 ,2019(26):61-63.

[7] 潘昱稷. 金昌市中小学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研究[D]. 兰州大学,2020

[8] 杨秀兰 . 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路径研究 [J]. 中小学班主任,2024(19):58-60

[9] 刘文静 .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研究 [D]. 兰州大学 ,2023

[10] 张智 .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情感逻辑与实践路径 [J]. 中国青年研究 ,2021(03):18-23

作者简介:罗媛, 女,甘肃白银市人,河西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2022 年度重点课题:“双减”政策下校外培训机构治理:现状、问题与策略研究(课题编号 GS[2022]GHBZ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