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循核心素养之路,探作业设计之法

作者

陈少勤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河西小学

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大单元整体教学立足于教材的根本,依托相互关联的内容作为教学抓手。它从宏观的角度出发,确立全面的教学目标,并精心设计出具有系统化特征的教学流程与活动。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不仅促进了大单元教学的有效实施,还能有效减少作业数量、整合作业内容。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在课堂内外将分散的“碎片”知识有机地联结起来。因此,探索整体结构——设计单元作业——落实作业要求——完成作业评价的实施路径,从整体结构性、设计科学性、实际应用性、全面评价性,四方面对单元整体作业构想:

一、“思前想后”,整体思考单元作业

单元整体教学是一种系统而全面的教学策略,它要求教师既要积极激发学生的既有知识和经验,实现“前瞻性”教学,深挖学生的认知潜能和优势,保证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知识体系顺利融合;同时也要有意识地拓展学习内容,达到“后瞻性”教学,指导学生融合新旧知识,构建更加系统、连续的知识结构。

(一)“思前”课时精髓,“想后”整体结构

作业设计需围绕教材单元进行,兼顾前瞻课时知识点,预判并整合未来学习的关键要素,同时考虑学科整体架构,确保作业在学科体系中的准确位置。整体规划作业内容与形式,旨在构建课时知识之间的连贯性,打造系统化的学习脉络。

(二)“思前”知识内化,“想后”素养提升

教师结合教材中的作业,将碎片化的知识、方法等进行整合。把目标引导“素养”上来;在设计某个作业任务时,将做“什么题”与培养“什么素养”关联起来。

(三)“思前”真实情境,“想后”学科育人

学科教学的核心在于育人。在构思单元整体作业时,教师应具备前瞻性的眼光,洞察现实生活的需求,同时深刻领会学科育人的深远意义。

1. 凸显趣味性,让学生成为“喜欢数学”的人。

设计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作业来吸引学生,如运用做游戏、猜谜语、采用开火车、讲故事、大讲师、模拟表演、擂台赛等趣味较强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例如:在“小数比大小”中设计有趣的抽牌游戏;先在 9 张扑克牌分别选择 1-9 当中的一个,现在随机抽取扑克牌组成两个数(一个数 4 张牌,另一个 5 张牌)谁大谁小?如果让小数点参与进来又会怎么样?若小数点由你操控,移动小数点时两个数的大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谁更大呢?

借用“课堂游戏”的形式,将枯燥的计量单位练习变成富有童趣的数学游戏,不仅能巩固对相关的知识,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 凸显生活性,让学生成为“乐于实践”的人。

把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意义,体会到学数学不仅是在“解题”,而且是在“解决问题”;不仅是在“做题”,而且是在“做事”。

3. 凸显探索性,让学生成为“勇于探究”的人。

小学作业是在教师引导下,围绕所学知识或学生对周围世界及生活问题的探讨。我校数学团队持续探索,将课堂知识融入探究性作业设计中,提供学生自主探究的机遇,以培育科学素养和提高问题解决技能。

二、" 小题大做",全面规划作业设计

优质的习题设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四基”的掌握与“四能”的提升,教师应针对以往习题中常见的内容老化、形式单调、思维深度不足、素养培养效果不佳等问题,采取创新策略,创造性地选取、改编或设计习题,以“小题”为引子,深入挖掘其背后的丰富教育资源,赋予习题新的情境、新的意义,使习题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效果。

通过精心设计的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思考,塑造他们宏观视野和战略思维的素养。

三、" 顾此及彼",学科融合应用实际

现实世界的问题通常具有复杂性,它们要求我们结合多个学科领域的主题和跨学科的知识来全面解决。

(一)兼顾学科内融合,构建学科知识网络。

数学各专题知识之间存在内在联系,融合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乘法分配律在简化运算的同时,也与笔算、点子图、面积、周长以及解决应用题等多个数学领域知识点紧密相连。学生若能发现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有效提升其数学思维,学生的作业中可见融合知识带来的成效。

(二)兼顾学科间融合,打破学科壁垒。

在第三学段,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时,学生对于长方体的变面积和体积综合问题,总是十分困惑,教师可以学生将目光投向生活,走进超市,关注超市中的包装问题。设计有关超市包装问题的主题实践活动作业,让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及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这样可以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丰富学生关于商品包装的生活经验。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我们既要守正,更要创新。积极探索与其他学科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结合,以实现各学科间的互补与共同进步,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四、“教学相长”,立足核心互促作业评价

作业评价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在确保作业目标、内容和类型设计完善的前提下,也要同样注重作业评价环节,遵循以评价促进学习和提升质量的原则,实现教学、学习、练习与评价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陈玉红.“双减”背景下小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 学园,2022(29)

[2] 陈丹丹 . 小学数学教学中智慧作业的设计方法探析 . 当代教研论丛,2023(05)

[3] 王静. 数学文化融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研究.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