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下单元目标的精准设定与实施策略
田瑞琛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北三里小学 252300
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逐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大单元教学强调以单元为单位,整合教学内容,打破传统单篇教学的局限,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提升综合语文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单元目标的设定与实施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目标模糊、缺乏针对性等,影响了大单元教学的效果。因此,精准设定与有效实施单元目标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单元目标精准设定的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要求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纲领性文件,为单元目标的设定提供了根本遵循。它明确了学生在不同学段应达到的语文素养水平,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方面。例如,在低年级阶段,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常用汉字,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因此,在设定低年级语文大单元教学目标时,应将识字量和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内容,确保目标与课程标准相契合。
(二)教材内容的整合
大单元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打破原有的单篇编排顺序,围绕特定的主题或语文要素构建单元。教材中的课文、口语交际、习作等板块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为单元目标的设定提供了丰富素材。以某一以“自然之美”为主题的单元为例,该单元包含多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一次关于自然观察的口语交际以及一篇写景的习作。在设定单元目标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内容之间的关联,将理解课文中描写自然的方法、提高口语表达中描述自然的能力以及完成一篇生动写景的习作作为目标要点,实现教材内容的深度融合与目标的有效统一。
(三)学生的学情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单元目标的设定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学生在语文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设定目标前,应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测试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情。例如,对于语文基础较弱、阅读能力有待提高的班级,在设定阅读类单元目标时,可适当降低难度,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如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等;而对于语文素养较高、学习能力较强的班级,则可设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如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等,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单元目标精准设定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大单元教学强调单元内各部分内容的整体性和关联性,单元目标的设定也应遵循整体性原则。要从单元整体出发,统筹考虑课文教学、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各个板块的目标,使它们相互呼应、有机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例如,在一个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单元中,课文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口语交际可围绕介绍一种传统文化展开,习作则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短文。通过这样的目标设定,将听说读写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全面理解和深入体验。
(二)层次性原则
单元目标的设定应具有层次性,既要体现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发展特点,又要考虑单元内各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从纵向看,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合理规划不同年级的单元目标,使目标呈现出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趋势;从横向看,在一个单元内,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目标分解为多个层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地安排教学活动。例如,在低年级的识字单元中,可先设定认识基本汉字、掌握汉字读音的目标,再逐步提高到理解汉字字义、学会运用汉字进行简单表达的目标,使学生在不断挑战中逐步提高语文能力。
(三)可操作性原则
单元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指导。目标表述应具体、清晰,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语言。例如,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一目标改为“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这样的目标更具可操作性,教师能够根据目标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学生也清楚自己需要达到的学习要求。
三、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单元目标的实施策略
(一)以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师应根据单元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例如,在实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这一目标时,可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比赛等多样化的活动。在一个以“童话故事”为主题的单元中,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童话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童话的魅力,同时锻炼口语表达和表演能力。通过这些与目标紧密相关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单元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课文时,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可运用范例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优秀的习作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在一个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的单元习作教学中,教师可展示一些描写家乡变化的优秀范文,让学生分析范文的写作思路和表达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写作,有效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三)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检验单元目标的达成情况、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应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等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例如,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可先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表达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互评,互相学习、互相启发;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多元化的评价,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学习策略,更好地实现单元目标。
结束语
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下单元目标的精准设定与有效实施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发展的关键。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情,遵循整体性、层次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精准设定单元目标。同时,要以目标为导向设计教学活动,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确保单元目标的顺利实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推动小学语文教学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傅慧媛 .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方法探究 [J]. 读写算 ,2025,(24):16-18.
[2] 尹明丽 .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活动设计 [J]. 天津教育 ,2025,(23):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