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心理健康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和实践

作者

徐青青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城关镇莲蒲路幼儿园

引言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心理、情绪、行为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处于良好状态。在幼儿园阶段,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诸多心理挑战。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

1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 及时发现并矫正问题

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关注、发现并纠正幼儿出现的问题。例如,当幼儿表现出焦虑、恐惧、抑郁等消极情绪时,教师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能够帮助幼儿缓解压力,消除不安全感,确保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1.2 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幼儿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生活中更加自信、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学会更好地处理挫折和失败。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让他们学会正确地应对困难和挑战。

2 心理健康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和实践策略

2.1 构建和谐的师生互动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需持续优化教育策略与心态。首先,教师应重视聆听孩子的内心声音。倾听不仅是教师洞察孩子心理需求的关键,也是对他们的尊重与关怀的体现。教师可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活动,如小组交流、单独谈话等,给予孩子表达观点与情感的机会。其次,教师应擅长激励与赞美孩子。激励与赞美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在心理健康的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及时给予肯定与激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同时,教师需注意赞美的适度,避免过度的赞美使孩子产生依赖。此外,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性格与成长需求,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实施个性化教学。在心理健康的活动中,教师可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故事、绘画等,满足不同孩子的学习需求,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归属感。

2.2 营造良好的同伴关系

引导幼儿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如游戏、竞赛等,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首先,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的沟通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倾听、表达和尊重他人。例如,在组织集体活动时,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点,同时尊重他人的意见。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沟通技巧。其次,教师应关注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同伴互动中,幼儿可能会产生矛盾和冲突。这时,教师要及时介入,引导幼儿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的感受。例如,当两个幼儿发生争执时,教师可以让他们分别陈述自己的观点,然后引导他们找到共同点,达成和解。再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集体活动,如游戏、竞赛等,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这些活动中,幼儿需要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这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还能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3 构建交流平台,丰富沟通方式

幼儿的身心健康体现在健康的体魄、愉悦的心情、强壮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基本的生活能力。幼儿间的积极交流和互动有助于他们获得快乐情绪。为此,幼儿园应设立多样化的交流互动平台,让幼儿能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通过与他人交流互动,提高人际交往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便于教师和家长了解幼儿的想法和需求。幼儿园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幼儿园可以开设微信公众号发布资讯,建立微信群聊方便家长和教师交流信息,鼓励幼儿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生活经历和故事。这些交流互动方式不仅有利于家长与教师的信息互通,还能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此外,幼儿园还应鼓励幼儿自主探索,让他们接触不同类型的事物,这有助于拓宽幼儿的视野和思维模式,同时提升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例如,幼儿园可以组织户外拓展训练,让幼儿体验野外生存;开展艺术活动,让幼儿尝试绘画、创作音乐等艺术创作。这些活动不仅能让幼儿感受到快乐和成就感,培养他们的积极学习态度,还能促进他们在更多元化的场景中交流互动,进而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2.4 家园协作,助力幼儿心灵成长

在家庭与幼儿园共同育儿的框架下,家长与教师需紧密协作,合力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成长。幼儿园可通过举办讲座、组织亲子活动等形式,向家长传达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和建议,指导他们制定适宜的家庭教育方案。家长则需通过沟通、倾听和交流,深入了解孩子的状况,感知他们的情感,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与教师形成一致的教育观念,共同制定家庭教育计划。家长作为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合作伙伴,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总的来说,家庭与幼儿园应携手合作,重视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和家长需统一教育方法和理念,共同打造安全、舒适的共育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关爱。其次,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掌握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并在家庭教育中有效引导孩子,教师需与家长共享教育资源和信息。最后,幼儿园可针对家长开展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例如:幼儿园可邀请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介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组织家长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教授他们如何正确处理幼儿的心理问题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家长掌握更多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更准确地把握幼儿的需求和特点。通过这些方式,家长能够逐渐认识到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强与幼儿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结语

心理健康活动在幼儿园的开展与实践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其重要性,积极探索实施策略,为儿童提供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助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迎迎 . 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呵护幼儿健康成长 [J]. 文渊(小学版),2023(8):515-517.

[2] 刘婧 . 关注幼儿关注健康:幼儿园健康教育实施新思考 [C]//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 2023 年学术年会论文集(八).榆中县城关学区,20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