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劳动育人活动项目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作者

兰晓英 涂小利

重庆市江津区向阳小学校

在当今社会,劳动教育作为全面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学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开展有效的劳动育人活动项目,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然而,当前小学劳动育人活动项目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活动形式缺乏创新、家校社企协同不足等。因此,探索科学合理的小学劳动育人活动项目设计与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课程融合巧设计,实践育人润童心

小学劳动育人活动的策划实施,需要特别注意将其与孩子们日常学习的各门功课自然地结合起来,让劳动教育真正渗透到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中去。具体来看,可以分成两个主要方向着手推进。首先也是最基础的,就是要在语文、数学等各科现有的课本内容里,用心找出那些和劳动相关的点滴素材,把这些发现巧妙地融入平时的课堂教学当中。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们不妨多讲讲劳动模范的真实故事,和学生们一起阅读一些描写人们辛勤工作场景的文章或诗歌,这样不仅能帮助孩子们理解劳动的意义,也能让他们慢慢体会到文字里的劳动之美。在数学教学里,完全可以引导学生们用学到的加减乘除、图形面积计算、数据统计等知识,去解决劳动时遇到的实际问题,比方说算算班级小菜园该用多大地方、记录一下种植收获了多少东西,这些练习能让学生们真切感受到数学真的很有用。其次,每个学校还应当充分结合自己校园的环境条件、场地资源和不同年级孩子们的特点,动手开发出一系列有本校特色的劳动实践课程和活动项目。比如,针对低年级学生,设计像“我是生活小能手”这样的趣味活动就很合适,重点教会孩子们自己动手整理书包、把衣服叠整齐、把教室地面打扫干净这些生活中必备的小技能。对于高年级学生,则可以组织更深入的实践,像“校园农场种植”活动就很好,让孩子们亲身经历从松土播种、按时浇水、合理施肥到最后采摘收获的完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既能体验到劳动的辛苦流汗,也能尝到收获的喜悦快乐。通过这种课程紧密结合的方式,目的是让孩子们在上课时能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同时在实实在在的劳动中,又把他们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巩固住,最终让劳动教育和学科学习相互支持,共同发挥作用。最后必须强调的是,所有这些劳动教育,核心在于让孩子们真真切切地去动手做,坚决避免只停留在口头讲或黑板画。只有让学生们亲身参与、亲手操作,他们才能真正学会劳动的方法技巧,并逐渐养成爱劳动、主动劳动的好习惯。

2 活动形式多创新,多元体验促成长

要想真正点燃小学生们对劳动的热情,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愿意参加,关键在于劳动育人活动本身要不断地有新点子、新玩法,得让孩子们体验到各种各样不同的劳动滋味。主题式劳动教育活动就很有吸引力,它能围绕一个鲜明的中心来开展。具体怎么做呢?我们可以紧紧抓住不同的时节、传统节日或者社会上大家都在关心的事情来设定主题。比如,春天来了组织“春季植树造林”,端午节临近安排“端午包粽子”,结合环保热点推行“垃圾分类我先行”。这种围绕主题的活动,最大的好处是让孩子们在一个特定的情境里去亲身干活,在具体的情景里去感受劳动到底意味着什么,这样一来,活动的目标更明确,效果也会实实在在看得见。另一个激发参与度的好办法是搞劳动竞赛。学校可以策划组织像“厨艺大比拼”这样的擂台,也可以举办“手工制作创意赛”比一比谁的手更巧,或者开展全校性的“校园卫生大扫除比赛”。竞赛天然带着较量劲儿,能很好地调动起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为了赢得比赛,大家也必须学会配合,这就培养了团队合作的精神。孩子们在比赛过程中,劳动技能自然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还有一个重要的收获,就是学着去看别人哪里做得好,欣赏伙伴们的优点,这对养成好的品格非常有帮助。除了在校内搞活动和比赛,把孩子们带出去进行劳动研学也是拓宽视野的好途径。组织学生前往工厂、农村、社区这些真实的工作场所去看一看,走一走。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亲眼见识不同行业的人们是怎么劳动的,他们的劳动成果有哪些特点。这样的实地探访,毫无疑问能大大开阔孩子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见识。更难得的是,在研学过程中,孩子们有机会面对面地和一线劳动者聊天,听听他们讲工作中的故事,亲身感受一下劳动的魅力和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3 家校社企齐联动,协同育人谱新篇

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初始环境,承担着基础性育人功能。监护人需主动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在家庭场景中有计划地创设实践场景。建议教育机构通过定期举办家校交流会、开设线上指导课程等途径,系统提升监护人对生活技能培养的认知水平。具体操作层面可引导监护人与子女共同参与日常家务,如协作完成餐前准备、房间整理等事务性工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强化动手能力并增进情感交流。社会场域为能力拓展提供多元支撑。建议教育主体主动对接所在区域公共文化机构及基层治理单元,构建常态化合作机制。例如联动社区服务中心开展环境维护志愿行动,协同科技场馆开发生活技能模拟课程,组织青少年参与公益服务项目等。此类实践活动不仅能提升问题解决能力,更有助于培育服务社会的价值观念。产业实体在专业实践层面具有独特优势。建议教育机构与生产性单位共建教学实践平台,重点开发观摩体验与模拟操作相结合的课程模块。通过组织学生实地观察生产制造流程,参与基础性岗位实训,使其直观理解现代产业体系运作规律,同时培养质量意识与协作精神。在技术应用层面,可设置智能化设备操作体验环节,帮助青少年建立技术创新认知。

综上所述,小学劳动育人活动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通过课程融合巧设计,将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科学习和劳动实践中相互促进、共同成长;通过活动形式多创新,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劳动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家校社企齐联动,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五育融合绽芳华 劳动教育谱新篇——鄂托克旗棋盘井第三小学劳动教育纪实 [J]. 中国教育学刊 , 2025,(06): 111.

[2] 石晓蕊. 劳动育人:小学劳动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研究[J].华夏教师 , 2025,(S1): 96-98.

[3] 彭丽君. 探纸间妙趣:衍纸艺术创新小学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华夏教师 , 2025,(10): 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