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幼儿园与家长沟通模式创新研究
阿斯古丽·阿不来提
新疆库车市比西巴格乡第一幼儿园
引言
“幼儿园与家庭的密切合作,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家园沟通作为连接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其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幼儿的成长质量。传统的家园沟通多依赖家长会、家访、家园联系簿等形式,存在沟通频率低、信息传递滞后、覆盖范围有限等局限。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的普及,以及各类社交软件、教育平台的涌现,数字化沟通已成为家园互动的重要趋势。如何借助数字化工具创新沟通模式,实现家园之间及时、高效、深度的互动,成为当前幼儿园教育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对照沟通目标,确定数字化方向
家园沟通目标是开展沟通活动的核心指引,精准定位沟通目标,是合理选择数字化工具、明确数字化沟通方向的关键。将沟通目标与数字化工具的功能相匹配,不仅能避免数字化沟通流于形式,解决沟通重点偏移的问题,还能通过数字化手段丰富沟通内容,更好地达成家园共育目标。
幼儿的日常在园情况反馈是家园沟通的基础目标之一,也是家长最为关注的内容。传统的口头反馈或联系簿记录,往往难以全面、直观地呈现幼儿在园的学习、生活状态。从“让家长全面了解幼儿在园动态,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的沟通目标出发,数字化沟通不应局限于简单的文字告知,而是要聚焦幼儿的具体表现,借助多媒体形式实现动态反馈。以小班幼儿的日常沟通为例,一项重要的沟通目标是“让家长清晰了解幼儿在园的饮食、午睡、游戏及社交情况”,围绕此目标选择数字化工具,就可以指向可视化的沟通平台。如今许多幼儿园使用的智慧校园 APP 或班级微信群,具备图片、视频分享功能,教师可以将幼儿在园内吃饭、做游戏、参与集体活动的瞬间拍摄下来,定时分享到平台上。这种方式能让家长直观感受到幼儿在园的真实状态,体会到教师对幼儿的细致关怀,进而增强对幼儿园工作的信任,也为家长在家中延续幼儿园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更好地实现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二、结合双方实际,优化数字化内容
陈鹤琴先生曾提出“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两翼,缺一不可”,这要求幼儿园在开展家园沟通时,充分考虑家长与教师双方的实际情况,以双方的需求与能力为基准,优化数字化沟通内容。在数字化沟通模式创新中践行此理念,教师要兼顾家长的职业特点、时间安排以及对数字化工具的使用能力,同时结合自身的工作负荷,筛选、整合出更具针对性与实用性的沟通内容。
例如,在开展幼儿阶段性成长评估沟通时,不同职业的家长对沟通时间和内容深度有不同需求。教师可以结合家长的实际情况,优化数字化沟通内容与形式。对于时间紧张的家长,可制作简短的“幼儿成长亮点小视频”,时长控制在1-2 分钟,突出幼儿在认知、社交、运动等方面的进步;对于有更多时间关注幼儿成长的家长,则可在视频基础上,附上详细的“成长评估小贴士”,包括幼儿当前发展的优势、需关注的方面以及家庭教育建议。同时,考虑到部分老年家长可能对复杂APP操作不熟练,教师可将重要沟通内容同步发送到简单易操作的微信聊天框中,并配以简洁的文字说明,确保每一位家长都能顺畅获取幼儿成长信息,真正实现数字化沟通的普惠性。
三、聚焦幼儿发展,设计数字化活动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园应通过多种途径与家长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将数字化工具融入具体的家园互动活动中,让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幼儿园教育理念、幼儿学习特点,是提升家园沟通深度与家长参与度的有效方式。
在“传统文化启蒙”主题教育活动中,幼儿园可设计数字化家园互动活动。教师先在班级数字化平台上发布活动方案,包括活动目标(如让幼儿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习俗)、活动流程以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任务。随后,教师上传相关的传统文化资源,如介绍元宵节的动画短片、制作灯笼的教学视频等。家长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和幼儿一起观看视频,共同完成“亲子制作灯笼”任务,并将制作过程和成品照片、视频分享到班级平台。教师则在平台上对每个家庭的作品进行点评与鼓励,组织“线上灯笼展”,让幼儿互相欣赏作品,分享制作心得。此外,还可发起“我家的节日故事”话题讨论,邀请家长在平台上分享自家过传统节日的习俗与趣事。这种数字化活动不仅打破了家园互动的时空限制,让家长更深入地参与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还能借助亲子互动增进家庭传统文化氛围,助力幼儿传统文化素养的提升。
四、搭建反馈渠道,完善数字化互动
家园沟通是双向的过程,不仅需要教师向家长传递信息,更需要及时收集家长的意见与建议,形成良好的互动闭环。数字化工具为搭建便捷、高效的反馈渠道提供了条件,能够让家长的声音被及时倾听与回应,进而提升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满意度与认同感。
幼儿园可在智慧校园平台上设置“家长意见反馈专区”,设计简洁明了的反馈表单,表单内容可包括“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建议”“对幼儿在园生活安排的意见”“对教师沟通方式的评价”等模块,家长可根据自身需求匿名或实名填写。为鼓励家长积极反馈,可设置“反馈抽奖”机制,定期从参与反馈的家长中抽取幸运家庭,赠送幼儿绘本、亲子活动券等小礼品。教师要安排专人定期查看反馈表单,对家长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进行分类整理,在3 个工作日内通过平台私信或电话的方式向家长反馈处理进度与结果。同时,每月将家长反馈的主要问题、处理情况以及改进措施,以“家园沟通月报”的形式在平台上公示,让家长清晰了解幼儿园对反馈意见的重视与落实情况。这种数字化反馈渠道,能让家长感受到自己的参与权与话语权被尊重,促进家园之间形成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良好关系。
结语
数字化时代为幼儿园与家长沟通带来了新的机遇,创新家园沟通模式是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幼儿园在运用数字化工具开展家园沟通时,需始终以幼儿发展为核心,兼顾家园双方实际需求,不断优化沟通内容与形式,搭建双向互动的良好平台。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家园沟通模式还将迎来更多创新可能,幼教工作者需持续探索、积极实践,充分发挥数字化优势,构建更加紧密、高效的家园共育共同体,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杨蕴.“互联网+”背景下家园共育沟通模式探究[J]. 家教世界,2020,(12):21-23.
[2] 杨艳玲 . 微信群赋能家园共育的家长满意度研究 [D]. 广西师范大学 ,2024.DOI:10.27036/d.cnki.ggxsu.2024.00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