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活动游戏化转型与趣味性创新
丁春燕
成都市武侯区第一幼儿园 61000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传统幼儿教育活动形式相对单一,难以充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幼儿教育活动游戏化转型与趣味性创新成为重要发展方向,信息技术为实现这一转型与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与手段。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信息技术如何有效助力幼儿教育活动的游戏化转型,以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幼儿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创新,明确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融入幼儿教育活动的现状分析
许多幼儿园已广泛使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子白板等,播放图片、视频、动画等资料辅助教学。例如在语言教学活动中,通过播放生动的动画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部分幼儿园引入专门的幼儿教育软件,涵盖数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以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幼儿学习。像一些数学启蒙软件,通过趣味小游戏让幼儿认识数字、进行简单运算。部分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仅停留在表面,如单纯播放视频,缺乏与幼儿的互动引导,未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对幼儿思维启发等深层次作用。幼儿园存在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分散的情况,教师难以获取系统、优质且适合幼儿的资源,导致信息技术应用效果受限。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不够熟练,不能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活动进行有效整合。
二、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活动游戏化转型的优势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利用 VR 技术可创设沉浸式游戏情境,如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海底世界,与各种海洋生物“亲密接触”;AR 技术能将虚拟的动画形象叠加在现实场景中,例如在绘本阅读活动中,通过手机扫描绘本,绘本中的角色会动起来,极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借助电子白板、触摸一体机等设备,展示互动式游戏内容。如在音乐游戏中,幼儿通过触摸屏幕上的乐器图标,就能发出相应乐器声音,自主创作简单音乐,增强游戏体验感。
(二)个性化学习支持
通过智能教育软件,系统能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为每个幼儿提供个性化的游戏学习路径。如幼儿在数学游戏学习中,系统根据其对不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推送难度适宜的游戏任务,满足幼儿个体发展需求。收集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行为数据,如游戏时长、操作频率、问题回答情况等,教师依据数据分析了解幼儿的兴趣点与发展水平,调整游戏化教育活动内容与方式,实现因材施教。
(三)拓展游戏空间与时间
搭建线上幼儿教育游戏平台,幼儿在家也能参与游戏活动,打破了时间与空间限制。例如幼儿园推出的亲子互动数学游戏平台,家长和幼儿在业余时间可随时登录平台进行游戏,巩固在园所学知识。借助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幼儿在园内自由活动时间也能随时开启游戏学习。教师可将一些简单的认知类游戏安装在移动设备上,幼儿在等待环节或自主游戏时间可自主操作学习。
三、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活动游戏化转型的策略
(一)优化教学设计
以幼儿为中心,将教学目标融入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如在科学教育活动“认识植物的生长”中,设计“植物种植小能手”游戏,幼儿通过在虚拟场景中种植植物,了解植物生长的各个阶段及所需条件,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工具引导幼儿观察、记录与总结。结合动画、视频、互动游戏等多种信息技术形式,丰富游戏化活动内容。在语言教育活动“童话故事表演”中,先播放动画版童话故事激发幼儿兴趣,然后利用互动软件让幼儿为角色配音,最后鼓励幼儿利用 3D 打印道具进行故事表演,提升幼儿的综合语言能力。
(二)加强教师培训
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课程,学习多媒体设备、教育软件、编程工具等的操作方法,如学习如何制作精美的动画课件、使用编程软件设计简单的游戏程序。开展案例分析与实践研讨活动,让教师学习优秀的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活动游戏化整合案例,通过实际操作与反思,提高教师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活动有机整合的能力,使技术真正服务于幼儿游戏化学习。
(三)家园合作共育
利用微信公众号、APP 等建立家园互动平台,及时向家长推送幼儿在园游戏化学习情况,分享信息技术支持下的亲子游戏资源与指导方法,鼓励家长在家配合开展相关游戏活动,巩固幼儿学习成果。开展信息技术助力的亲子游戏活动,如亲子编程创意游戏比赛、亲子多媒体故事创作活动等,增进亲子关系的同时,提升家长对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的认识与支持度。
四、信息技术实现幼儿教育活动趣味性创新的路径
(一)创新游戏内容与形式
通过图形化编程工具,设计适合幼儿的编程游戏,如“小小机器人探险”游戏,幼儿通过简单的编程指令控制机器人在虚拟场景中完成任务,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开发具有人工智能互动功能的游戏,如智能语音对话游戏,幼儿与智能语音角色进行对话交流,智能语音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不同回应,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
(二)打造趣味学习环境
打造充满科技感与趣味性的智慧教室,配备智能感应设备、互动投影等。例如在教室地面铺设互动投影装置,幼儿在上面行走、跳跃时会出现不同的动画效果,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博物馆与科技馆,让幼儿足不出园就能参观世界各地的博物馆、科技馆,如参观故宫博物院,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拓宽幼儿视野,增加学习趣味性。
(三)开展趣味竞赛活动
鼓励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利用简单的编程工具或绘图软件设计游戏作品,举办园内游戏设计大赛,展示幼儿创意,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与竞争意识。开展如“智能小车搭建挑战赛”等科技挑战活动,幼儿分组合作搭建智能小车,并通过编程控制小车完成规定任务,培养幼儿团队协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营造趣味竞争氛围。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活动游戏化转型与趣味性创新中具有显著优势,通过创设情境、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拓展游戏时空等助力游戏化转型;通过创新游戏内容与形式、打造趣味学习环境、开展趣味竞赛活动实现趣味性创新。优化教学设计、加强教师培训、家园合作共育等策略能更好地推动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宗霞 . 现代信息技术下幼儿园游戏化课程的有效实施 [J]. 科普童话 .2023,(41).
[2] 邓小梅. 借助信息技术创新幼儿游戏策略[J]. 新课程研究.2023,(24).
[3] 史娜 .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J]. 新课程研究(下旬).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