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行动研究视角下高中生物学分层教学模式优化探究

作者

于明涛

安徽省临泉田家炳实验中学 236400

引言

当前高中教育强调因材施教与核心素养培育。在此背景下,本人承担高一年级生物学教学工作。该阶段学生认知基础与学习能力存在客观差异,传统统一教学难以满足个性化发展需求。本报告旨在系统梳理基于行动研究的分层教学实践历程,通过持续观察、反思与调整,探究分层模式优化路径,总结阶段性成效与挑战,并为后续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1 行动概述

本研究秉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个体差异视为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通过综合学业表现、认知能力及学习态度,动态构建基础、发展、提升三层框架。基础层侧重核心概念掌握,运用直观演示与结构化任务;发展层注重知识迁移,设计探究情境与合作学习;提升层引导深度思维,提供开放性课题与创新实验。整体实施分层评价,为不同层次学生搭建适切的学习支架,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培养生物学核心素养。

按计划开展分层授课,重点关注课堂互动质量、任务完成度及学生情绪状态。基础层学生参与度有所提升,但部分学生仍显被动;发展层合作效果较好;提升层学生需求未能充分满足。课堂管理复杂性增加,分层任务设计与资源准备耗时较多。分层标准需更科学多维,课堂互动形式需更灵活,需探索高效的分层资源整合方式。

2 教学成果展示

2.1 学生发展

整体学业水平呈现积极趋势,不同层次学生均显示出符合预期的进步迹象。基础层学生在基本概念掌握和课堂安全感方面改善明显。发展层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合作意识得到锻炼。提升层学生在部分拓展项目与挑战性任务中展现了较强潜力。学习状态改善课堂专注度普遍提升,主动提问与寻求帮助的行为增多。

2.2 学生反馈

匿名反馈显示,多数学生认同分层教学有助于在自身水平上获得有效学习体验。基础层学生感觉学习目标更清晰可达;发展层学生认为合作任务更具挑战性也更有趣;提升层学生期望获得更多深度探究机会和个性化指导。

2.3 实践认可

分层教学实践案例在学校教研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获得同行的关注与探讨。相关教学反思在校级刊物发表。

2.4 典型案例

在《遗传的基本规律》单元教学中,针对孟德尔定律理解层次差异 . 基础层利用模拟实验(如不同颜色小球组合)强化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直观感知,完成填空式实验报告。发展层分析真实遗传病家族系谱图,推断遗传方式并计算概率,进行小组汇报。提升层探究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等特殊遗传现象,查阅资料并撰写简要分析报告。实施后观察发现,不同层次学生均能投入学习并完成相应任务,对定律的理解深度与其层级目标相符。

3 教学反思与改进

3.1 深度反思

分层标准的科学性单一学业成绩分层忽略学习风格、兴趣等维度,影响分层精准度。

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分层后易形成组内交流固化,跨层次交流不足,影响整体氛围。

资源与效率的平衡分层任务、练习、评价材料的开发需大量精力,可持续性面临挑战。

动态调整的及时性学生进步速度不一,分层结构需要更灵活的响

应机制。

3.2 改进措施

在改进措施方面,将着力构建一个包含学业基础、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及兴趣倾向的多维评价体系,并融合学生自评与教师观察,以增强分层维度的科学性。课堂组织将积极创新,通过引入拼图学习法促进跨层次知识交流,设置分层与互助相结合环节鼓励高层次学生担任小导师进行适度指导,并设计融合统一核心探究与分层子任务的教学活动。同时致力于系统化建设教学资源,包括梳理教材以构建分层知识图谱与题库,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实现分层学习资源的分类与精准推送,并推动教研组协同共建共享资源库。此外,将完善动态调整机制,依托周期性的短时目标评估并尊重学生自我意愿,实现层级的微调式流动。

3.3 未来规划

系统实施第二轮优化方案,重点验证多维分层与互动策略的有效性。深化信息技术在分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索智能化学习路径推荐。追踪分层教学对学生长期学习动机、科学思维发展的影响。将分层教学经验提炼为可推广的教学范式,参与更高级别的教学研究交流。

4 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

4.1 师德师风

恪守教育职业规范,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分层教学实践正是基于对教育公平与学生差异的深刻理解,致力于为所有学生创造有价值的成长空间。注重建立平等、信任的师生关系。

4.2 专业素养

为深入分层教学研究,系统研读差异化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及教育评价相关文献。积极参与市、区级高中生物学新课标与新教材培训,不断更新学科前沿知识与课程理念。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

4.3 综合能力

研究能力运用行动研究方法,具备问题意识、观察分析、反思改进的螺旋式研究能力。协作能力主动与教研组同事交流分层教学困惑与心得,分享资源,寻求集体智慧支持。与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沟通学生发展情况。创新能力在分层任务设计、课堂组织形式、评价模式等方面不断尝试突破,寻求更优解决方案。沟通能力向学生清晰阐释分层理念与规则,与家长有效沟通分层教学的意义与学生个体发展情况。

结束语

本报告系统呈现了在行动研究框架下,高中生物学分层教学模式从初步构建到深度优化的探索过程。实践表明,分层教学顺应学生个体差异,在激发学习动力、促进有效学习方面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其有效实施依赖科学的顶层设计、灵活的课堂组织、丰富的资源支撑以及及时的动态调整。未来将继续秉持研究精神,聚焦分层教学的精细化、智能化与长效化发展,致力于让每一层次的学生在生物学课堂中都能获得充分滋养与成长。在此,谨向支持教学研究工作的学校领导、提供宝贵协作的同事、积极参与并给予反馈的学生表示诚挚谢意。

参考文献

[1] 曾艳萍 . 新课标背景下高中生物学分层教学路径分析 [J]. 中学课程辅导 ,2024,(03):27-29.

[2] 王斌. 高中生物学分层教学策略探析[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3,8(11):82-84.

[3] 范思瑶 . 分组分层教学法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