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 双减" 背景下地理作业生活化设计的创新实践

作者

肖琦

营口市第一中学

引言

“双减”政策的出台,旨在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面临着作业设计优化与创新的重要任务。传统地理作业往往以机械记忆和重复练习为主,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地理作业的生活化设计,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成为提升作业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生活化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案例,探讨“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的创新实践策略。

一、生活场景融入,激发地理学习兴趣

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其源于生活,又反哺于生活。将生活场景巧妙融入地理作业设计,能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地理的实用价值与独特魅力,进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天气与气候”章节为例,可设计“小小天气预报员”特色作业。要求学生每日定时观察并记录一周内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力等要素。之后,引导学生结合课堂所学的天气系统、气候类型等知识,分析天气现象的成因,如冷锋过境为何会带来降温降雨等。最后,鼓励学生尝试制作简单的天气预报视频,在视频中运用所学地理术语,清晰阐述天气变化趋势。这一作业过程,让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天气预报工作场景中,亲身体验天气预报的制作流程,不仅加深了对天气与气候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语言表达与信息整合能力。在“地形与地势”教学中,布置“家乡地形探索”作业。利用周末时间,让学生实地考察家乡的地形地貌,用相机记录下独特的地理景观。回到家中,根据实地观察绘制简单的地形图,并查阅地图资料,分析家乡地形对气候、河流走向、农业生产布局等方面的影响。这样的作业将地理知识与学生的家乡情怀深度融合,使学生在探索家乡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同时提升地理实践能力与综合分析能力。

二、社会实践结合,培养地理实践力

地理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将社会实践与地理作业深度融合,能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地理,切实提升地理实践力。在“自然资源”教学时,设计“水资源保护行动”作业。学生分组行动,深入学校或社区,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访谈居民等方式,全面调查水资源使用情况。他们发现部分居民存在浪费水现象,如长流水洗漱、水管漏水未及时维修等;社区公共区域的水龙头设计不合理,导致用水不便且易造成浪费。针对这些问题,学生运用所学的水资源分布、供需关系等地理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节水措施,如在社区设置节水提示牌、推广节水器具、开展节水知识讲座等。这一过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学会用地理视角审视生活中的资源问题,并尝试运用知识解决。在“环境保护”章节,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学生自主设计垃圾分类宣传海报,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简洁明了的文字,介绍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意义。随后,他们走进社区和学校,向居民、同学进行宣传讲解,耐心解答疑问。通过这一作业,学生不仅扎实掌握了垃圾分类知识,更在宣传过程中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他们意识到,作为社会一员,有义务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真正实现了地理知识从书本到实际行动的转化。

三、跨学科融合,拓宽地理学习视野

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跨学科融合能够拓宽学生的地理学习视野,提升其综合素养。例如,在“人口与城市”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历史学科,设计“城市发展史”作业,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所在城市的发展历程,分析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等因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这样的作业既让学生了解了城市的历史变迁,又加深了他们对人口与城市关系的理解。又如,在“农业与工业”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化学学科,设计“土壤酸碱度与农作物生长”实验作业,要求学生采集不同地块的土壤样本,测定其酸碱度,并分析酸碱度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这一作业,学生不仅掌握了土壤酸碱度的测定方法,还了解了化学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实现了地理与化学学科的跨学科融合。

四、信息技术应用,提升地理学习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将信息技术融入地理作业设计,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其学习体验。例如,在“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教学中,可以设计“数字地图制作”作业,要求学生利用在线地图制作工具,如 GoogleEarth、百度地图等,制作一份包含家乡主要地理要素的数字地图,并添加文字说明和图片标注。这样的作业不仅让学生掌握了数字地图的制作方法,还提升了其信息处理能力。又如,在“旅游地理”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虚拟旅游”活动,要求学生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或在线旅游平台,进行一次虚拟旅游体验,并撰写旅游心得和攻略。这一作业不仅让学生感受到了不同地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还培养了他们的旅游规划能力和信息素养。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作业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结语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的生活化设计是提升作业质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通过将生活场景融入地理作业,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地理,能够增强其学习动力;通过社会实践的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地理,能够培养其地理实践力;通过跨学科融合,拓宽学生的地理学习视野,提升其综合素养;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丰富其学习体验。这些创新实践策略不仅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也顺应了地理学科发展的趋势。未来,初中地理教师应继续探索生活化作业设计的更多可能性,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挑战性的地理学习体验,助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明 .“双减”背景下初中地理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J]. 地理教学 , 2022(5): 45-48.

[2] 王芳 . 生活化地理作业的设计与实践——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J]. 中小学教材教学 , 2021(12): 32-35.

[3] 张华. 跨学科融合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地理教育,2020(8): 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