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理念下大学建筑课程教学策略
付颖坤
华北理工大学
现阶段我国正经历新一轮产业革命,建筑行业正在经历高科技与高质量发展,以更好地适应国家提出的低碳城市建设理念。同时国家持续推动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建筑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因此高校需要积极从源头上推动绿色转型,持续优化现有的建筑学课程教学模式,引入建筑能效分析、绿色材料与技术等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习如何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在提高空间使用效率的同时有效保护环境,减少建筑行业的污染,从而更好地赋能城市低碳转型发展。
一、模块化课程设计,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当前建筑课程教材内容,分析其所展现出的教材设计逻辑,了解其对绿色建筑内容的讲解细节,积极采用模块化的教学设计理念,打破建筑学科的教学壁垒,构建层次分析交叉融合的绿色建筑课程体系。教师可以积极开设《可持续建筑原理》、《建筑生态学》、《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解析》等必修课,带领学生系统性学习绿色建筑的概念与发展历程,了解其应当遵循的节能、节水、节材与环保理念,以及如何科学构建完善的绿色建筑生态平衡。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绿色建筑设计原理时,需要引入生动真实的实践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建筑选址、朝向、体型系数等相关设计原则,了解其对建筑能耗所造成的具体影响。让学生通过科学的计算学习如何合理设计,有效降低建筑能耗。同时教师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了解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现状,认识如何科学地运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提高整体建筑的资源使用效率,鼓励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实践中积极运用环保材料,提高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效率。
二、多元化教学组合,渗透绿色建筑理念
教师需要认识绿色建筑理念中融合的跨学科与重实践的教育特性,应积极改变传统单一讲授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多元化的教学组合,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绿色建筑理念,促进学生掌握绿色建筑的实践能力。教师应当积极引入案例教学法,带领学生剖析应用场景中所运用的绿色建筑理念。例如教师带领学生探究 MIT 太阳能住宅,了解绿色高性能世界实验室的设计理念,学习其如何最大限度地提供安全性以及保证使用者的健康,并延长建筑的长期使用寿命,展现了综合性的一体化设计。同时教师还应尝试引入虚拟仿真教学实验活动,利用专业软件组织学生进行能耗模拟训练,引导学生寻找新能源的创新使用方法。例如教师组织学生探索光伏建筑一体化的设计模式,借助专业软件模拟分析在建筑生命周期内所产生的节能效应以及碳减排潜力,让学生充分感受绿色建筑技术创新带来的实践效益。并且教师还应当注重在多元化教学组合中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持续强调绿色低碳的建筑理念,不仅需要关注创新型的绿色建筑问题,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充分认识绿色建筑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重要影响,持续强化学生的绿色低碳理念。
三、多维度评价指标,培养专业实践能力
教师应转变传统侧重于形式和功能的教学评价模式,需要构建以绿色性能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多维度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国家制定的《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并组织开展绿色建筑设计实践项目,引导学生根据项目任务制定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建筑设计方案,锻炼学生的综合绿色建筑设计能力。然后教师应重点考察学生在建筑课程中所运用的绿色理念,如学生是否能够深入了解当地的生态与气候?是否制定了清晰明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筑节能率、可再生利用率等)?是否系统地探讨并比较了多种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从多角度考察学生对建筑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技术应用能力。教师通过综合性的教学评定,得出学生项目实践的最终成绩。并且教师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之间进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批判性思维。
总而言之,教师应当响应新时代绿色建筑的发展趋势,将绿色建筑理念深植于大学建筑学专业课程。教师应积极构建模块化的教学课程体系,帮助学生建立绿色建筑的理念认知和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采用多元的教学方法,利用案例教学、项目实践等方式,打造可触摸与可操作的体验式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绿色建筑理念转化为真实的实践应用。同时教师还需要建立多维度的教学评价,综合考察学生所展现出的思维,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施珊珊 . 新工科背景下绿色建筑课程建设与教学探索 [J]. 教育教学论坛 ,2024(28):67-71.
[2] 吴荻子 , 吴世海 , 马成也 , 等 . 双碳目标下建筑设计教学改革方法初探 [J]. 科教导刊(电子版),2023:224-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