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作者

叶晓娟

新县沙窝镇中心学校 河南信阳 465513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超越“课本知识”的局限,回归“育人本质”。当前,部分课堂仍存在情境脱离生活、思维训练表层化等问题,导致学生虽能解题却不会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基于此,本文立足核心素养导向,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痛点,提出两种创新课堂模式:以生活情境为载体的“感知—探究—应用”模式,与以问题链为驱动的“猜想—验证—总结”模式[1]。通过剖析四年级人教版教材中的具体案例,阐释两种模式如何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从“学会知识”到“会学数学”的转变,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一、以生活情境为载体,构建“感知—探究—应用”的素养培育课堂模式

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需打破“课本到习题”的封闭循环,让数学回归生活本源。“感知—探究—应用”模式以生活情境为锚点,既契合杜威“教育即生活”理论,又融合情境学习理论中“真实场景促进意义建构”的核心观点。在感知阶段,生活化场景能激活学生的“潜在经验”,如购物、测量等日常活动中隐含的数学逻辑,使抽象的数学符号转化为可感知的具象信息,降低认知负荷。探究环节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用数学工具分析生活问题,这一过程既落实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具体运算向形式运算过渡”的规律,又培养“数学建模”素养——如将分物问题抽象为除法模型。应用阶段则强调“做中学”,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时体会数学的工具性,这种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闭环,不仅强化知识记忆,更能培养“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能力,使核心素养从“理念”转化为可观测的行为表现[2]。

在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中,可将“超市购物”情境升级为“校园文具店筹备”项目。感知阶段,展示学生熟悉的文具(直尺1.8元、橡皮0.5 元、书包59.99 元),让学生分组记录“最想买的两件文具及价格”,在讨论“为什么 0.5 元是 5 角”的过程中,自然关联“元、角、分”与“整数、小数”的对应关系。探究阶段设置“定价小任务”:给自制的手工笔定价,要求在1-3 元之间,并用1 元硬币、5 角纸币组合表示价格。学生在操作中发现“3角是 0.3 元”“1 元 5 角是 1.5 元”,进而归纳“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元”。应用阶段开展“模拟采购”:班级用 50 元预算购买奖品,需计算“买 3 块橡皮和2 把直尺”的总价、“剩多少钱”,并思考“如果涨价 0.2 元,50 元最多能买几把直尺”。学生在讨价还价、算账找零的互动中,不仅掌握小数加减法,更体会到“精确计算”在生活中的必要性,数感与运算能力在真实场景中同步提升。

二、以问题链为驱动,打造“猜想—验证—总结”的思维发展课堂模式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数学思维培育,需突破“灌输式”教学的局限,构建以问题为核心的思维生长路径。“猜想—验证—总结”模式以递进式问题链为引擎,既呼应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通过问题搭建思维阶梯,又融合布鲁纳“发现学习”理念,鼓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基础问题激活已有认知,如联系旧知引发猜想;探究问题突破思维舒适区,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求证”;拓展问题则延伸思维边界,促进认知结构化。这种设计契合数学思维“具象—抽象—迁移”的发展规律,在猜想中培养直觉思维,在验证中强化逻辑推理,在总结中提升概括能力 [3]。问题链的内在逻辑与知识脉络、思维规律双线并行,使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不仅习得知识,更能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假设到证明”的思维方法,真正实现核心素养中“会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的育人目标。

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学中,可将问题链与实践活动深度融合。猜想阶段,先展示伸缩门、升降机等生活场景,提出问题①“这些物体中藏着什么图形?它和长方形都有四条边,为什么三角形拉不动而它能变形?”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猜想“边的关系可能不同”。验证阶段,给出问题② “用学具袋里的小棒拼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用直尺和三角板检验对边的长度与位置关系,能发现什么?”学生在拼摆中发现“用两根长、两根短的小棒才能拼成”,测量后得出“对边长度相等”,通过平移三角板验证“对边永不相交”。总结阶段,抛出问题 ③ “如果从平行四边形一个顶点向对边画垂线,这条线段是什么?能画多少条?”引导学生在画图中发现高的特征,再结合问题 ④ “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最终总结“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易变形,有无数条高”。整个过程,问题链引导学生从生活现象到动手操作,再到规律提炼,空间观念与推理能力在环环相扣的探究中逐步提升。

三、结语

综上所述,以生活情境为载体的“感知—探究—应用”模式,与以问题链为驱动的“猜想—验证—总结”模式,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有效路径。前者让数学回归生活,使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发展应用能力;后者以问题激活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升逻辑推理与空间观念[4]。两种模式虽路径不同,但均指向“素养培育”的核心目标,通过四年级人教版教材的实践案例可见,它们能让数学学习从抽象符号转化为具体体验,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建构。未来教学中,需进一步优化情境与问题设计,让核心素养真正融入课堂每一个环节,助力学生实现数学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肖垟 . 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策略研究 [J]. 考试

周刊 ,2021,(99):88-90.

[2] 张丹 . 浅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策略 [J]. 新课程 ,2021,(22):33.

[3] 方秀园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 ,2023,(08):136-138.

[4] 顾祎璐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J]. 小学生 ( 上旬刊 ),2023,(07):52-54.